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主角是林奇的小说《九叔世界:草木仙田》是由作者“乐安门的六合裂罡劲”创作的男频衍生著作,目前连载,更新了106386字。
九叔世界:草木仙田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春风刚拂过任家镇的田埂,林奇就背着半袋灵谷种子站在了北地荒原的边缘。这里的风带着沙砾,刮在脸上像刀割,脚下的土地是枯黄色的,一踩就扬起细沙,连最耐旱的芨芨草都长得稀稀拉拉。玉佩传来一阵干涩的刺痛,他“听”到地下的土壤在哀嚎:“好渴……没有水……”“土里有盐……烧得慌……”“阴气藏在沙底下……好冷……”
“这破地方能种东西?”秋生扛着锄头,往地上啐了口唾沫,唾沫落地就被沙子吸干,“连草都长不活,还想种灵谷?师弟,你是不是被那老道忽悠了?”
他说的“老道”是个云游道士,上个月路过任家镇,说北地荒原底下藏着条断了的灵脉,只是被盐碱和阴气封住了,若能打通,能滋养千里沃野。林奇当时就动了心——任家镇的灵植越来越多,灵脉的灵气快不够用了,若能在北地开辟新的灵田,既能缓解压力,又能让荒原变良田。
“能种。”林奇蹲下身,抓起一把土捻碎,土粒粗糙得像砂纸,放在舌尖尝了尝,带着股苦涩的咸味,“是盐碱地,还有沙化,得先改良土壤。”他从包袱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藜的种子,却是新品种——“沙藜”,根须比普通藜粗三倍,能在沙里扎根,还能吸收盐分。
文才抱着陶罐跟上来,罐里装着任家镇灵脉的阴精:“师弟,这阴精真能中和盐碱?我闻着有点腥气。”
“试试就知道了。”林奇把阴精撒在沙地上,又撒了把沙藜种子,用引气术引导两者融合。阴精遇到沙土,发出“滋滋”的轻响,原本泛白的盐碱地竟慢慢变成了深褐色。
不到半个时辰,沙藜就发芽了。嫩绿的芽尖顶着沙粒破土而出,根须像细铁丝般扎进沙里,迅速向四周蔓延。秋生看得直瞪眼:“这草成精了?长得比兔子还快!”
要在荒原扎根,首先得解决水源问题。林奇跟着沙藜的根须找水——沙藜的根须会朝着水源方向生长,像天然的“寻水器”。走了三天,在一处低洼的沙坑里,沙藜的根须突然变得密集,玉佩传来湿润的感应:“下面有水……是咸水……但能喝……”
“咸水也能用。”林奇拿出九叔给的“滤水符”,这符纸能过滤盐分。他让秋生挖了个坑,铺上干草,把符纸垫在上面,再往坑里倒水——渗出来的水居然带着淡淡的甜味。
文才赶紧用陶罐接水,激动得手都在抖:“有救了!有了水,沙藜就能长,沙藜长了,土壤就能改良!”
他们在水坑边搭了个简易的窝棚,算是临时的据点。林奇每天带着沙藜种子和阴精,往荒原深处播种,秋生负责挖渠引水,文才则守在窝棚里熬制“抗盐肥”——用阳藜叶、灵谷杆和滤过的咸水熬成的肥料,能增强沙藜的耐盐性。
荒原的夜里很冷,风刮过窝棚的帆布,发出“呜呜”的响声,像有鬼怪在哭。秋生总睡不安稳,抱着桃木剑缩在角落:“师弟,你说这地方会不会有僵尸?埋在沙底下,一出来就咬脖子那种?”
“有也不怕。”林奇正在整理沙藜的生长记录,闻言笑了笑,“沙藜的根须能感知阴气,真有僵尸靠近,它们会发出响声提醒我们。”话音刚落,窝棚外的沙藜突然“簌簌”作响,叶片齐齐指向西北方。
玉佩传来微弱的寒意——有东西在靠近,带着淡淡的尸气,但不重,像是刚死不久的野兽。林奇抓起锄头出去看,只见一只沙狼躺在沙藜丛旁,肚子鼓鼓的,嘴角流着黑血,已经死了。
“是中了尸毒。”九叔教过辨认尸毒的方法,林奇检查了沙狼的伤口,“这附近可能有坟地,被沙埋了。”
秋生吓得脸都白了:“那……那我们赶紧跑吧!别被僵尸缠上!”
