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逍遥六皇子的传奇人生》中的赵宸翊苏清欢是很有趣的人物,作为一部历史脑洞类型的小说被海天一色丽人行描述的非常生动,看的人很过瘾。《逍遥六皇子的传奇人生》小说以122652字连载状态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喜欢看这本小说。
逍遥六皇子的传奇人生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黄河的浪涛终于温顺下来时,堤岸上的泥浆已经晒得发硬。赵宸翊踩着龟裂的泥块往前走,靴底沾着的草屑被风吹得打转,远处村落里飘来的炊烟,混着新翻泥土的气息,终于驱散了连日来的腥气——那是百姓们灾后重返家园,在灶台上燃起的第一缕烟火。
“殿下,东堤的加固快完了!”鲁大锤扛着一把木锨跑过来,粗布短褂上还沾着石灰点,黝黑的脸上满是笑意,“俺们按您说的,在堤脚埋了三层木桩,上面又夯了两尺厚的三合土,下次再发大水,保管冲不垮!”
赵宸翊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新筑的堤岸泛着青灰色,石灰和泥土混合的夯土层整齐划一,几个工匠正弯腰用木锤敲打堤面,每敲一下,就发出沉闷的“咚咚”声——那是在检查夯土的结实度。“辛苦鲁师傅了。”他伸手拍了拍鲁大锤的肩膀,掌心触到的肌肉硬得像铁块,“让工匠们别太累,晚上加顿肉,补补身子。”
“哎!俺这就去说!”鲁大锤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转身就往工匠堆里跑,嗓门大得整个堤岸都能听见,“大伙儿听好了!殿下说晚上加肉!都加把劲,早干完早吃肉!”
工匠们的欢呼声顺着风飘过来,赵宸翊忍不住笑了。这几日灾后重建,军民们都累坏了,有的民夫顶着太阳夯土,晒得脱了皮;有的工匠连夜赶制工具,眼睛熬得通红,可没一个人抱怨——因为他们知道,这堤岸护着的,是自己的家,是田里的庄稼。
“殿下,这是各村送来的谢帖。”林缚捧着一摞麻纸走过来,纸上用墨笔写着歪歪扭扭的字,有的还画着简单的水车和麦田,“百姓们说,等秋收了,要把新打的粮食送一部分到长安,给您和陛下尝尝。”
赵宸翊拿起一张谢帖,上面写着“石泉村刘老栓率全村谢靖安侯殿下护堤救命”,字里行间的感激透过纸面传过来,让他心里一暖。“告诉百姓们,粮食不用送。”他把谢帖叠好,放进怀里,“让他们把粮食留着自己吃,或者换些农具,比什么都强。要是有困难,就去找林缚先生,他会帮着解决。”
林缚点头应下,又递过一份文书:“殿下,张狗蛋已经押解上路了,由禁军护送,明日就能到长安。大理寺那边传来消息,会等着殿下回去后,一起提审他,好揪出二皇子的罪证。”
提到二皇子,赵宸翊的眼神沉了沉。黄河决堤时,张狗蛋割断绳索,差点让灾情失控,这背后肯定有二皇子的指使。只是现在还不是深究的时候,关中的灾后重建还没完成,百姓们还等着恢复生产,他不能离开。
“让大理寺先看押着,等我处理完关中的事,再回长安。”赵宸翊说,目光落在远处的麦田里——几个农户正弯腰补种粟种,那是他从西域引来的耐旱品种,就算灾后土壤贫瘠,也能有收成。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越来越近。周虎立刻拔出腰间的刀,警惕地盯着来路:“殿下,是长安来的仪仗!好像是内侍监的人!”
