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东方仙侠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这本《倒走西游:师徒雨里再取经》?作者“李南望”以独特的文笔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唐僧孙悟空形象。本书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完结,赶快开始你的阅读之旅吧!
倒走西游:师徒雨里再取经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贞观二十三年,冬,未时。
马车刚翻过一道山梁,狂风就裹着黄沙扑面而来——远处的黄风岭像被泼了一层金粉,山体在风沙里若隐若现,风卷着沙粒打在车厢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连悟空的金箍棒都泛着一层细沙。
“这风也太吓人了!”八戒赶紧把翠兰往怀里护了护,自己的耳朵被沙粒打得生疼,“俺老猪当年过黄风岭时,就被这黄风迷了眼,差点被黄风怪抓了去,现在见了这风沙,还是心里发怵!”
翠兰掏出帕子,帮八戒擦了擦脸上的沙,又把车厢的帘子拉紧些:“别怕,咱们把帘子拉严实,风沙就进不来了。你看师父和沙师弟,都很镇定呢。”
沙僧握着降妖宝杖,杖身泛着淡淡的蓝光,挡住了不少风沙。他望着黄风岭的方向,眉头微蹙——这风沙比当年更烈了,怕是黄风怪的“三昧神风”又失控了,村民们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师父,当年黄风怪被灵吉菩萨收去后,这黄风岭的风沙就小了些,现在又这么大,说不定是有别的原因。”
唐僧放下手里的“新文牒”,指尖沾了些从窗外飘进来的黄沙。他想起当年被黄风怪掳走时,只觉得那妖怪凶残,现在却想知道,黄风怪为何会修炼出“三昧神风”,又为何会让风沙肆虐这么多年。“咱们去前面的村子看看,说不定能找到风沙变大的原因,也能帮村民们想想办法。”
悟空跳到车辕上,用火眼金睛往远处看:“师父,俺看见前面有个村子,叫‘避风村’,村里的房子都盖着厚厚的土墙,应该是为了挡风沙。只是村里的烟囱没几个冒烟的,怕是村民们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
一、避风村殇:风沙里的挣扎
马车刚到避风村村口,就看见一个老汉背着半袋干草,在风沙里艰难地行走。干草被风吹得四处散落,老汉的脸上满是皱纹,皮肤被风沙吹得干裂,每走一步都要扶着旁边的土墙,生怕被风吹倒。
“老乡,俺们是从长安来的,重走取经路,路过此地。”悟空喊了一声,声音被风沙盖得有些模糊。
老汉抬起头,眯着眼睛看了他们半天,才认出是外人:“仙长啊,快进村里躲躲!这风沙太大,再待在外面,身子骨都要被吹散了!”
跟着老汉走进村里,更觉凄凉。家家户户的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墙上的土被风沙吹得簌簌往下掉,路边的庄稼地全是黄沙,连一根绿色的草都看不见。老汉叹了口气,打开自家的门:“俺们这村子,以前叫‘丰谷村’,地里的谷子长得比人还高。可自从黄风怪来了,风沙一年比一年大,谷子种不活,年轻的都去外地逃荒了,剩下的都是俺们这些走不动的,只能靠挖野菜、捡干草过日子。”
唐僧走进屋里,屋里的光线很暗,只有一张破床和一张石桌,桌子上放着半碗浑浊的水和一块干硬的窝头。“老人家,这几年风沙怎么突然变大了?当年灵吉菩萨不是收了黄风怪吗?”
老汉坐在石凳上,喝了口水解渴:“是啊,当年灵吉菩萨收了黄风怪,风沙确实小了几年。可三年前,村里来了个叫‘沙老三’的人,他说能治风沙,让俺们把山上的树都砍了,种他带来的‘速生草’。结果草没种活,树又被砍了,风沙就更烈了——现在山上连个挡风沙的东西都没有,风一吹,黄沙就全往村里灌!”
八戒一听,火气就上来了:“这沙老三也太不是东西了!骗村民砍树,还让风沙变大,俺老猪这就去把他找出来,让他给村民们道歉!”
