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文学
一个有智慧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农业产业园的开工仪式结束后,阜县迎来了短暂的平静期。但李清深知,这平静之下暗流涌动。

十月的一个清晨,李清早早来到办公室。桌上已经堆满了待批的文件,最上面是一份关于产业园建设进度的报告。他仔细翻阅着,不时用红笔标注。

“李县长,赵副县长来了。”小张敲门进来通报。

“快请。”李清起身相迎。

赵建国拿着一份材料进来,脸色凝重:“李县长,产业园建设遇到麻烦了。有三户村民突然反悔,不同意土地流转,正好卡在规划的主干道位置上。”

李清皱眉:“之前不是都签好协议了吗?怎么突然反悔?”

“听说有人暗中鼓动,承诺给他们更多补偿。”赵建国压低声音,“我怀疑是那些不愿意看到产业园成功的人在背后搞鬼。”

李清沉思片刻:“走,我们去现场看看。”

到达产业园规划区时,只见几户村民正围在征地办公室外,情绪激动。一个中年男子大声嚷嚷:“当初签协议是被忽悠的!这么点补偿款就想占我们的地,没门!”

李清认得这人叫王老五,是村里有名的难缠户。但他注意到,王老五说话时眼神闪烁,不时瞟向远处停着的一辆黑色轿车。

“老王,补偿标准是经过专业评估的,比市场价还高出15%,怎么叫忽悠呢?”赵建国上前理论。

“赵县长,您站着说话不腰疼!这可是我们祖祖辈辈种的地,给多少钱都不换!”王老五梗着脖子说。

李清走上前,平静地问:“老王,你有什么具体诉求可以提出来,我们坐下来商量。”

王老五看到县长亲自来了,气势稍减,但还是坚持:“至少要再加50%补偿款,否则免谈!”

这时,其他村民也围上来,七嘴八舌地提出各种要求。

李清注意到那辆黑色轿车悄悄开走了。他心中了然,这绝不是简单的补偿纠纷。

回到办公室,李清立即召集相关人员开会。

“这件事不简单。”李清开门见山,“我怀疑有人暗中操纵,目的就是阻挠产业园建设。大家有什么看法?”

公安局副局长发言:“我们调查发现,最近有几个外地人经常在村里出现,与王老五等人接触频繁。正在进一步核查身份。”

发改局局长说:“产业园建设耽误不得。省里的资金已经到位,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土地平整,资金可能会被收回。”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大家都明白,这是有人在试探新县长的底线和能力。

最后,李清做出部署:“第一,公安部门继续调查背后操纵者;第二,成立工作组驻村入户,耐心做群众工作;第三,准备好依法强制征收的预案,但这是最后手段。”

散会后,赵建国留下:“李县长,这样会不会太温和了?有些人就是吃硬不吃软。”

李清摇头:“赵县长,我们要把大多数群众和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区分开。如果简单粗暴处理,正好中了某些人的圈套。”

接下来的三天,工作组驻村入户,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大部分村民其实已经动摇,但王老五等三户依然态度强硬。

第三天晚上,李清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李县长,产业园的事情适可而止吧。阜县水很深,小心淹着自己。”

李清冷静回应:“阜县的水再深,也淹不倒为人民办事的人。”

挂掉电话,李清意识到必须采取行动了。他让秘书小张悄悄请来王老五的女儿王小花——她在县城读高中,是个明事理的孩子。

“小花,你父亲的事情你知道吧?”李清温和地问。

王小花低头不语,良久才说:“李县长,我爸也是被逼的。那些人说,如果他不闹事,就要让我读不成书…”

李清心中一凛:“那些人是谁?” “我不知道,但听口音像是市里人。”王小花突然哭了,“县长,我想读书,我不想我爸做犯法的事…”

送走王小花,李清立即部署行动。

第二天,当王老五等人再次到征地办闹事时,公安局民警突然出现,将以涉嫌敲诈勒索为名的外地操纵者当场抓获。同时,李清亲自到村里召开群众大会,公布了事情真相。

真相大白后,王老五羞愧难当,主动签了协议。产业园建设得以继续推进。

这场风波虽然平息,但李清明白,这仅仅是开始。

果然,不久后新的麻烦又来了。

一天,李清正在开会研究乡村振兴规划,突然接到市环保局的电话:有人举报产业园项目环评造假,涉嫌违规建设。

“简直是胡说八道!”发改局局长气得脸色发青,“我们的环评是请省环科院做的,完全合规!”