“跑了,这片地就永远是荒原了。”林奇摇头,“得找到源头,用沙藜净化。尸毒怕阳气,我们多种些阳藜,再布个聚阳阵。”
找到坟地时,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那是一片被黄沙半埋的乱葬岗,数百具尸骨露在外面,有的还连着破烂的衣服,阴气像浓雾般笼罩着周围,连沙藜都长得蔫蔫的。
“我的娘啊……”文才腿一软,差点坐在地上,“这么多死人,怪不得有尸毒!”
林奇却注意到,乱葬岗中心有块突出的石头,上面刻着模糊的字,像是“戍边将士之墓”。“这是以前守边关的士兵。”他心里一沉,“战死在这里,没人收尸,怨气聚成了阴煞。”
玉佩传来剧烈的震动,沙藜的根须在乱葬岗边缘打卷,不敢靠近:“好重的怨气……比任家镇的阴脉还凶……”“尸骨里有煞气……根须不敢碰……”
“得用‘镇魂阵’。”林奇想起九叔给的阵图,“用沙藜围出镇魂符的形状,阵心埋上灵谷种子,再用阳藜的阳气镇压。”
秋生和文才虽然害怕,还是跟着动手。他们在乱葬岗周围种上沙藜,摆成巨大的镇魂符形状,秋生往沙藜根须里埋阳糯粉,文才则在阵心挖坑,准备埋灵谷种子。
刚挖了两尺深,锄头突然“当”的一声撞到硬物。文才扒开沙土,露出块青石板,上面刻着“忠魂”两个字,字迹苍劲有力。
“是墓碑!”林奇赶紧让他们停下,“下面可能是将军的墓,不能挖。我们把灵谷种在墓碑周围,让灵气滋养忠魂。”
灵谷种子撒下去,又浇了些抗盐肥,很快就发芽了。神奇的是,灵谷的嫩芽竟朝着墓碑的方向生长,像在朝拜。周围的阴气似乎淡了些,沙藜也挺直了腰杆。
夜里,他们在乱葬岗附近布下聚阳阵。阳藜的金光刺破阴气,照亮了尸骨,那些露在外面的骨头竟微微发亮,像是在感谢。林奇坐在阵心,能“听”到无数微弱的声音在诉说——有厮杀声,有呐喊声,有对家乡的思念……
“他们不是恶鬼,是想家的战士。”林奇眼眶发热,运转引气术,将更多阳气注入阵中,“沙藜会净化这里的怨气,灵谷会给你们提供灵气,以后,这里会变成良田,不会再有人忘记你们。”
话音刚落,乱葬岗的阴气突然散开,像潮水般退去。沙藜的根须疯狂生长,缠绕住尸骨,像是在温柔地拥抱;灵谷的嫩芽长得更快,叶片上的莹光与阳藜的金光交织,形成一片温暖的光海。
秋生看得目瞪口呆:“他们……他们好像笑了?”
文才擦了擦眼睛:“是在道谢吧……这些战士,生前保家卫国,死后还在护着这片土地。”
解决了乱葬岗的问题,荒原的改良顺利了很多。沙藜在前面开路,吸收盐分,松动沙土;阳藜跟在后面,释放阳气,压制残余的阴气;灵谷则在中间生长,吸收被净化的灵气,长得郁郁葱葱。
林奇还发现,荒原底下的断灵脉正在被藜网慢慢修复。沙藜的根须像桥梁,将断裂的部分连接起来,灵谷的根系则像血管,输送着灵气,让灵脉渐渐恢复流动。
“你看这土。”三个月后,林奇抓起一把土递给秋生,土是黑褐色的,松软肥沃,“能种庄稼了。”
秋生捏了捏土,又闻了闻:“真的!没有咸味了!还有点香味,跟任家镇的土一样!”