“二师兄,别冲动。”翠兰拉住他,“咱们先问问村民们,看看沙老三现在在哪里,再想办法让他弥补过错。要是直接去找他,说不定会打草惊蛇。”
沙僧点了点头:“翠兰说得对。当年俺在流沙河,也因为不懂治理,害了不少水族。这沙老三说不定也是好心办坏事,咱们先了解清楚情况,再想办法。”
唐僧看着窗外的风沙,心里满是沉重:“悟空,你去山上看看,有没有剩下的树桩,再看看风沙的源头在哪里;八戒,翠兰,你们留在村里,帮村民们修补门窗,给老人孩子送些水和干粮;悟净,你去村里打听沙老三的消息,看看他现在的情况。”
“好!”几人应声应下。八戒虽然怕风沙,可帮村民做事的事却不含糊,他扛起九齿钉耙,就去帮老汉修补屋顶:“俺老猪力气大,这点活俺来干!”
二、黄风岭寻:树桩下的真相
悟空驾着筋斗云往黄风岭飞去,越往山上走,风沙越大。山上的树桩光秃秃的,有的还留着斧砍的痕迹,地上连一根草都没有,只有漫天的黄沙在风里打转。他用火眼金睛往远处看,发现风沙的源头在山后的一个山洞里——洞里泛着淡淡的黄光,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发光。
“难道是黄风怪回来了?”悟空心里嘀咕着,握紧金箍棒,慢慢往山洞走去。刚到洞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一个男子的哭声,声音里满是愧疚和绝望。
悟空推开门,看见一个中年汉子坐在地上,他的衣服满是补丁,脸上沾着黄沙,手里拿着一把斧头,旁边堆着几根刚砍的树桩——他就是沙老三。
“你是谁?来这里做什么?”沙老三看见悟空,眼里闪过一丝警惕,随即又满是绝望,“俺知道俺错了,不该骗村民砍树,不该让风沙变大。可俺也是想帮村民们啊——俺以前在外地学过治理风沙,以为速生草能活,没想到这里的土不适合,反而害了大家。”
“俺是孙悟空,当年降伏黄风怪的人。”悟空放下降金箍棒,声音温和,“你跟俺说说,当年你为什么要让村民砍树?速生草又是怎么回事?”
沙老三叹了口气,擦了擦眼泪:“俺是避风村人,小时候跟着爹娘逃荒去了外地。去年俺听说村里风沙又大了,就想着回来帮村民们。俺在外地学过,说速生草长得快,能固沙,就买了种子回来,让村民们砍树种草。可这草需要很多水,村里的井水不够,草全枯死了,树又被砍了,风沙就更烈了。俺现在没脸见村民们,只能躲在这山洞里,每天砍树桩,想赎罪,可又不知道该怎么赎。”
悟空看着他手里的斧头,又看了看地上的树桩,心里满是感慨:“你能知道错,就还有救。俺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帮村民们把树重新种起来,把风沙治理好,而不是躲在这里自责。你愿意跟俺回去,帮村民们吗?”
沙老三愣了一下,眼里闪过一丝希望:“真的吗?俺们还能把树种活吗?村民们还会原谅俺吗?”
“能!”悟空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要你真心悔改,好好帮村民们做事,他们一定会原谅你。俺们还有师父和师兄弟们,大家一起努力,肯定能把风沙治理好。”
三、避风村计:风沙里的希望
悟空带着沙老三回到避风村,唐僧和沙僧已经打听清楚了情况——沙老三确实是好心办坏事,村民们虽然有怨气,可也知道他不是故意的。
“沙老三,俺知道你想帮村民们,可治理风沙不能急功近利。”唐僧坐在石桌旁,手里拿着一张图纸,“俺以前在长安见过治理风沙的办法,咱们可以先在山上种些耐旱的树,比如沙棘、胡杨,这些树能固沙,还能结果子;再在村里挖些蓄水池,收集雨水,用来浇树浇庄稼;最后在村子周围种上防风林,挡住风沙。”
沙老三接过图纸,眼里满是激动:“师父,您说得对!俺以前太急了,没考虑到村里的实际情况。俺现在就去山上看看,选个适合种树的地方,再跟村民们道歉,让他们跟俺一起种树。”
村民们听说沙老三要帮着种树,虽然还有些犹豫,可看着唐僧几人的真诚,还是答应了。第二天一早,村民们就拿着铁锹、锄头,跟着沙老三往山上走。悟空用金箍棒在地上挖洞,八戒用九齿钉耙翻土,沙僧则去河里挑水,翠兰和村里的妇人一起,把种子泡在水里,让种子更容易发芽。
“大家加把劲!等树长大了,风沙就小了,地里就能种谷子了!”八戒喊了一声,手里的九齿钉耙挥得更欢了。
翠兰蹲在地上,把泡好的种子放进洞里,再盖上土:“孩子们,你们看,这是沙棘的种子,等它长大了,能结出红红的果子,又酸又甜,可好吃了!”