李清沉声道:“既然有人举报,我们就配合调查。清者自清。”

市环保局调查组第二天就进驻阜县。让李清意外的是,调查组组长竟是他的大学同学张斌。

“老同学,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见面。”张斌私下对李清说,“举报材料很详细,指名道姓说你们篡改环评数据。看来是内部人做的。”

李清心中一沉:“我们所有程序都合规,欢迎你们严格审查。”

调查进行了三天,最终证明环评没有问题。但这场风波还是耽误了一周工期。

送走调查组时,张斌悄悄告诉李清:“老同学,举报材料里有些细节只有内部人才知道。你身边可能有人被收买了。”

这个消息让李清警觉起来。他开始留意身边人的异常举动,但表面不动声色。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产业园建设需要大量水泥,原定的供应商突然撕毁合同,理由是“产能不足”。其他供应商也纷纷推脱,明显是有人暗中操纵。

“李县长,没有水泥,工地只能停工了。”项目经理焦急地报告。

赵建国气得拍桌子:“太无法无天了!这是要置全县发展于不顾啊!”

李清沉思良久,突然说:“我记得河湾乡有个小水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质量不错。”

“那个厂子都快倒闭了,能行吗?”赵建国怀疑道。

“去看看再说。”李清当即决定。

到达河湾乡水泥厂时,只见厂区荒草萋萋,只有几个老工人在看守。厂长听说县长来了,急忙赶来。

“厂子现在这个状况,还能复产吗?”李清问。

老厂长激动地说:“只要有钱更新设备,肯定能!我们的矿源质量很好,老师傅们都还在!”

李清现场办公,召集银行、工信局等部门负责人开会,决定特事特办,紧急贷款200万元给水泥厂技术改造。

同时,他让公安部门调查水泥供应商集体违约的原因。

一周后,水泥厂改造完成,恢复生产,解决了产业园建设的燃眉之急。

公安部门也查清了真相:果然是某些被触及利益的人暗中操纵,企图阻挠产业园建设。为首的正是被查处的前副县长钱大有的弟弟钱二有。

“李县长,要不要立即抓捕?”公安局长请示。

李清摇头:“暂时不要打草惊蛇。收集完整证据,一网打尽。”

通过这些风波,李清逐渐摸清了隐藏在阜县背后的利益网络。这个网络盘根错节,涉及面很广,必须谨慎应对。

十月下旬,产业园建设步入正轨。李清召开总结会,出人意料地表扬了所有参与部门,包括曾经犹豫观望的干部。

“困难是试金石,能检验出谁是真金。”李清的话让很多人低下头,“但我相信,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会后,赵建国找到李清:“李县长,我为我之前的犹豫向您道歉。您是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李清微笑:“赵县长言重了。我们都是为了阜县发展。”

就在一切似乎步入正轨时,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悄逼近。

一天深夜,李清接到紧急报告:产业园工地发生坍塌事故,五名工人被埋!