文才蹲在灵谷地里,数着谷穗:“这穗子比任家镇的还大,颗粒更饱满,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他们把消息传回任家镇,百姓们都轰动了。张屠户带着十几个壮汉,赶着马车来帮忙;王寡妇和镇上的妇人带来了种子和布料;李秀才则带着孩子们,来给灵谷除草,说要让孩子们学学“化荒为田”的本事。
九叔也来了,还带来了石坚和四目师叔。石坚看着无边无际的灵谷田,铁剑穗的铜钱响了半天,才憋出一句:“比山坳的芝草长得好。”
四目师叔则围着沙藜转,摸着胡须直点头:“这草能在沙里长,还能净化盐碱,是个宝贝!给我留点种子,我去南疆试试,那里也有盐碱地。”
荒原上渐渐有了人烟。林奇带领大家建起了村落,取名“藜安村”,意思是“因藜而安”。村里盖起了土房,挖了水井,还建了个草木学堂,林奇在里面教大家种植灵植,如何与植物沟通。
学堂的墙上挂着两张地图——一张是任家镇的藜网分布图,一张是荒原的灵脉修复图,上面用红绳连接着两个地方。林奇每天都会在地图前讲解:“任家镇的灵脉和这里的灵脉已经连上了,灵气能互相流动,以后两边的灵植都会长得更好。”
有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来到藜安村,看着灵谷田老泪纵横。他说自己是当年戍边将士的后代,找了几十年才找到这里,没想到竟变成了良田。
“谢谢你们……”老人给林奇和九叔磕了个头,“让我祖宗的忠魂能安息,让这片地能养活人……”
林奇赶紧扶起老人,指着灵谷田:“不是我们的功劳,是这些草木,是将士们的忠魂,也是这片土地自己的生命力。”
深秋时节,藜安村迎来了第一次丰收。灵谷堆成了小山,沙藜的种子能榨油,阳藜的叶子能入药,荒原上飘着粮食的香气,再也闻不到沙砾的苦涩。
九叔在村里设了个祭坛,祭拜天地和戍边将士。祭坛上摆着新收的灵谷、沙藜油、阳藜叶,还有那块刻着“忠魂”的墓碑,已经被擦拭得干干净净。
“草木有灵,大地有魂。”九叔举起酒杯,对着荒原和远方的任家镇说道,“今日,我们以灵植敬天地,以忠魂告祖先,愿这方土地,永无荒年,永无战乱。”
众人举杯,欢呼声在荒原上回荡,惊起一群飞鸟。林奇看着眼前的景象,又望向远方——藜网还在蔓延,往更北的地方,往更远的荒原……
玉佩传来温暖的悸动,他“听”到沙藜在说:“我们要去更远的地方……”“把沙漠变成绿洲……”“让所有土地都长出粮食……”
林奇笑了。他知道,这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他要带着藜网,带着灵植,去更多需要的地方,让草木之道,在这天地间,生生不息。
夜色渐深,藜安村的灯火像星星般亮起,与天上的星辰交相辉映。林奇坐在田埂上,翻开《灵木图谱》,在沙藜的记载后面写下:“藜生于荒,安于田,非独能生,更能济生。草木之德,在于不择地而长,不怨天而茂,此乃生生之道。”
风吹过灵谷田,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应和。远处,沙藜的种子随风飘散,落在新的土地上,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萌发。
藜安村的第一缕炊烟升起时,林奇正蹲在村口的沙藜丛旁,看着露水顺着叶片滚落。这些沙藜已长到一人多高,木质化的茎秆能做柴烧,种子榨出的油清亮透明,炒菜时带着淡淡的草木香。村里的妇人都说,用沙藜油擦脸能防沙砾划伤,连最粗糙的手都能变得细腻。
“师弟,石坚大师兄又送淬体芝来了!”秋生的声音穿透晨雾,他手里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三株壮实的芝草,紫红色的叶片上还沾着山坳的泥土,“这次带了个新弟子,说是想跟你学种沙藜——那小子在山坳种芝草总死,大师兄骂他笨,让来这儿历练历练。”
林奇笑着接过竹篮,指尖刚碰到淬体芝,就“听”到它在“抱怨”:“山坳的土太硬了……还是这里的灵脉舒服……”“旁边的沙藜在笑我娇气……”
文才从屋里钻出来,手里拿着本厚厚的册子,封面写着《荒原灵植志》。“师弟你看,我把沙藜的生长周期都记下来了。”他翻开册子,上面画着沙藜从发芽到结果的素描,旁边标着“耐盐度”“需水量”“阳气吸收量”,“石坚大师兄的新弟子来了正好,让他照着这个种,保准活。”
正说着,石坚带着个十五六岁的小道童走进村。那道童背着个比他还高的药篓,脸红扑扑的,见了林奇就鞠躬:“弟子清风,见过林师叔。师父说我笨,种不好芝草,让我来跟您学伺候草木。”
石坚在一旁冷哼:“学不会就别回山坳。”话虽硬,眼里却藏着些期待——山坳的藜根虽多,却没荒原的沙藜耐折腾,若是清风能学些本事,山坳的芝草产量定能再涨。
林奇拍了拍清风的肩膀:“伺候草木不难,得听它们说话。”他摘下片沙藜叶递过去,“你试试用灵气碰碰它,用心听。”
清风怯生生地接过叶子,指尖刚注入灵气,突然“呀”了一声:“它……它说渴了!还说旁边的灵谷抢它的水!”
