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喜欢历史古代类型的小说,那么《扶汉青云志》将是你的不二之选。作者“军师祭酒”以其独特的文笔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张牧勇敢、聪明、机智,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123503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扶汉青云志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通往北方的道路在血与火中豁然开朗,鲁阳—叶县一线伏尸遍野的惨状尚未清理完毕,朱儁大军已然开拔。
携大破张曼成、斩首近三万级的赫赫战功,朱儁志得意满,军令传递之下,全军上下都透着一股急于北上建功的迫切。辎重车辆碾过尚带黑红色血污的土地,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指向河北。
刘备部因献计破敌、阵斩张曼成之功,地位水涨船高。朱儁虽未立刻给予刘备独立统兵之权(毕竟其根基太浅,兵马太少),但待遇已截然不同。粮秣补给优先供应,营地区域划分得更为宽敞,甚至偶尔军议,朱儁也会点名询问刘备的看法。
关羽张飞扬眉吐气,麾下士卒亦与有荣焉,行军时腰杆都挺直了几分。
唯有张牧,依旧低调地隐藏在刘备的亲兵队伍里,处理着文书、粮秣等琐碎事务,仿佛那场惊天奇谋与他毫无干系。但刘备看他的眼神,已截然不同。那目光里,除了感激和赏识,更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倚重和……探究。
“牧之,”一次扎营休整时,刘备特意将张牧唤至身边,递给他一块肉干,语气温和却带着试探,“观朱将军用兵,与皇甫将军、曹孟德相比,如何?”
张牧心中微凛,知道这是刘备在考较他,也是在进一步确认他的价值。他沉吟片刻,谨慎答道:“皇甫将军用兵,如老吏断案,沉稳厚重,善造大势,以堂堂之阵压人;曹将军用兵……”他顿了顿,略过那万人坑的冰冷记忆,“……如雷霆骤雨,诡谲狠辣,追求极致效率,不拘一格;而朱将军,刚烈勇决,善于捕捉战机,遇强愈强,然……似稍欠些迂回转圜的耐心。”
他点到即止,并未深入。但刘备眼中已闪过惊叹之色。这寥寥数语,竟将当世三位顶尖统帅的用兵风格概括得如此精准!此子之才,绝不仅限于奇谋诡计,对军略大势竟也有如此洞察!
刘备按下心中波澜,转而问道:“如今我等随朱将军北上,牧之以为,前景如何?”
张牧沉默了一下,声音压得更低:“大人,北地情况,恐比豫州更为复杂。张角虽死,其弟张宝、张梁聚拢余部,势力犹存,且地利熟悉,必做困兽之斗。更兼……朝廷催促甚急,朱将军新胜之下,恐求功心切,若敌军凭险固守或诱敌深入,我军恐有挫折。”
他再次隐晦地点出了朱儁性格中可能存在的弱点——刚猛有余,韧性稍欠,易被激怒。
刘备神色凝重起来:“依你之见,我等该如何自处?”
“稳扎稳打,保存实力。”张牧毫不犹豫,“北地非我等根基,功勋虽要争,然兵马才是根本。关张二位将军勇冠三军,此乃大人最大依仗。遇战,当争先以显其勇;遇险,则需谨慎以全其身。万不可为他人做嫁衣,徒耗元气。”
这话说得直白,甚至有些冷酷,却深深说进了刘备心坎里。他如今这点本钱,经不起任何大的折损。
“善!”刘备重重点头,对张牧的信任和倚赖,又加深一层。
大军渡过黄河,进入冀州地界。情况果然如张牧所料,甚至更为严峻。
张宝、张梁收缩兵力,并不与朱儁大军正面决战,而是利用地形,不断骚扰粮道,袭击小股部队,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钻山沟,将朱儁的主力牢牢拖在广宗、下曲阳一带的山区,进退维谷。
朱儁数次组织大规模进攻,皆因敌军据险死守或提前遁走而收效甚微,反而因为补给线过长,屡遭袭击,士气开始下滑。军中焦躁之气日盛。
这一日,探马来报,发现一支规模不小的黄巾粮队,正从西北方向绕行,试图避开官军主力,支援被困在下曲阳的张梁部。
朱儁正在为战事胶着而心烦,闻报立刻认为这是一个打破僵局的机会!若能截获这批粮草,不仅能打击敌军,更能提振己方士气!
“哪位将军愿往,截击此粮队?”朱儁目光扫过帐下诸将。
孙坚立刻出列:“末将愿往!”他麾下多是骑兵,擅长奔袭。
然而,朱儁却微微摇头:“文台勇猛,然你部连日征战,颇为疲惫。此次……”他的目光转向了刘备,“玄德公,你部新锐,可愿担此重任?”
帐内微微一静。所有人都知道,截击粮队看似是功劳,实则风险极大。深入敌后,地形不明,敌军情况不明,一旦中伏,后果不堪设想。孙坚部疲惫或许是托词,朱儁恐怕也是想保存嫡系实力。
刘备心中瞬间转过无数念头,正要谨慎回答。
身后的张牧,却借着为他整理甲胄的机会,极快地、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耳语道:“大人,此乃良机!可主动请缨,但求孙将军部骑兵策应掩护,并多要向导、探马!”