赵宸翊抬头看去,只见一队身着绯色官服的内侍,簇拥着一顶明黄色的轿子,正朝着堤岸驶来。轿前的内侍举着“圣旨”的牌面,阳光照在明黄的绸缎上,格外刺眼——这是皇帝派来的传旨太监。
“快,整理衣冠,接旨!”赵宸翊连忙吩咐,周虎、林缚等人立刻站好,工匠和民夫们也都停下手里的活,围了过来,脸上满是好奇。
轿子停在堤岸旁,为首的内侍正是皇帝身边的总管李德全。他掀开轿帘,捧着一卷明黄的圣旨,走到赵宸翊面前,尖着嗓子唱喏:“靖安侯赵宸翊接旨——”
赵宸翊连忙跪下,身后的周虎、林缚等人也跟着跪下,工匠和民夫们虽然不懂宫廷礼仪,却也纷纷学着样子,对着圣旨磕头。
李德全展开圣旨,用抑扬顿挫的语气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六皇子赵宸翊,心系关中百姓,于黄河汛前定策,汛时率军民抢险,三日夜不眠不休,终平水患,保沿岸十余县百姓性命,功绩卓著,朕心甚慰。特赐封赵宸翊为‘靖安侯’,准开府建幕僚馆,自主招揽幕僚,掌关中农政、水利诸事。另赐黄金百两、锦缎千匹、良田千亩,以资嘉奖。望赵宸翊不负朕望,再接再厉,为大雍民生多谋福祉。钦此!”
“臣赵宸翊,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赵宸翊叩首谢恩,声音里带着一丝激动。他不是为了侯爵的爵位,也不是为了黄金锦缎,而是“准开府建幕僚馆”——有了幕僚馆,他就能聚集更多像林缚、鲁大锤这样的人才,更好地推进农政、水利,为百姓做更多实事。
李德全扶起赵宸翊,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六殿下,哦不,现在该叫靖安侯了。陛下特意吩咐老奴,让您处理完关中的事再回长安谢恩,还说要是缺什么物资,尽管跟工部提,朝廷一定支持。”
“有劳李总管了。”赵宸翊拱手道谢,“还请李总管回禀父皇,臣定不负圣望,好好治理关中,让百姓们安居乐业。”
李德全笑着应下,又和赵宸翊寒暄了几句,才带着内侍们离开。看着仪仗远去的背影,堤岸上爆发出一阵欢呼——工匠们扔着木锨,民夫们拍着手,连村里的老人都拄着拐杖走过来,对着赵宸翊拱手:“侯爷!您是咱们关中的救星啊!”
“是啊侯爷!有您在,咱们再也不怕洪水和旱灾了!”
赵宸翊看着眼前的百姓,心里满是感慨。他想起穿越前在实验室里画改良图的日子,想起刚到关中时看到的枯苗和饿肚子的农户,再看看现在的景象——新筑的堤岸坚固,农户们忙着补种,孩子们在田埂上追着蝴蝶跑,这就是他想要的画面。
“大伙儿别光顾着高兴,”赵宸翊提高声音,“咱们还得抓紧时间,把麦田补种完,把水渠修通,这样秋天才能有好收成。等忙完了,咱们再好好庆祝!”
“好!听侯爷的!”百姓们齐声应和,纷纷回到田里,干劲比之前更足了。
接下来的几日,关中的灾后重建进展神速。林缚带着士子们,帮着百姓补种粟种,还教他们怎么根据土壤调整播种密度;鲁大锤带着工匠们,不仅加固了黄河堤岸,还帮着村里修了几口水窖,方便储存雨水;苏清欢的惠民药局也重新开了起来,她带着药童们,挨家挨户给百姓们检查身体,还教他们怎么用艾草预防疾病。
赵宸翊则忙着选址建幕僚馆。他没有选在华州城里的繁华地段,而是选了城外靠近渭水的一块空地——这里离农田近,方便和农户交流,也方便观察水利情况。百姓们听说侯爷要建幕僚馆,都主动来帮忙,有的送木料,有的送石灰,还有的帮着挖地基,没几天,幕僚馆的雏形就出来了。
这日傍晚,赵宸翊正在幕僚馆的工地上查看进度,苏清欢提着一个食盒走了过来。“殿下,民女做了些粥和小菜,您和大伙儿垫垫肚子吧。”她打开食盒,里面是温热的小米粥,还有几碟咸菜和酱肉,香气瞬间飘了出来。
赵宸翊接过粥碗,喝了一口,温热的粥滑进肚子里,驱散了一天的疲惫。“谢谢你,苏大夫。”他看着苏清欢,她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额头上还有细密的汗珠,显然是刚从药局过来。
“殿下客气了。”苏清欢递过一双筷子,“民女听说,您要回长安谢恩了?”