李清立即赶往现场。夜色中,工地一片混乱,救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怎么回事?”李清问现场指挥的副县长孙伟。

“正在浇筑的厂房地基突然坍塌,具体原因还不清楚。”孙伟满头大汗,“已经救出三人,还有两人埋在下面。”

李清的心沉了下去。如果出现人员死亡,不仅产业园项目可能被叫停,他这个县长也难辞其咎。

更让他不安的是,这件事发生的时机太巧了——正好在省里考察组即将来阜县的前夕。

救援工作进行到凌晨三点,最后两名工人被找到,不幸的是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现场一片寂静,只有死者工友的哭泣声打破夜空。

李清站在废墟前,脸色苍白。两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而事故原因似乎并不简单。

“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彻底查清原因!”李清的声音沙哑而坚定,“同时做好善后工作,安抚家属情绪。”

回到办公室,天已经蒙蒙亮。李清毫无睡意,事故现场的画面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小张轻轻进来:“李县长,省考察组今天上午就到。要不要推迟…”

“不!”李清斩钉截铁,“按原计划接待。事故要查,工作也不能停。”

上午九点,省考察组准时到达。带队的省发改委副主任显然已经知道了事故,见面就问:“李县长,听说产业园出了事故?严重吗?”

李清没有回避:“是的,昨晚发生坍塌事故,两人不幸遇难。我们已经成立调查组,一定会查清原因,严肃处理。”

考察组组长点点头,没再说什么,但眼神中的质疑显而易见。

考察过程中,李清明显感觉到对方的冷淡和保留。原本有望获得的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挂牌,很可能因为这次事故而泡汤。

傍晚送走考察组,李清立即召开事故调查组会议。

初步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坍塌原因竟然是水泥标号不足和钢筋数量不够!这明显是偷工减料造成的责任事故!

“水泥是从河湾乡水泥厂采购的,钢筋供应商是县物资公司。”调查组汇报。

李清立即下令:“立即查封所有相关材料,控制相关负责人!”

但更令人震惊的消息还在后面:河湾乡水泥厂厂长昨晚突然“突发心脏病”,正在医院抢救!而县物资公司经理则“出差在外”,联系不上!

显然,又有人抢先一步破坏了关键证据和证人。

李清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对手不仅狠毒,而且行动迅速,在县里有着庞大的关系网。

事故善后和调查陷入僵局。遇难者家属情绪激动,要求严惩责任人;社会舆论也开始关注此事,有媒体暗示事故背后有黑幕。

压力之下,县政府内部出现不同声音。有人建议尽快结案,认定是意外事故,避免事态扩大;有人则主张一查到底。

深夜,李清独自在办公室思考。桌上放着遇难工人的照片——一个是孩子的父亲,一个是家中的独子。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个夜晚。

“咚咚咚”,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沉思。

赵建国推门进来,脸色凝重:“李县长,市里来了电话,要求我们尽快妥善处理事故,不要影响稳定。”

李清抬头:“赵县长,你认为该怎么处理?” 赵建国犹豫了一下:“从大局出发,也许尽快结案是明智的选择。毕竟查下去可能…”

“可能什么?”李清直视着他,“可能牵扯出更多人?可能让某些人不高兴?”

赵建国低下头:“我也是为县里考虑。”

李清站起身,走到窗前:“老赵,你看看窗外。那是阜县的人民,是我们的父老乡亲。如果今天我们因为困难就妥协,因为压力就放弃,明天还会有更多的事故,更多的受害者!”

他转身,目光坚定:“这件事必须查个水落石出!不管涉及到谁,绝不姑息!”

赵建国看着李清,良久,重重地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李县长,我支持你!”

第二天,李清顶住压力,宣布成立由县纪委、检察院、公安局联合组成的专项调查组,彻底调查事故真相。

调查组成立当天,李清接到一个神秘电话:“李县长,何必这么认真呢?意外事故哪里都有,何必小题大做?”

李清冷冷道:“在你们看来是意外,在我这里是两条人命!这个题,我做定了!”

挂掉电话,李清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他面对的,可能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但他没有退缩。因为在他心中,有一个信念越来越坚定:为官一任,不仅要造福一方,更要守护一方平安。

夜色中的阜县城,宁静而深邃。李清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远方的灯火,知道这场斗争将异常艰难。

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他都将一往无前。

因为,他是阜县的县长,是这方土地的守护者。

而这场风暴,才刚刚开始……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