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文学
一个有智慧的小说推荐网站
杨清澜小说九重春色锁玉堂在线阅读章节

九重春色锁玉堂

作者:锦衣怪客

字数:148796字

2025-11-09 10:01:07 连载

简介

九重春色锁玉堂》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宫斗宅斗小说,作者“锦衣怪客”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本书的主角是杨清澜,一个充满个性和魅力的角色。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148796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九重春色锁玉堂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听泉阁的前厅,因不速之客的到来而弥漫着一种略显尴尬的气氛。杨清澜步入厅中,只见一个年约二十七八岁的男子正背着手,看似悠闲地欣赏着壁上挂着的一幅山水画。他身形高瘦,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靛蓝色绸衫,料子尚可,但袖口衣角已有些许磨损,透着一丝落魄。听见脚步声,他转过身来。

只见此人面容算不上英俊,但眉眼间透着一股精明的机灵劲儿,嘴角习惯性地微微上扬,带着几分市井的油滑与讨好之色,只是那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贪婪与野心。正是她那远从蜀中而来的族兄,杨钊。

“这位便是清澜妹妹吧?”杨钊未语先笑,快步迎上前,躬身便是一个大礼,“愚兄杨钊,冒昧前来打扰妹妹清静,还望妹妹勿怪!”

他礼数做得十足,语气也极尽亲热,仿佛二人是自幼一起长大、感情深厚的亲兄妹一般。

杨清澜心中警惕,面上却不动声色,微微侧身避过他的全礼,语气疏离而客气:“原来是杨钊堂兄,不必多礼。不知堂兄远道而来,寻清澜有何要事?”她特意强调了“堂兄”二字,点明关系并非至亲。

杨钊仿佛没听出她话中的疏远,依旧热情洋溢:“哎哟,妹妹这是哪里话!我们可是一笔写不出两个杨字的自家人!愚兄在蜀中便时常听闻妹妹才貌双全,如今更得圣眷,在宫中陪伴寿王妃,真是为我们杨家光耀门楣啊!”他搓着手,脸上堆满笑容,“愚兄此番入京,一是久仰长安风华,想来见识一番;二来嘛,也是想着妹妹一人在宫中,虽有贵人照拂,但身边总得有个自家人才放心不是?故而特来投奔,看看能否寻个机会,为妹妹,也为咱们杨家,略尽绵薄之力。”

话说得漂亮,无非是见杨家似乎有了起色,尤其是她杨清澜似乎在宫中有了些名声,便想来攀附谋利罢了。杨清澜心中冷笑,此人脸皮之厚,心思之活络,果然非同一般。

“堂兄有心了。”杨清澜语气平淡,“只是清澜人在宫中,言行皆需谨守规矩,恐难对堂兄有何助益。且长安居大不易,堂兄若欲谋前程,还需凭自身才学本事才是。”她直接堵死了杨钊想靠她走门路的心思。

杨钊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但立刻又恢复如常,连连点头:“妹妹教训的是,愚兄省得,省得。只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还望妹妹能看在同族之谊,帮忙引荐一二,哪怕是在哪位贵人府上谋个清客、管事的职司,愚兄也感激不尽!”他话锋一转,压低声音道,“不瞒妹妹,愚兄在蜀中时,也曾打理过些庶务,于算学经济一道,倒也略有心得……”

他絮絮叨叨地自夸着,眼神却不时瞟向厅内的陈设,以及窗外华清宫的景致,那目光中的艳羡与贪婪几乎难以掩饰。

杨清澜懒得与他多作纠缠,只想尽快打发他走,以免节外生枝。她正欲开口,幼春却匆匆进来,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

杨清澜脸色微变,对杨钊道:“堂兄,宫中尚有事务,清澜不便久陪。你在长安若遇难处,可去寻我父亲杨司业,他或能为你指点一二。至于宫中之事,非你我能妄议,还请堂兄自重。”她语气虽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警告。

杨钊也是个识趣的,见杨清澜态度冷淡,且似有要事,知道今日难有收获,便也不再纠缠,讪笑着起身:“既如此,愚兄便不打扰妹妹了。妹妹保重,愚兄改日再来拜会。”说罢,再次行礼,这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听泉阁。