“嗯,后天就走。”赵宸翊点了点头,“关中的事差不多了,幕僚馆有林缚和鲁师傅盯着,应该没问题。等我从长安回来,就正式开馆,到时候想请苏大夫也来幕僚馆,负责民生医疗,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苏清欢愣了愣,随即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民女愿意!能跟着殿下为百姓做事,是民女的荣幸!”
赵宸翊看着她的笑容,心里也泛起一丝暖意。苏清欢医术好,心地善良,有她在幕僚馆负责医疗,百姓们就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就在这时,周虎快步走了过来,脸色有些凝重:“殿下,长安传来消息,二皇子在陛下面前说您的坏话,说您在关中‘笼络民心,私建势力’,还说您开幕僚馆是为了‘培养私兵’,想谋夺储位。”
赵宸翊握着粥碗的手顿了顿,随即笑了笑:“我早料到他会这么说。父皇英明,不会相信他的。再说,我在关中做的事,百姓们都看在眼里,父皇派来的使者也看在眼里,他想污蔑我,没那么容易。”
周虎还是有些担心:“可是殿下,二皇子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您回长安谢恩,路上和宫里都要小心。”
“我知道。”赵宸翊放下粥碗,眼神变得坚定,“你安排几个得力的护卫,跟我一起回长安。另外,让押解张狗蛋的禁军多加小心,别让二皇子的人在路上动手脚——张狗蛋是指证二皇子的关键,不能出任何差错。”
周虎点头应下,转身去安排了。
苏清欢看着赵宸翊,眼神里满是担忧:“殿下,长安不比关中,二皇子在京里势力大,您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要是有什么事,记得给民女传信,民女虽然没什么本事,却也能想办法帮忙。”
“好。”赵宸翊看着她,心里暖暖的,“我会小心的。等我从长安回来,咱们一起把幕僚馆办好,让关中的百姓过得更好。”
第二日,赵宸翊安排好关中的事,就带着周虎和几个护卫,踏上了回长安的路。离开时,百姓们都来送行,有的送鸡蛋,有的送咸菜,还有的拉着他的手,叮嘱他一定要平安回来。赵宸翊一一谢过,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回来,不辜负百姓们的期望。
回长安的路上,果然遇到了二皇子派来的人。他们伪装成劫匪,在山路旁埋伏,想趁机刺杀赵宸翊。可周虎早有准备,护卫们也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没一会儿就把“劫匪”打跑了,还抓住了一个活口。
“说!是谁派你们来的?”周虎把刀架在活口的脖子上,厉声问道。
活口吓得浑身发抖,连忙求饶:“是……是二皇子殿下派我们来的!他说……说靖安侯是他的眼中钉,让我们杀了您,事成之后给我们一百两银子!”
赵宸翊看着活口,眼神冷了几分。二皇子为了除掉他,竟然连这种下三滥的手段都用上了。“把他押起来,带回长安,交给大理寺。”他对周虎说,“让他也当个证人,指证二皇子的罪行。”
周虎应下,把活口绑在马背上,继续赶路。
几天后,赵宸翊终于回到了长安。刚进城门,就看到工部尚书李大人带着几个官员在等着他。“靖安侯,恭喜恭喜啊!”李大人快步走过来,握着赵宸翊的手,脸上满是笑容,“陛下已经在太极宫等着您了,快随老夫进去吧。”
赵宸翊跟着李大人,走进了太极宫。宫殿里庄严肃穆,文武大臣分列两侧,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和蔼。赵宸翊连忙跪下,叩首谢恩:“臣赵宸翊,叩见父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老六。”皇帝笑着说,“你在关中做得很好,没辜负朕的期望。朕听说,你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二皇子派来的刺客?”