秋生在一旁笑:“这就对了!刚开始都这样,听多了就顺了。”
清风学种沙藜学得很快。他每天跟着林奇巡查田埂,把沙藜的“需求”记在本子上:“辰时要多浇水,午时要遮阴,申时要松根……”没过半个月,他负责的那片沙藜就长得比别人的壮实,连石坚来看时都忍不住点头:“总算没太笨。”
这天,清风慌慌张张地跑来:“师叔!不好了!西边的沙藜叶子发黄了,还掉穗子!”
林奇跟着他跑到西坡,只见那里的沙藜果然蔫蔫的,叶片边缘卷成了焦褐色。他抓起一把土,玉佩传来刺痛——土里藏着股燥热的煞气,像是被烈日烤过的铁器。
“是‘旱煞’。”九叔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手里的拂尘轻轻扫过沙藜,“荒原底下有处火龙脉,最近阳气太盛,煞气顺着沙缝冒出来了,沙藜吸了煞气就会枯萎。”
“火龙脉?”林奇想起《灵木图谱》里的记载,“那不是能产灵火的脉吗?怎么会出煞气?”
“未被驯化的火龙脉就像野马,”九叔指着西边的沙丘,“那里的沙子总比别处烫,就是火龙脉在翻腾。得用阴属性的灵植镇住煞气,再引灵火出来,既能改良土壤,又能当热源。”
“阴属性的灵植……”林奇忽然想起四目师叔送的“冰叶莲”种子,说是能在极寒之地生长,正好能克燥热,“我有办法!”
他从药圃取出冰叶莲种子,这种子像颗透明的冰晶,碰一下能感觉到凉意。林奇把种子种在西坡,又浇了些灵谷熬的“凉浆”(灵谷杆煮的水,带着阴精的寒气)。冰叶莲遇水就发芽,叶片像荷叶,却泛着白霜,刚长出来就往沙藜根须里钻。
“舒服……”沙藜立刻“喊”起来,“凉快多了……煞气被挡住了……”
冰叶莲的根须遇到火龙脉的煞气,发出“滋滋”的响声,白霜般的寒气顺着根须蔓延,竟在沙地下形成了层薄冰,把煞气牢牢锁在里面。而冰叶莲的叶片则开始发热,像小暖气片,给周围的沙藜提供着温和的热量。
“成了!”清风拍着手笑,“冰叶莲把煞气变成暖气了!”
林奇点头:“这叫‘以阴化阳’。火龙脉的煞气虽凶,用对了就是宝贝——以后冬天不用烧柴了,靠冰叶莲就能取暖。”
冰叶莲的发现让藜安村的冬天变得暖和起来。家家户户的窗台上都摆着冰叶莲盆栽,叶片散发的热量能让屋子保持温暖,还带着淡淡的清香。文才把冰叶莲的叶片晒干磨粉,混在饲料里喂鸡鸭,发现鸡鸭冬天也能下蛋,比平时还多。
“这叶子真是个宝。”文才捧着一篮鸡蛋来找林奇,“王寡妇说要多种些,明年冬天给任家镇的亲戚送点,让他们也暖和暖和。”
林奇笑着翻看《荒原灵植志》,文才在冰叶莲的条目下写了满满三页:“耐寒度:可抵零下二十度”“用途:取暖、喂鸡鸭、治烫伤”“与沙藜套种可增产三成”……
这时,张屠户带着个陌生人走进村。那人穿着羊皮袄,脸上刻着风霜,见了林奇就作揖:“小人是北边黑风寨的,听说您能把荒原变良田,特来求助。我们寨子里的井水最近发苦,牲畜喝了总生病,您能不能去看看?”
