简介
如果你喜欢阅读古言脑洞小说,那么一定不能错过不近女色?皇帝的唯一是奴婢。这本小说由知名作家糖兔宝创作,以苏阮李世珩为主角,讲述了一段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小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让读者们沉浸其中,难以自拔。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105297字,快来一探究竟吧!
不近女色?皇帝的唯一是奴婢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他会自然而然地留意她的喜好。
比如,他发现她似乎偏爱那道清淡的鸡丝燕窝粥,之后小厨房的菜单上,这道粥品出现的频率便高了许多。
又比如,他见她多夹了一筷胭脂鹅脯,下一次这道菜便会摆得离她更近些。
他甚至会在她偶尔因思索而停下筷子时,将她目光掠过的那碟点心,轻轻推到她面前。
这种无声的体贴,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让苏阮心头发暖。
她渐渐不再那么拘谨,偶尔也会鼓起勇气,在他放下筷子后,轻声问一句:“爷,今日的汤可还合口味?”而他,或点头“尚可”,或简短点评一句“火候过了”,虽言语精简,却也是一种难得的交流。
膳后,若他暂无紧急公务,便是两人一天中最为闲适的时光。
他有时会命人摆上棋枰。
“陪爷手谈一局。”这话几乎成了他留下的信号。
苏阮的棋艺在他面前依旧稚嫩,常常被杀得丢盔弃甲。
但她不再像最初那般惶恐,而是努力凝神思索。
李世珩也不催促,只偶尔在她举棋不定时,指尖在棋盘某处轻轻一点,并不多言,留她自己领悟。
有时,他会就某个局部棋形,简单讲解几句攻防要点,苏阮便认真听着,默默记下。
胜负早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方寸棋盘间,流淌的是一种静谧而专注的陪伴。
更多的时候,是他处理完一部分公文后,倚在窗边的软榻上闭目养神,而苏阮则坐在不远处的书案前,临摹字帖,或是翻阅他之前送来的书籍。
他送来的东西,并非一味追求贵重。有时是几本珍贵的古籍善本,有时是几刀上好的宣纸徽墨,有时是新出的时文集注,甚至还有几本描绘各地风物的游记杂谈,显然是注意到了她广泛的阅读兴趣。
有一次,苏阮正临摹一幅前朝名家的《兰亭序》摹本,因一个“之”字的笔法总不得其神,反复练习,微微蹙起了眉。
不知何时,李世珩已走到她身后。他没有出声,只是伸出手,覆在她执笔的手上。
苏阮浑身一僵,感受到他掌心传来的温热和略带薄茧的触感,脸颊瞬间飞红。
“腕放松,意先到,笔随后。”他低沉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带着她手腕微微转动,笔尖在宣纸上划过一道流畅而富有韵致的弧线。
那个“之”字,瞬间便有了筋骨与神采。
“记住了?”他松开手,问道。
苏阮心跳如鼓,低垂着眼睫,声若蚊蚋:“……记住了,谢爷指点。”
他只是“嗯”了一声,便又回到榻上,仿佛刚才只是随手为之。
然而苏阮握着那支仿佛还残留着他温度的笔,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
苏阮发现,凡是她佩戴过一两次的,类似的款式或材质,后续便会送来更多。他是在用这种方式,默默记下她的偏好。
王府上下都看得分明,这位出身卑微的苏夫人,是真正得了世子爷的青睐。
下人们的态度愈发恭敬,连带着苏阮的父母苏明和柳嬷嬷在府中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苏明更是被提拔成了外院副总管。
苏阮心中感激,却也愈发谨言慎行,从不因得宠而张扬,对下人也宽和有礼,赢得了不少赞誉。
然而,这片温馨宁静之下,暗流始终涌动。朝堂与边关的风,终究是吹进了这深深庭院。
这一日,李世珩直到深夜才回到揽月轩,眉宇间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与凝重。
苏阮伺候他换下朝服,敏锐地察觉到他周身萦绕的低气压。
“爷,可用过晚膳了?小厨房还温着汤。”她轻声问道,递上一杯热茶。
李世珩接过茶杯,指尖冰凉。他揉了揉眉心,在榻上坐下,罕见地没有立刻去看公文,而是沉默了片刻。
“边关……恐怕要不太平了。”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沙哑。
苏阮心中一紧。她虽深处内宅,也隐约听过一些传闻。“是……北狄?”
“嗯。”李世珩放下茶杯,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北狄老王去岁冬日病逝,其三子阿史那咄苾弑兄杀弟,继任汗位。
此人骁勇善战,野心勃勃,不同于其父的保守,自开春以来,已连续袭扰我朝北部数个边镇,烧杀抢掠,气焰嚣张。”
苏阮听得心惊肉跳。她虽不懂军国大事,但也知北狄凶悍,一直是朝廷心腹大患。“朝廷……有何对策?”
李世珩冷笑一声,唇角勾起一丝讥诮的弧度:“对策?今日朝堂之上,吵作一团,无非是老生常谈。”
他难得有倾诉的欲望,或许是因为心中的烦闷积压太久,也或许是因为眼前这个人,给了他一种可以稍作放松的安心感。他简略地将今日朝堂之争说与苏阮听。
龙椅上,年近六旬的承景帝面色沉肃,眼底带着熬夜批阅奏章留下的青黑,不怒自威。
他扫视着丹陛之下垂手恭立的文武百官,最后目光落在前列的几位皇子身上。
“众卿家,北狄阿史那咄苾狼子野心,屡犯我边境,云州、朔州接连告急,百姓流离失所。
对于此事,尔等有何见解?”皇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短暂的寂静后,站在文武百官最前列的太子李景隆率先出列。
他年约四十,面容敦厚,身形微胖,穿着明黄色太子朝服,举止间带着储君的雍容,只是眼神略显浮泛,缺乏锐气。
“父皇,”太子躬身道,声音洪亮却略显空泛,“北狄蛮夷,不识王化,扰我边陲,实乃疥癣之疾。儿臣以为,我天朝上国,当以仁德怀柔远人,不宜轻启战端,劳民伤财。
可遣一能言善辩之使臣,携金银绢帛前往抚慰,申明我朝威仪,令其感念天恩,退兵称臣。同时,可令边军严加戒备,加固城防,以逸待劳。此乃万全之策。”
他这番话,引得以礼部尚书为首的一部分文官频频点头,低声附和。“太子殿下仁德!”“怀柔远人,方显上国气度!”
龙椅上的承景帝面无表情,看不出喜怒,目光转向一旁:“秦王世子,你以为如何?”他直接点了李世珩的名。
秦王是皇帝第三子,深得信任,执掌京畿兵权,李世珩作为秦王世子,年少有为,在军事上颇有建树,他的意见,皇帝颇为重视。

小智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