赵宸翊愣了愣,没想到皇帝已经知道了。他连忙回答:“回父皇,确有此事。臣已经抓住了一个活口,交给了大理寺,相信很快就能查明真相。”
皇帝点了点头,脸色沉了下来:“宸渊太让朕失望了!朕多次告诫他,要以国事为重,不要搞阴谋诡计,可他就是不听!等大理寺查明真相,朕一定好好惩治他!”
文武大臣们都低着头,没人敢说话。二皇子的势力在朝中不小,不少官员都依附于他,可现在皇帝明显偏袒赵宸翊,他们就算想为二皇子说话,也不敢开口。
“老六,你开幕僚馆的事,朕已经让人准备好了。”皇帝的语气缓和下来,“朕给你选了一处宅子,就在长安城外的渭水岸边,离民间近,方便你和百姓交流。你需要什么人才,尽管招揽,朝廷会全力支持你。”
“谢父皇!”赵宸翊再次叩首,心里满是感激。皇帝不仅支持他开幕僚馆,还为他考虑得这么周到,让他更有信心做好民生、水利的事。
“好了,你刚回来,肯定累了。”皇帝摆了摆手,“先回府休息,明日再进宫,咱们详细说说关中的事,还有幕僚馆的规划。”
赵宸翊谢过皇帝,跟着李大人走出了太极宫。刚出宫门,就看到二皇子站在不远处,眼神阴狠地看着他。“老六,你倒是本事不小,不仅得了侯爵,还得了父皇的信任。”二皇子走到他面前,冷笑一声,“只是你别得意太早,储位之争,还没结束呢!”
“二哥,”赵宸翊看着他,语气平静,“我对储位没兴趣,我只想为百姓做事。如果你还执迷不悟,继续搞阴谋诡计,迟早会自食恶果。”
说完,他不再理会二皇子,转身离开。二皇子看着他的背影,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现在皇帝偏袒赵宸翊,他就算想报复,也找不到机会。
回到皇帝赐的侯府,赵宸翊才发现,府里已经收拾好了,院子里种着几棵柳树,还有一个小池塘,环境清幽。周虎带着护卫们安顿下来,李大人又派人送来一些物资,说是皇帝的赏赐。
这日晚上,赵宸翊正在书房里规划幕僚馆的事,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打开门,只见林缚和鲁大锤站在门外,手里还提着一个包袱。
“殿下,俺们跟您回长安了!”鲁大锤笑着说,“关中的事俺们已经安排好了,让几个得力的工匠和士子盯着,不会出问题。俺们想跟着您,一起把幕僚馆办好!”
林缚也点了点头:“殿下,臣也想跟着您,为百姓做事。幕僚馆需要人才,臣愿意帮忙招揽士子和工匠,为殿下分忧。”
赵宸翊看着他们,心里满是感动。“好!欢迎你们!”他连忙让他们进来,“有你们在,我心里踏实多了。咱们一起努力,把幕僚馆建成一个能为百姓办实事的地方!”
接下来的几日,赵宸翊忙着招揽人才。他让人在长安和关中各地贴了告示,只要是有真才实学,愿意为百姓做事的,不管是士子、工匠,还是医者、农师,都可以来幕僚馆应聘。告示贴出去没几天,就有不少人来应聘——有白鹿书院的寒门士子,有经验丰富的老工匠,还有像苏清欢一样的民间医者。
赵宸翊亲自面试,选拔出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分别负责农政、水利、医疗、工匠等事务。幕僚馆的规模越来越大,分工也越来越明确,很快就步入了正轨。
可二皇子还是没放弃。他派人在长安城里散播流言,说赵宸翊的幕僚馆是“私兵训练营”,还说赵宸翊招揽人才是为了“谋反”。但百姓们都不信,因为他们知道赵宸翊是为了百姓做事,而朝中的正直大臣,比如李大人,也站出来为赵宸翊辩解,流言很快就不攻自破了。
这日,赵宸翊正在幕僚馆里和林缚、鲁大锤讨论关中的农政规划,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周虎快步走进来,脸色凝重:“殿下,大理寺来人了,说张狗蛋在牢里‘意外’身亡了!”