刘备心领神会,立刻出列,躬身道:“末将愿往!必为将军截获此批粮草!然敌军狡诈,为稳妥计,恳请将军允准,调拨孙将军部精锐骑兵一队,以为侧翼策应,并多派熟悉此地山形的向导与精锐探马,以防不测!”
这话说得漂亮!既主动请战,显示了勇气和担当,又合情合理地要求了支援,点明了风险,将自己放在了进退有据的位置。
朱儁闻言,满意地点点头:“准!文台,拨你部两百骑予玄德公调遣!再多派得力向导探马!”
“诺!”孙坚看了刘备一眼,也应了下来。
计议已定,刘备立刻回营准备。
帐中,关羽皱眉道:“大哥,此去风险不小,那张牧为何反而让大哥主动请缨?”
张飞也嚷嚷:“就是!万一是个陷阱呢?”
刘备却看向张牧:“牧之,你既有此议,必有道理。”
张牧沉声道:“大人,朱将军新胜之余,受挫于此,心中必然焦躁,急需一场胜利,无论大小。此时主动请战,正合其意,能进一步巩固大人在其心中地位。此其一。”
“其二,我军新至,确需战功彰显价值,此战若成,功劳实实在在。”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张牧目光锐利起来,“我军要了孙坚的骑兵和精锐探马向导,这不仅是助力,更是一层保障!孙文台其人傲上而不欺下,既答应拨兵,若我军遇险,其部骑兵为了自家颜面,也必不会坐视不理!而精锐探马和向导,能极大降低中伏的风险!” “其四,”他顿了顿,“即便真是陷阱,我军有所准备,有骑兵策应,有熟悉地形的向导,突围撤退也并非难事。但若是真的粮队……”
他没有再说下去。
关羽丹凤眼中闪过明悟之色:“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进退皆有余地。此计大善!”
张飞也明白过来,哈哈笑道:“好小子!果然诡计多端!俺喜欢!”
刘备更是抚掌赞叹:“牧之思虑,竟周密至此!”
当下不再犹豫,刘备立刻点齐本部五百精锐(经过补充,略有恢复),汇合孙坚拨来的两百骑兵,带上数名老练的向导和探马,悄然出营,向着西北方向疾行而去。
一路上,刘备严格按照张牧的建议,将探马远远撒出,谨慎前行。那几名老向导果然发挥了巨大作用,避开了好几处可能设伏的险地。
两日后,探马回报:前方山谷,发现黄巾粮队!押运兵力约千人,车辆众多,辙印很深,确为粮草无疑!周围未见大规模伏兵迹象!
机会!
刘备不再犹豫,与孙坚部骑兵队长稍作商议,定下突袭之策。
关羽张飞一左一右,如同猛虎下山,直扑粮队中军!刘备率本部步兵紧随其后!孙坚骑兵则在外围游弋,截杀溃兵,并警惕可能出现的援军。
战斗毫无悬念。押运的黄巾军没想到会在此地遭遇如此精锐的突袭,稍作抵抗便溃不成军。
清点下来,缴获粮车百余辆,虽非全是粮食,也有大量肉干、草料,确是一场不小的收获!
“哈哈!发财了!”张飞看着堆积如山的缴获,兴奋不已。
刘备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
然而,就在此时,一名派出的探马疾驰而回,脸色惊惶:“报!大人!西北方向发现大量黄巾旗帜,人数恐不下数千,正快速向我方移动!”
果然有援军!
刘备心中一紧,立刻看向那孙坚部的骑兵队长。
那队长也是久经沙场,毫不慌乱,喝道:“刘大人勿忧!速速护送粮车后撤!末将率骑兵断后!必不使贼兵迫近!”
两百西凉铁骑迅速集结,扬起烟尘,主动迎向那股黄巾援军。
刘备也不拖沓,立刻下令:“云长翼德,护卫粮车,全军急速后撤!”
有关羽张飞押阵,有精锐骑兵断后,撤退有条不紊。那股黄巾援军见官军已有准备,且断后的骑兵极其凶悍,试探性地冲击了几次,未能得手,便也不再强行追击。
刘备部有惊无险地将大批粮草顺利运回大营。
朱儁闻讯大喜,亲自出营迎接!看着那浩浩荡荡的粮车,更是对刘备赞赏有加!
“玄德公真乃福将也!又立奇功!”
此战,刘备部斩获不少,自身损失极小,更是解决了大军的部分粮草问题,功劳、实惠一举两得!孙坚部也因为断后有功,得到嘉奖。
经此一事,刘备在军中的地位更加稳固。而他对张牧那神鬼莫测的谋划和洞察先机的能力,已然佩服得五体投地,倚为绝对心腹,言听计从。
只是这一切,都隐藏在水面之下。在世人眼中,刘备麾下有关张万人敌,其本人亦颇有谋略和运气。
唯有刘备自己知道,他真正的王牌,是那个始终藏于幕后、不显山不露水的年轻人。
北地的战事,依旧焦灼。但刘备的心态,却已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