孩子们围在旁边,眼里满是期待:“翠兰阿姨,等果子熟了,俺们能摘吗?”
“能!”翠兰笑着点头,“到时候俺们一起摘果子,一起做果子酱,好不好?”
孩子们欢呼起来,也学着翠兰的样子,把种子放进洞里。风沙虽然还在吹,可大家的心里都暖暖的,充满了希望。
沙老三看着眼前的场景,眼泪掉了下来:“俺以前总觉得,只有自己能帮村民们,结果却害了大家。现在才知道,团结起来,才能做成事。俺以后再也不固执了,一定多听大家的意见。”
四、黄风洞遇:神风里的悔悟
种树的第五天,山上忽然刮起了更大的风,风里还带着淡淡的黄光。悟空心里一沉,知道是黄风怪的“三昧神风”——难道黄风怪从灵吉菩萨那里跑出来了?
“大家快躲起来!”悟空喊了一声,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了一个圈,把村民们护在里面。风沙被金箍棒挡住,进不来,可外面的风越来越大,连山体都在微微震动。
“是俺的错……”一个声音从风里传来,黄风怪从风沙里走出来。他穿着一身黄色的僧衣,头发乱糟糟的,眼神里满是愧疚——当年他是凶残的妖怪,现在是知错的修行者。
“黄风怪,你怎么从灵吉菩萨那里跑出来了?”悟空握紧金箍棒,警惕地看着他。
黄风怪跪在地上,声音哽咽:“俺不是跑出来的,是灵吉菩萨让俺出来的。他说俺修行多年,也该出来赎罪了。这几年风沙变大,都是俺的错——俺在菩萨身边修行,总想着当年的事,心里的怨气没散,三昧神风就失控了,才让风沙变大,害了村民们。”
唐僧走到黄风怪面前,轻声说:“黄风怪,你能知道错,就还有救。现在村民们正在山上种树,治理风沙,你要是愿意,就跟我们一起,用你的三昧神风帮村民们——把风沙吹到该去的地方,别再伤害村民们。”
黄风怪抬起头,眼里满是希望:“真的吗?俺真的能帮村民们吗?俺以前害了他们,现在还能弥补吗?”
“能!”沙僧点头,“俺当年在流沙河,也害了很多人,后来跟着师父取经,帮村民们做事,才赎罪成功。你只要真心帮村民们,他们一定会原谅你。”
黄风怪站起身,深吸一口气,控制着三昧神风。风慢慢变小了,黄沙被吹到山上的空地里,不再往村里灌。他又用风把河里的水吹到山上,浇在刚种的树上。树苗在风里轻轻摇晃,像是在感谢他。
村民们看着眼前的一幕,都放下了心里的怨气。老汉走到黄风怪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黄风怪,俺们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以后你就跟俺们一起,把风沙治理好,让避风村变回以前的丰谷村。”
黄风怪激动得眼泪掉了下来:“谢谢大家!俺一定好好帮大家,再也不犯以前的错了!”
