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小说《基层之上》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作者“3昧真火”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本书的主角是林舟,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目前本书已经连载,千万不要错过!
基层之上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六月的青溪像被扔进了蒸笼。林舟拖着半旧的行李箱站在县政府门口时,衬衫后背已洇出深色的汗渍。砖红色的办公楼墙皮剥落,露出底下青灰色的水泥,门楣上“为人民服务”五个金字被雨水冲刷得有些黯淡,倒比他在新闻里看到的多了几分烟火气。
“找谁?”传达室的大爷探出头,竹椅在水泥地上刮出刺耳的声响。他打量林舟的眼神像在审视可疑人员——白衬衫配牛仔裤,行李箱上还贴着大学食堂的优惠券,怎么看都不像来政府办事的。
“大爷您好,我叫林舟,今天来县政府办报到。”他递过打印好的报到证,指尖因紧张微微发颤。证上“燕北大学政治学系”几个字在阳光下泛着光,那是他十几年寒窗的终点,也是他想象中“为民做事”的起点。
大爷接过报到证,镜片后的眼睛眯了眯:“哦,你就是那个‘高材生’啊。李主任在三楼最东头,进去吧,登记一下。”他说“高材生”三个字时带着点说不清的意味,像赞叹,又像别的什么。
办公楼里比外面更闷。楼梯扶手积着薄灰,二楼走廊墙上挂着的“青溪县领导班子成员”照片有些泛黄,照片上的人穿着深色西装,表情严肃得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林舟数着门牌往上走,三楼走廊尽头的“政府办公室”门牌崭新,与周围的陈旧格格不入。
门是虚掩着的。林舟敲了三下,里面传来一声含糊的“进”。他推门进去,一股混合着烟味和油墨的气息扑面而来。靠窗的办公桌后坐着个微胖的中年男人,正对着电脑屏幕抽烟,烟灰缸里的烟蒂堆成了小山。
“李主任您好,我是林舟,来报到。”
男人抬起头,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他没起身,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报到证给我。”他的声音带着烟嗓的沙哑,目光在林舟身上扫了一圈,像在评估一件刚到货的商品。
林舟把报到证递过去。李主任捏着纸角翻了翻,突然笑了:“燕北大学的?怎么跑我们青溪这小地方来了?”
“我想从基层做起,多了解实际情况。”林舟挺直背,这句话他在选调生面试时说过无数次,每次都换来赞许的目光。但此刻李主任的笑容却深了些,他弹了弹烟灰:“年轻人有理想是好的。不过青溪这地方,理想不能当饭吃。”
他拉开抽屉,扔出一串钥匙:“先去宿舍安顿。老县委家属院3栋402,以前是老张住的,他上个月退休了。下午两点半过来,我带你认认人,安排具体工作。”
钥匙串砸在桌面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林舟拿起钥匙,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突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他预想过报到时的场景——或许会有热情的欢迎,或许会有详细的工作介绍,但从没想过会这么简单,简单得像在打发一个问路的人。
“谢谢李主任。”他拿起行李箱,走到门口时又停住,“请问宿舍需要带被褥吗?”
李主任已经重新盯着电脑屏幕,头也没抬:“屋里有旧的,不嫌弃就用。嫌弃就自己买,县城超市有卖的。”
老县委家属院离县政府不远,走路十分钟就到。3栋是红砖楼,墙面上爬满了爬山虎,402的门锁锈得厉害,林舟捅了半天才把钥匙插进去。推开门的瞬间,他愣住了——屋里的家具比他想象的还旧,掉漆的衣柜,瘸腿的书桌,墙角堆着几个没开封的纸箱,空气中浮着细小的灰尘。
最显眼的是窗台的仙人掌,绿得发黑,花盆裂了道缝,却顽强地开着一朵嫩黄的花。林舟走过去摸了摸叶片,刺扎得他指尖发麻。他突然想起父亲送他上车时说的话:“基层不比学校,得像野草一样活着。”
他打开行李箱,把带来的《政治学原理》和《基层治理案例集》摆在书桌上。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书页上的字迹清晰,可看着屋里的陈旧,那些理论突然变得轻飘飘的,像纸面上的空谈。
中午他在楼下的面馆吃了碗牛肉面。老板是个话多的老头,听说他是新来的公务员,突然压低声音:“在政府办上班?那可得跟紧李主任。他是王县长的人,在县里说话管用得很。”
林舟没接话。他低头吃面,面条有点硬,牛肉片薄得能透光。他想起大学时导师说的“基层官场如蛛网”,当时只当是比喻,现在才隐约感觉到,这张网或许比他想象的更密,更复杂。
下午两点二十五分,林舟站在政府办公室门口。他特意换了件干净的白衬衫,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李主任刚睡醒午觉,正用保温杯泡浓茶,看见他来了,挥挥手:“跟我来。”
办公室很大,隔成了几个格子间。靠门的几个格子间坐着年轻人,都在对着电脑敲字,键盘声噼里啪啦响成一片。李主任指着最靠里的一个空位:“那是你的工位。先跟小王学几天,熟悉一下发文流程。”
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立刻站起来,脸上堆着笑:“林哥好,我叫王磊,去年来的。”他的笑容很热情,但眼神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打量。
李主任又指了指靠窗的一个格子间:“那是张姐,管档案的,以后查资料找她。”一个穿碎花衬衫的中年女人抬头笑了笑,眼角的笑纹里藏着疲惫。
“最里面那个是老刘,负责会议安排,你也认识一下。”角落里的男人抬起头,对着林舟点了点头,又低下头继续看报纸,报纸挡住了他大半张脸。
一圈介绍下来,林舟只记住了每个人的称呼,至于他们负责什么,彼此是什么关系,他完全没头绪。李主任拍了拍他的肩膀:“年轻人,多看多学少说话。政府办的工作,细节里藏着大学问。”
他转身要走,突然又停下:“对了,晚上王县长有个接待,你跟我一起去。穿正式点,机灵点,少说话多做事。”
林舟愣住了:“晚上?可是我的行李还没收拾……”
“行李什么时候不能收拾?”李主任的脸色沉了沉,“县长的接待重要还是你的行李重要?”
