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文学
一个有智慧的小说推荐网站
盘点历史的另一种可能小说有没有完结版在线?

盘点历史的另一种可能

作者:天涯沦落人001

字数:383938字

2025-08-09 10:28:24 连载

简介

如果你喜欢阅读历史古代小说,那么一定不能错过盘点历史的另一种可能。这本小说由知名作家天涯沦落人001创作,以无为主角,讲述了一段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小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让读者们沉浸其中,难以自拔。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383938字,快来一探究竟吧!

盘点历史的另一种可能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咸阳宫的青铜灯在暮色中泛着幽光,嬴政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紧锁定在天幕新展开的西域画卷上。三日前雪域对峙的余波尚未平息,此刻光幕上已浮现出苍凉的戈壁景象:“雪域对峙之后,南明与清廷皆将目光投向西域。南明欲效仿吐蕃昔日荣光,占据西域以威胁清廷侧翼;清廷则察觉其意图,抢先向准噶尔故地进军。一场围绕西域的角逐,在流沙与绿洲间拉开序幕。”

“西域乃咽喉之地,秦当年虽未及经营,然拓土之心从未稍减。”李斯拄着拐杖,指着画面里连绵的天山山脉,花白胡须在烛火下微微颤动,“当年蒙恬北击匈奴,收河南地,就是为打通西域通道。这南明与清廷争夺西域,实为争夺天下命脉,一步错便是万劫不复。”

嬴政指尖在玉案上划过,目光落在画面中南明议政院的沙盘上——胡泽正用木杆指着南疆的和田绿洲,向同僚阐述“以西域制漠北”的战略。当看到有官员以“昆仑天险难越”为由反对时,始皇帝冷哼一声:“秦修直道,堑山堙谷,千里不过数日。天险从来困不住想做事的人,只拦得住庸碌之辈。”

天幕的解说声带着风沙的粗糙:“1692年春,清廷大将费扬古率三万铁骑从甘肃出发,沿河西走廊西进。准噶尔部因内讧元气大伤,清军几乎未遇激烈抵抗,便在当年秋占领北疆,设伊犁将军府,屯兵两万。消息传至南京,南明朝野震动,胡泽主动请缨率军入南疆。”

刘彻在未央宫猛地一拍案几,案上的铜爵跳起寸许:“清廷好快的手脚!”他指着画面里清军在乌鲁木齐筑城的场景,声音因激动而沙哑,“当年朕派张骞通西域,忍辱负重十三年方得丝路畅通。这费扬古竟如此轻易拿下北疆,可见准噶尔已无当年之勇,而清廷的骑兵战力,不容小觑!”

卫青持剑侍立,铠甲上的纹路在火光中流转:“陛下息怒。北疆虽平,然清廷兵力分散,南疆尚有机会。当年霍去病奇袭河西,正是趁匈奴分兵之际。胡泽若能出其不意,或可抢占先机。”

“先机?”刘彻指着画面里胡泽在拉萨筹集粮草的场景,“等他翻越过昆仑山,黄瓜菜都凉了!西域之争,贵在神速。当年赵破奴率七百轻骑奔袭楼兰,一日一夜行三百里,方能擒其王。这胡泽磨磨蹭蹭,必误大事!”

两仪殿内檀香袅袅,李世民凝视着天幕上的昆仑山脉,指尖在地图上轻点:“昆仑天险,确实难越。”他对长孙无忌道,“从藏地入南疆,需经阿克赛钦,那地方终年积雪,人畜难行。胡泽要带军穿过,怕是要付出半数伤亡的代价。”

长孙无忌点头:“陛下所言极是。清廷占北疆,有河西走廊为援,补给便利;南明攻南疆,需翻越万山,粮草难继。此消彼长,胡泽胜算不大。当年李靖灭吐谷浑,也是先打通青海通道,才敢深入腹地。”

“然胡泽有一优势。”李世民指着画面里胡泽与叶尔羌汗国使者密谈的场景,“南疆诸部与准噶尔素有嫌隙,若能联其抗清,或可借力。当年朕联薛延陀破突厥,正是此理。”

宣和殿的画案上铺着《西域图志》,赵佶的画笔悬在于阗国的位置。天幕上,1693年夏,胡泽率一万五千明军从阿里出发,在昆仑山口遭遇暴风雪,士兵冻毙者日以百计,画面标注“三月行至和田,只剩八千余人”。

“痴儿!”道君皇帝掷下笔,看着画面里士兵用体温融化冰块解渴的场景,声音发颤,“当年我朝通西域,靠的是商队往来,而非大军征讨。这胡泽以血肉之躯硬撼天险,纵能拿下南疆,又能守多久?”

蔡京在旁躬身:“陛下圣明。南疆距藏地千里,距南京万里,补给线漫长如丝,稍有不慎便会断裂。清廷若攻,胡泽必成孤军。”

赵佶却盯着画面里胡泽在和田发布的告示——“与当地人共分准噶尔牧场”,突然叹气:“若能得民心,或可支撑一时。只是这昆仑山路,进易退难啊。”

乾清宫的烛火摇曳不定,崇祯帝看着画面里胡泽率军攻占喀什噶尔的场景,手指紧紧攥着案角:“好……好个胡泽!”他声音哽咽,“朕当年派卢象升入冀,也是这般缺兵少粮,却能屡败清军。这等忠勇之将,南明当倾力支持才是!”