送走这块甩不掉的牛皮糖,杨清澜眉头紧锁。杨钊此人,如同水蛭,一旦沾上,恐怕难以摆脱。在这个多事之秋,他的出现,绝非好事。

然而,眼下她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应对。幼春方才禀报,高力士那边,似乎有动静了。

就在杜有邻被查办后的次日,皇帝李隆基罕见地没有召见李林甫议事,反而单独召高力士陪伴,在骊山山麓漫步了整整一个下午。无人知晓他们谈了什么,但高力士回宫时,面色沉静,看不出丝毫端倪。

与此同时,另一道旨意传出:着吏部与御史台共同复核近日因“考课不实”或“行为不端”被贬黜、查办的官员案件,强调务必“证据确凿,勿枉勿纵”。

这道旨意,看似平常,实则意味深长!皇帝显然对之前李林甫一手主导的清洗产生了疑虑,开始要求引入御史台进行监督和复核!这无疑是对李林甫权势的一次微妙制衡!

消息传出,几家欢喜几家愁。那些被排挤的官员及其家眷,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微光。而李林甫一系的官员,则明显收敛了不少,行事不再如之前那般肆无忌惮。

武惠妃在凝香殿内听闻此讯,当场摔碎了一只玉盏。她深知,这绝不仅仅是高力士进言的结果,背后定然还有她不知道的推手。皇帝态度的微妙转变,让她感到了一丝不安。

“娘娘息怒。”心腹宫女战战兢兢地劝慰。

“息怒?”武惠妃美眸中寒光闪烁,“有人在本宫眼皮子底下耍花样,你让本宫如何息怒!去查!给本宫查清楚,究竟是谁在陛下面前搬弄是非!还有那个杨清澜……她近日都在做些什么?”

风暴的中心,似乎悄然转向了如何应对皇帝这突如其来的“制衡”。

而此刻,杨清澜却接到了来自锦云院的紧急消息——杨玉环再次病倒了!这一次,并非外伤,而是忧惧交加,感染了风寒,发起高烧,口中呓语不断,病情来势汹汹!

太医诊视后,面色凝重,只说是“心绪郁结,邪风入体”,开了方子,但能否挺过去,还需看王妃自身的造化。

寿王李清守在病榻前,握着杨玉环滚烫的手,脸色阴沉得可怕。接连的打击,已让这个曾经明媚鲜活的女子如同风中残烛。

杨清澜看着病榻上憔悴不堪、深陷梦魇的堂妹,心中充满了无力与愤怒。权力的争斗,为何总要牺牲这些无辜的女子?她紧紧攥住了袖中的拳头。

就在杨玉环病重的第三日,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消息,如同惊雷般炸响在华清宫上空——前往黔州调查王御史“坠马身亡”一案的监察御史,在返回长安复命的途中,于驿站内暴毙!随行文书、证物,尽数不翼而飞!

消息传来,举国骇然!

这已不仅仅是排除异己,这是赤裸裸的灭口!是对朝廷法度的公然挑衅!

皇帝李隆基在长生殿内怒极反笑,连说了三个“好”字,随即下令封锁消息,但那股几乎凝成实质的怒火,让所有觐见之人都胆战心惊。

高力士亲自督领内侍省与金吾卫,严查御史暴毙一案。朝堂之上,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李林甫称病告假,数日未曾上朝。武惠妃也收敛了许多,不再如之前那般活跃。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最后、也是最可怕的寂静。

杨清澜站在听泉阁的窗前,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王御史的死,调查御史的暴毙,如同一张不断收紧的大网,将所有的阴谋与黑暗都暴露在阳光之下,也将所有人都逼到了悬崖边缘。

她知道,最后的摊牌,恐怕不远了。

而她那不请自来的族兄杨钊,在这个关键时刻,又会扮演怎样的角色?是无关紧要的旁观者,还是……一颗意想不到的棋子?

她下意识地摸了摸发间那支冰凉的白玉簪。

李清,你的网,到底布得有多深?