黑风寨林奇听说过,是个靠打猎和挖草药为生的山寨,离藜安村有百里地。他摸了摸玉佩,感应到黑风寨的方向传来股熟悉的气息——是阴脉,但比任家镇的温和,更像被污染的灵脉。
“我去看看。”林奇收拾好药箱,里面装着沙藜种子、冰叶莲粉和阳糯粉,“秋生师兄跟我去,文才留下照看村里。”
黑风寨坐落在山坳里,寨口的老槐树叶子黄得早,井水确实发苦,舀起来能看到水底沉着层黑泥。林奇用玉佩“听”了听,井水在“哭”:“好脏……有东西在烂……”“下面的石头在冒黑气……”
他跟着寨民来到后山,那里有个废弃的矿洞,洞口飘着黑气。林奇进洞一看,洞壁上镶嵌着黑色的石头,用锄头敲下一块,石头竟流出黑汁,带着腥气。
“是‘阴铁矿石’。”林奇认出这是《灵木图谱》里记载的矿石,本身无害,但遇水会渗出阴煞,污染水源,“得用阳藜的根须缠住矿石,再用冰叶莲的寒气冻住黑汁,不让它渗出来。”
寨民们听了,立刻跟着林奇种阳藜。阳藜的根须像藤蔓,很快就爬满了矿洞壁,紧紧缠住阴铁矿石;冰叶莲种在洞口,寒气顺着根须往里钻,黑汁果然不再渗出。三天后,寨子里的井水变清了,喝起来带着甜味,牲畜也不生病了。
黑风寨的寨主是个壮汉,非要把寨里最好的猎弓送给林奇:“林师傅,您救了我们全寨的命!以后黑风寨就是您的后盾,谁敢欺负藜安村,我们第一个不答应!”
林奇没收猎弓,只讨了些黑风寨特有的“雪参”种子:“这参能在雪地里生长,种在藜安村说不定能耐寒,算是交换。”
雪参在藜安村长得很好,根须能扎进冻土,冬天也能收获。林奇用雪参与冰叶莲套种,发现雪参的寒气能让冰叶莲的热量更温和,而冰叶莲的暖气又能让雪参长得更饱满。这种“冷暖相济”的种植法很快传遍了附近的村寨,连黑风寨都种上了雪参,冬天靠卖参就能赚够粮食。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藜安村的藜网已经与黑风寨、任家镇连成一片。林奇站在村东的瞭望台上,能看到灵脉的灵气像条银色的河,在地下缓缓流动,滋养着三个地方的灵植。
玉佩传来前所未有的温暖,他“听”到无数草木在欢呼:
“任家镇的灵谷开花了……”
“黑风寨的雪参结果了……”
“藜安村的沙藜种子飞走了……”
远处,一群孩子在沙藜丛中奔跑,手里扬着沙藜的种子,像在撒播希望。清风也在其中,他种的沙藜已经能收割了,正兴奋地教孩子们如何辨认成熟的种子。
林奇翻开《灵木图谱》,在新的空白页上画下藜网的全貌——从任家镇的九宫格,到荒原的八卦阵,再到黑风寨的环形网,三个地方被根须般的线条连接,像颗跳动的心脏。
他在旁边写下:“草木无界,灵脉无疆。所谓济世,不过是让每寸土地都能生长,让每个生命都能安宁。”
风吹过瞭望台,带来灵谷的清香、沙藜的干爽、雪参的清凉。林奇知道,藜网的远征还在继续,而他要做的,就是跟着草木的脚步,把生机带到更多地方——无论是荒原、山寨,还是更远的未知之地。
因为他始终记得九叔的话:“道法在天地间,更在一草一木里。”而他的道,就在这蔓延不息的藜网中,在每颗发芽的种子里,在这片曾经荒芜、如今繁茂的土地深处,生生不息,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