五、辞村悟:沙随风散,心随善安
在避风村住了七天,师徒几人帮村民们种了很多树,挖了蓄水池,还在村子周围种上了防风林。黄风怪用三昧神风帮着浇水、固沙,沙老三则帮村民们制定了长期的治理计划,保证以后风沙不会再变大。
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村民们在村里的广场上摆了宴席。风沙已经小了很多,月光洒在村里,很是温柔。桌子上摆着村民们自己种的野菜、自己做的窝头,还有翠兰做的糯米糕,黄风怪和沙老三也来了,跟村民们一起喝酒、聊天,像一家人一样。
“唐僧师父,俺敬您一碗!”老汉举起酒碗,“谢谢你让俺们看到了希望,谢谢你帮俺们治理风沙。以后俺们一定好好种树,让避风村变回丰谷村,让孩子们都能吃上自家种的谷子!”
唐僧举起茶杯,和老汉碰了碰:“不用谢我,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这风沙,就像人心里的怨气,看似强大,其实只要大家团结起来,用善意去化解,就能让它变成助力;这树木,就像人心里的希望,只要肯种下,肯浇灌,就一定能长大,能带来生机。”
悟空啃着一块窝头,含糊地说:“俺老孙以前觉得,降妖除魔就是最大的本事,现在才知道,团结一心、化解怨气才是真本事。以后俺老孙再遇到妖怪,一定会先帮他们化解怨气,而不是一上来就打。”
沙僧点头:“大师兄说得对。人生就像黄风岭,有风沙的时候,也有晴朗的时候;有犯错的时候,也有赎罪的时候。重要的不是你经历过什么,是你如何面对,如何改变。”
翠兰靠在八戒身边,手里拿着一块糯米糕,递给黄风怪:“黄风怪,你尝尝,这是我做的糯米糕,用的是山上的泉水,很清甜。以后你要是想吃,就去高老庄找我,我给你做很多很多。”
黄风怪接过糯米糕,咬了一口,甜香在嘴里散开,心里满是温暖:“好,我一定去。翠兰姑娘,谢谢你,让我明白了,善意能化解一切怨气,团结能战胜一切困难。”
第二天清晨,村民们、黄风怪和沙老三都来送他们。村民们递给唐僧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他们自己种的野菜和晒干的野果:“师父,这是俺们的一点心意,您路上带着,饿了就吃。您一定要常回来看看啊,等树长大了,俺们给您送谷子!”
黄风怪递给悟空一根黄色的羽毛:“孙大圣,这是俺的羽毛,能防风沙,以后你遇到风沙,就能用它挡住。俺会好好帮村民们治理风沙,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沙老三则递给唐僧一张图纸:“师父,这是俺制定的治理计划,您要是遇到其他有风沙的地方,就能用得上。俺以后会留在村里,帮村民们种树、浇水,让避风村越来越好。”
唐僧接过布包和图纸,躬身行礼:“多谢大家。我们会常回来的,看看你们的日子,看看山上的树。”
马车驶离避风村时,村民们、黄风怪和沙老三还在挥手。悟空坐在车辕上,手里拿着黄风怪送的羽毛,阳光照在羽毛上,泛着淡淡的光。他想起当年降伏黄风怪的场景,想起现在黄风怪帮村民们治理风沙的样子,忽然觉得,化解怨气比打败妖怪更有意义——打败妖怪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化解怨气才能带来永远的和平。
沙僧坐在车厢里,手里拿着刚摘的沙棘果,咬了一口,又酸又甜。他想起当年在流沙河的罪孽,想起现在的平静,忽然觉得,人生就像黄风岭的风沙,有狂乱的时候,也有平静的时候;有犯错的时候,也有赎罪的时候。重要的不是你被风沙困了多久,是你能不能找到方向,用善意和团结,把风沙变成助力,把绝望变成希望。
唐僧坐在车厢最里面,手里拿着他的“新文牒”,在上面写下:“黄风岭一行,悟‘怨气如风沙,狂乱伤己亦伤人;善意如草木,坚韧化恶亦化凶’。悟空弃武力之念,明化解之贵;黄风怪破怨恨之茧,显赎罪之心;沙老三赎过往之错,知团结之重。八戒、翠兰、悟净各有所悟,皆明‘人心齐,泰山移;善念存,风沙息’。此乃‘内在真经’之第七页,往后之路,当以善意化怨,以团结破难。”
写完,他放下笔,看向窗外。黄风岭的风沙还在远处飘,村民的笑容还在心里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