王磊在旁边悄悄碰了碰他的胳膊,低声说:“林哥快答应吧,能跟县长吃饭是好事。”
林舟咬了咬下唇,低声说:“好,我去。”
李主任这才满意地走了。王磊拉着林舟坐到工位上,打开电脑文件夹:“我先教你用这个‘青溪政务办公系统’,发文都得走这套流程。你看这个格式……”
他的声音不高,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点着。林舟盯着屏幕,目光却有些涣散。他想起报考选调生时的誓词,想起导师送别时的嘱托,想起父母骄傲的眼神。可现在,他坐在积着薄灰的办公桌前,学的不是如何解决民生难题,而是如何适应一套陌生的办公系统,晚上还要去参加一场不知道目的的“接待”。
窗外的阳光渐渐斜了,透过窗户照在办公桌上,灰尘在光柱里飞舞。林舟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件格式要求,突然觉得喉咙发紧。他掏出手机,给大学室友发了条微信:“报到第一天,感觉理想和现实隔着一条河。”
室友很快回复:“河?等你再过阵子就知道,那可能是片海。”
傍晚六点,林舟跟着李主任去了县城最好的“青溪酒家”。包厢里已经坐了几个人,李主任拉着他挨个介绍:“这是王县长,这是发改委的张主任,这是财政局的刘局长……”
每个人都笑着和他握手,力道轻重不一,眼神里的意味也各不相同。王县长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林是吧?燕北大学的高材生,欢迎来青溪。好好干,我们青溪需要年轻人。”他的手掌宽厚,笑容和蔼,但林舟却觉得那目光像在掂量一块璞玉,看它能不能雕琢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菜很快上齐了,白酒瓶被拧开,浓烈的酒气弥漫开来。李主任给林舟递了个眼色,他赶紧拿起酒瓶给各位领导倒酒。王县长的杯子刚满,李主任就端起酒杯:“县长,我带小林敬您一杯,感谢您对办公室工作的支持。”
林舟跟着站起来,手里的酒杯微微发颤。他酒量不好,大学时同学聚会喝半瓶啤酒就晕,但此刻看着满桌的笑脸,他知道这杯酒不能不喝。白酒入喉,像火烧一样烫,他强忍着没咳嗽,脸却瞬间红透了。
“年轻人酒量不错。”王县长笑了,“以后在政府办,喝酒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能喝才能办事,懂吗?”
林舟点点头,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堵着。他想起《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里的“清正廉洁,恪守职业道德”,可眼前的场景,似乎和这些词隔着遥远的距离。
酒过三巡,话题从工作聊到了家常。张主任突然拍了拍林舟的肩膀:“小林啊,听说你住老县委家属院?那地方太旧了,我认识住建局的人,回头让他们给你调个新点的宿舍。”
林舟刚想道谢,李主任却抢先开口:“老张你别惯着他。年轻人就得吃点苦,不然怎么成长?小林,对吧?”
林舟愣了愣,赶紧点头:“对,李主任说得对,我不嫌弃宿舍旧。”
张主任的笑容僵了一下,很快又恢复自然,他端起酒杯:“还是李主任会教人。来,喝酒。”
林舟看着他们推杯换盏,听着那些夹杂着玩笑和暗示的对话,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他手里的筷子没动几下,桌上的菜很丰盛,可他没什么胃口。
散场时已经快十点了。林舟扶着醉醺醺的李主任往外走,晚风带着热气吹过来,他胃里的白酒开始翻涌。李主任把半句话挂在嘴边:“小林……记住……政府办的工作……眼里要有活……心里要有数……”
他把李主任送上出租车,自己沿着马路慢慢走。县城的路灯昏黄,路边的烧烤摊还在营业,几个光着膀子的男人在猜拳喝酒,笑声刺耳。林舟走到老县委家属院门口,看见3栋402的窗户黑着,像一只紧闭的眼睛。
他掏出钥匙开门,屋里的黑暗瞬间将他吞没。他没开灯,径直走到书桌前坐下,窗外的月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刚好落在那本《基层治理案例集》上。他翻开书,指尖划过“程序正义”“群众路线”这些熟悉的词,突然觉得鼻子发酸。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母亲发来的微信:“报到顺利吗?领导和同事好相处吗?”
林舟盯着屏幕看了很久,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又删,最后只回了一句:“一切都好,放心吧。”
他关掉手机,靠在椅背上。黑暗中,他仿佛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和窗外远处传来的醉酒笑声交织在一起,敲打着这个他刚刚踏入的世界。他知道,从明天开始,所谓的“打杂”或许才是真正的开始,而那些藏在文件堆里的“规则”,正等着他一点点去发现。
夜渐渐深了,青溪县城的灯光一盏盏熄灭,只有县政府办公楼的几个窗口还亮着,像几颗不眠的眼睛,注视着这座城市的沉睡与苏醒。林舟站起身,走到窗台前看着那盆仙人掌,嫩黄的花瓣在月光下微微颤动。他突然想起李主任说的“理想不能当饭吃”,或许是对的,但他还是想试试,试试能不能让理想在这片土地上,长出哪怕一点点根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