赵宸翊猛地站起来,手里的笔掉在了纸上。张狗蛋是指证二皇子的关键,他一死,二皇子的罪行就少了一个重要的证人。“肯定是二皇子干的!”他咬着牙说,眼神里满是愤怒,“他为了脱罪,竟然连证人都敢杀!”
林缚也皱起眉头:“殿下,现在张狗蛋死了,咱们想指证二皇子,就更难了。二皇子肯定会更加嚣张,咱们得小心应对。”
赵宸翊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怒火。他知道,现在生气也没用,得想办法查明张狗蛋的死因,找到二皇子杀人灭口的证据。“周虎,你立刻去大理寺,查看张狗蛋的尸体,问问狱卒,有没有可疑的人接触过他。”他对周虎说,“林缚,你去查一下大理寺的官员,看看有没有和二皇子勾结的。鲁师傅,你继续盯着幕僚馆的事,别让二皇子的人趁机搞破坏。”
三人连忙应下,各自去安排了。
赵宸翊站在书房里,看着窗外的柳树,心里满是沉重。二皇子越来越疯狂了,为了储位,竟然不择手段。他知道,接下来的斗争会更加激烈,甚至会有生命危险。但他不会退缩,为了百姓,为了大雍的江山,他必须和二皇子抗争到底。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被推开了,苏清欢走了进来。她手里拿着一封信,脸色有些苍白:“殿下,关中传来消息,二皇子的人在华州散布谣言,说您要加收赋税,百姓们都有些恐慌。还有,华州的粮铺掌柜,又开始涨粮价了,百姓们买不起粮,都快饿肚子了。”
赵宸翊接过信,看完后,眼神变得更加坚定。二皇子不仅在长安搞阴谋,还在关中捣乱,想让他顾此失彼。“清欢,你立刻回关中,安抚百姓,告诉他们谣言是假的,我不会加收赋税。另外,让林缚派几个士子,去华州调查粮铺掌柜,看看他是不是和二皇子勾结,囤积粮食,哄抬粮价。”
苏清欢点头应下:“殿下放心,民女这就去。您在长安也要小心,二皇子肯定还会有新的阴谋。”
“好。”赵宸翊看着她,“路上注意安全,有什么事,及时传信给我。”
苏清欢转身离开后,赵宸翊走到书桌前,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关中粮价、华州谣言、张狗蛋死因、二皇子党羽”几个字。他知道,这些都是他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每一个都很棘手。但他不会害怕,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有林缚、鲁大锤、苏清欢,还有千千万万支持他的百姓。
夜色渐深,长安城里的灯火渐渐亮了起来。赵宸翊坐在书房里,还在规划着接下来的行动。他知道,这场斗争还很长,很艰难,但他相信,只要他坚持“民生为本”,为百姓做事,就一定能赢得最终的胜利,让大雍的江山更加稳固,让百姓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而在二皇子府里,二皇子正对着亲信冷笑:“张狗蛋死了,赵宸翊没了证人,看他还怎么指证本宫!关中的谣言和粮价,也能让他焦头烂额。接下来,本宫要让他的幕僚馆也开不下去,让他成为整个长安的笑柄!”
亲信连忙附和:“殿下英明!只要再给赵宸翊一点颜色看看,他就不敢再和殿下作对了!”
二皇子看着窗外的月亮,眼神里满是阴狠。赵宸翊,本宫倒要看看,这次你还怎么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