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文学
一个有智慧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早朝,萧文昭踏入金銮殿,在龙椅上坐定。

底下文武百官山呼万岁,不少人抬头间,目光触及皇帝下颌处那道不算明显、但仔细看仍能分辨出的淡红色痕迹时,皆是一愣。

随即迅速低下头,眼观鼻,鼻观心,心中却是惊涛骇浪。

【陛下脸上……那莫非是……?】

【是谁如此大胆?!】

【听闻昨夜陛下宿在景阳宫……】

各种猜测在无声的眼神交换中流转。

萧文昭将底下众人的细微反应尽收眼底,他面色如常,甚至比平日更冷峻几分,仿佛那道痕迹根本不存在。

他越是坦然,底下的大臣们越是心惊,不敢多看,更不敢议论。

早朝就在这种诡异而安静的氛围中开始。

喜宝垂手侍立在侧,面上稳如泰山,心里却在咂舌:【贵妃娘娘,真乃神人也!】

例行政务奏报后,兵部尚书出列,面色凝重:“陛下,北境八百里加急。北部戎狄部落近期频繁异动,集结兵力于边境,其首领屡次纵容部下越境抢掠边民,气焰嚣张,恐有南下叩关之意。”

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片低议。

有武将立刻出列请战:“陛下,戎狄狼子野心,屡犯我边境,此次断不能忍!臣愿领兵出征,扬我国威!”

但紧接着,户部尚书便一脸苦相地站出来:“陛下,臣知边关紧急,然……然去岁北方大旱,赈灾已耗去国库大半存银,今岁各地税收尚未完全入库,若此时兴兵,粮草、军饷、辎重……恐难以为继啊。还望陛下三思。”

主战与主和两派立刻争论起来。

一方认为戎狄欺人太甚,必须迎头痛击;另一方则强调国库空虚,民生凋敝,不宜妄动干戈。

萧文昭高坐龙椅,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听着下面的争吵,眼神沉静。

自五年前他打得戎狄败兴而退,知晓戎狄之患必须根除,但户部所言亦是实情。

想到北方旱情尚未完全缓解,若再起战事,内忧外患,百姓将苦不堪言。

“够了。”他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下了所有议论。

“戎狄之事,朕已知晓。战或不战,非儿戏。容朕想想。退朝。”

他没有当场做出决断,起身离开了大殿,留下心思各异的群臣。

景阳宫内,婉娘刚用过早膳,正看着奶娘逗弄东哥儿,心里盘算着今天该怎么打发这漫长的宫禁时光。

【唉,这宫里好是好,就是太闲了,还不如以前在村里忙着喂鸡洗衣有意思……】

这时,喜宝带着一群小太监,抬着好几个大箱子笑吟吟地走了进来。

“奴才给贵妃娘娘请安。陛下惦记娘娘,特命奴才送些东西过来。”

荔枝连忙带着宫人上前接过。

箱子打开,里面是各色绫罗绸缎、珠宝首饰,光华璀璨。

婉娘看得眼花缭乱,心里却有点发虚:【又送?这得值多少亩地啊……暴君今天心情很好?】

还没等她嘀咕完,喜宝又侧身引荐身后跟着的几位看起来端庄严肃的嬷嬷和女官:

“娘娘,这几位是陛下特意为您挑选的师傅。这位张嬷嬷精通宫中礼仪规制;这位李司籍学识渊博,负责教导娘娘读书习字;这位王尚仪熟知宫务,可协助娘娘学习管理宫闱事宜……”

喜宝每介绍一位,婉娘的脸就白一分。

【读书?写字?管理宫务?我的天爷!我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歪歪扭扭,让我学这些?这不是要我的命吗!】

她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被那些之乎者也和繁琐规矩折磨得头晕眼花的未来。

喜宝仿佛没看见婉娘瞬间垮掉的小脸,依旧笑眯眯地传达萧文昭的旨意:“陛下说了,请娘娘安心学习,闲暇时陛下会来考校功课。”

婉娘:“……”

【杀了我吧!现在立刻马上!】

她强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谢了恩。

心里已经把那个独断专行的暴君骂了八百遍。

慈宁宫内,太后正拿着小银剪,悠闲地修剪着一盆兰草。

她身边的心腹程嬷嬷低声禀报了今日景阳宫的动静。

“陛下又是赏赐,又是派师傅去教导贵妃娘娘,这般架势……”崔嬷嬷语气带着一丝探究,“娘娘,您说,陛下是不是有意让贵妃……将来执掌凤印,管理六宫?”

太后动作未停,仔细剪掉一片枯叶,语气平淡:“慎言。昭儿的心思,岂是你我能随意揣度的?”

崔嬷嬷立刻低下头:“是老奴失言。”

太后放下银剪,拿起帕子擦了擦手,目光望向窗外,带着一丝看透世事的淡然:

“昭儿那性子,从小就跟头倔驴似的,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他以前对男女之事不屑一顾,如今肯让婉娘近身,已是难得。至于什么三宫六院,什么凤印权柄,哀家不强求。”

她顿了顿,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那婉娘,虽然不是什么大家闺秀,不够稳重,但心思纯净,眼神干净。哀家瞧着,比那些心思九曲十八弯的世家女顺眼多了。只要她将来能真心对昭儿,让昭儿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哀家就心满意足了。其他的,顺其自然吧。”

崔嬷嬷闻言,连忙称是,不敢再多言。

太后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心中却微微叹息。

她这个儿子,背负的东西太多,性子又冷硬,若能得一人暖化,是幸事。

只是,前朝波谲云诡,北境战云密布,这后宫,当真能一直这般“顺其自然”下去吗?

如若那人回来了,这朝堂之上,怕再难有如今的风平浪静。

当年先帝沉溺酒色、荒淫无道,终日不思政事,致使国库日渐空虚,百姓流离失所,天下苦不堪言。

幸而昭儿承继大统,不顾群臣阻谏,执意整肃朝纲——罢黜庸碌之辈,斩杀贪赃之徒,方使朝野为之一清,渐复秩序。

然而,若那人真的归来……

他手中所握的,不只是旧日权势,更是满朝多少不可告人的隐秘。

当年肃清未尽之残局、未斩之根系,恐怕都将随他归来而再度翻涌。

那些潜伏在暗处的势力,那些尚未清算的旧账,都将一朝涌动,搅乱这刚刚平静的朝局。

太后独自进了佛堂,招来人吩咐:“去,继续加派人手找到那个人,不惜一切代价。”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