王承恩低声道:“陛下,南明议政院正争论是否增兵。商人代表说南疆贫瘠,不值得耗费军饷……”

“短视!”崇祯猛地站起,龙袍扫落案上的茶盏,“西域乃丝绸之路要冲,岂能以贫瘠论之?当年张骞通西域,带回的葡萄、苜蓿,哪一样不是财富?这南明商人只知眼前利,终究成不了大事!”

养心殿的西洋钟滴答作响,康熙看着天幕上1695年的北疆地图——清军已从伊犁增至五万,费扬古正召集蒙古各部商议南征。他对索额图道:“胡泽在南疆孤立无援,如无根之萍。传旨费扬古,开春后便攻南疆,务必一战而定。”

索额图犹豫道:“陛下,南疆气候湿热,我八旗子弟恐难适应……”

“适应不了也要适应!”康熙指着画面里胡泽在喀什噶尔铸造火炮的场景,“再拖下去,等南明援兵到了,就难办了。当年元世祖征安南,也是克服瘴疠才得胜利,我大清铁骑岂能不如前人?”

天幕的画面陡然加速,解说声带着血色:“1695年春,费扬古兵分三路南下,清军与明军在塔里木河沿线展开激战。胡泽率部死守喀什噶尔,多次击退清军进攻,然援军始终未至。同年冬,清军掘开河堤水淹城郭,胡泽身中三箭,仍率亲兵巷战,最终力竭战死。”

“壮哉!”嬴政看着画面里胡泽裹着破甲战死城头的场景,难得露出赞许之色,“秦有锐士,战死于阵者,必入忠烈祠。这胡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可比当年李信攻楚,虽败犹荣。”

李斯却摇头:“勇则勇矣,奈何君上不智。南明议政院见死不救,纵有百个胡泽也无济于事。秦法规定,‘失军当斩’,那些见死不救的官员,早该问斩!”

刘彻在未央宫看着画面里清军屠城的火光,气得双目赤红:“南明诸公,当诛!”他猛地拔出佩剑,斩断案角,“当年李陵困于浚稽山,朕虽未发援兵,终是心存愧疚。这南明竟坐视胡泽战死,连收尸都做不到,简直猪狗不如!”

卫青垂首道:“陛下息怒。胡泽虽死,却重创清军,使其一时难以南下。当年赵充国屯田西域,也是靠战死将士的血,才换得边疆数十年安宁。”

两仪殿内,李世民久久凝视着天幕上胡泽战死的画面,良久才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然君若不援,将必孤死。”他对长孙无忌道,“当年侯君集灭高昌,若非朕倾力支持,岂能成功?南明议政院吝于援军,实为自毁长城。”

长孙无忌指着画面里1696年春,千余明军残兵翻越昆仑山逃回藏地的场景——他们衣衫褴褛,却抬着胡泽的灵位,“这些人能活着回来,已是奇迹。南明称其为英雄,也算给了死者些许慰藉。”

宣和殿内,赵佶看着画面里南京百姓沿街哭迎胡泽灵位的场景,叹道:“民心自有公论。胡泽虽败,却赢得了人心,这比占领十座城池更可贵。”

蔡京在旁道:“陛下,清军虽占南疆,却也损失惨重,短时间内难有大动作。南明若能吸取教训,重整军备,或可再争西域。”

赵佶摇头:“难了。经此一败,南明再无进取西域之心。这西域,怕是要归清廷了。”

乾清宫内,崇祯帝看着画面里南明为胡泽立的‘忠烈祠’,香火缭绕中,他突然老泪纵横:“朕的卢象升,当年也是这般战死的啊……”他指着画面里议政院为胡泽平反的诏书,“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若及时发援兵,何至于此!”

养心殿内,康熙看着天幕上清军在喀什噶尔城头插满龙旗的场景,却无半分喜色。“费扬古虽胜,却折损了两万人马。”他对索额图道,“传旨,在南疆设参赞大臣,屯兵一万即可,主力撤回北疆。”

索额图不解:“陛下,此时正可乘胜入藏,为何撤军?”

“南明虽败,藏地未乱。”康熙指着画面里藏兵在唐古拉山增兵的场景,“穷寇莫追。能得北疆与南疆,已是天赐,过度贪心,反招祸患。”

天幕上的画面渐渐淡去,最后定格在胡泽的画像上——他身着残破铠甲,目光坚定地望着东方。解说声在殿宇间回荡:“1696年冬,西域之争暂告段落。清廷虽占全疆,却也元气大伤;南明失去了进取西域的锐气,却以‘英雄’之名凝聚了人心。这场较量,没有赢家,却让西域再次卷入中原王朝的纷争,一如千年前的汉匈争霸。”

嬴政看着天幕消失的方向,缓缓道:“西域如棋,落子无悔。秦虽未及西域,然后世子孙终将踏足。”

刘彻在未央宫的地图前踱步,佩剑撞击甲叶发出轻响:“大汉的旗帜曾插遍西域,终有一日,会再插回去。”

李世民收起棋盘,指尖残留着棋子的凉意:“得西域者得天下,失西域者失侧翼。南明失了先机,怕是再难翻身。”

赵佶重新拿起画笔,在胡泽的画像旁题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崇祯帝在乾清宫点燃三炷香,对着西方深深一拜:“胡将军,安息吧……”

康熙在养心殿的烛火下批阅奏折,笔尖在“西域屯田”的奏报上停顿良久,终是落下朱批:“稳字当头。”

当最后一缕烛火熄灭,各朝宫殿都沉浸在凝重的寂静中。帝王们知道,西域的烽烟只是暂时平息,更大的风暴,正在准噶尔的草原与江南的水乡间悄然积聚。

欲知南明与清廷的下一场较量将走向何方,且听下回分解。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