调查御史的暴毙,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瞬间引爆了所有积压的矛盾与猜疑。华清宫乃至整个长安朝堂,都笼罩在一片前所未有的肃杀氛围之中。

皇帝李隆基的怒火几乎焚毁了他的理智。他严令高力士,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查清御史暴毙的真相。内侍省和金吾卫的暗探如同猎犬般被放了出去,四处搜罗线索,一时间,许多与李林甫过往甚密、或在清洗中异常活跃的官员,都感受到了那种无声无息却无处不在的压力。

李林甫的“病”似乎更重了,府门紧闭,谢绝一切访客。但他经营多年,党羽遍布朝野,即便他不出面,其势力依旧在暗中运转,试图抹平痕迹,寻找替罪羔羊。

武惠妃也变得异常安静,凝香殿门庭冷落,她每日只是礼佛诵经,仿佛外界的一切纷争都与她无关。然而,那紧闭的宫门之后,隐藏着怎样的焦灼与算计,无人得知。

在这山雨欲来的恐怖平衡中,寿王李清却展现出了超出其年龄的沉稳。他一方面细心照料病中的杨玉环,一方面更加低调谨慎,对朝政不置一词,仿佛只是一个担忧妻子病情的普通丈夫。这份沉静,反而在躁动不安的局势中,赢得了一些观望者的暗暗赞许。

杨清澜则时刻关注着各方面的动向。杨玉环的病在太医的精心诊治和她的悉心照料下,终于渐渐好转,高热退去,只是身体依旧虚弱,精神也大不如前。而那个如同幽灵般出现的族兄杨钊,在初次碰壁后,竟真的去寻了杨玄珪。杨玄珪碍于情面,又见其似乎颇通些算学杂务,便将他暂时安置在国子监下属的一个刊印书局里,做了个管理纸张杂物的小吏。职位卑微,但对于初来长安、毫无根基的杨钊而言,已算是一个难得的落脚点。杨清澜得知后,虽不喜此人,但见父亲已有安排,且杨钊暂时并未惹出什么事端,便也暂且将此事放下,全力应对眼前的危局。

这日傍晚,天色阴沉,似有雨意。杨清澜刚伺候杨玉环喝完药,正准备返回听泉阁,常嬷嬷却如同融入暮色中的影子,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锦云院外的竹林小径上,对她使了个眼色。

杨清澜会意,借口去取些安神香料,跟着常嬷嬷来到了僻静处。

“娘子,”常嬷嬷声音低沉急促,“郎君让老奴传话,网已收紧,但困兽犹斗,恐有反噬。近日务必确保王妃安全,尤其是……提防狗急跳墙之举。”她将一个沉甸甸的、触手冰凉的小铁盒塞入杨清澜手中,“此物贴身携带,若遇危急,可掷地于硬处,或有奇效。郎君还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网已收紧?只欠东风?杨清澜握紧那冰凉的小铁盒,心中了然。李清布局已久,如今证据、时机都已接近成熟,只差最后一个关键契机,便能将李林甫和武惠妃的罪行彻底掀开!而这“东风”,或许就应在那个暴毙的御史案上,或者……与病中的杨玉环有关?

而“困兽犹斗,恐有反噬”的警告,更是让她心头一紧。李林甫和武惠妃绝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定然在谋划着最后的疯狂反扑!而目标,很可能依旧是处于风暴眼的杨玉环!

她返回锦云院,将小铁盒小心藏于袖中暗袋,又仔细检查了杨玉环的饮食和药渣,确认无误后,才稍稍安心。

是夜,果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电闪雷鸣,狂风呼啸,仿佛要将整个骊山都掀翻过来。锦云院内,烛火在风中摇曳不定,映得人影幢幢,更添几分不安。

杨玉环被雷声惊醒,吓得瑟瑟发抖,紧紧抓住坐在床边的杨清澜的手,泣道:“阿姊……我怕……我梦见……梦见有人要掐死我……”

杨清澜心中咯噔一下,强自镇定地安抚她:“别怕,只是打雷而已,阿姊在这里陪着你,没事的。”她示意值夜的宫女将烛火挑亮些。

就在这时,院外忽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喧哗声,夹杂着兵刃碰撞与呵斥之声!

“有刺客!”

“保护王爷王妃!”

锦云院内瞬间大乱!寿王李清猛地从外间榻上跃起,抓起佩剑便冲了出去!院内侍卫们早已闻声而动,与数名不知从何处潜入、身着夜行衣的蒙面人厮杀在一起!刀光剑影在雷光闪电中格外刺目!

杨清澜心中骇然!果然来了!她立刻将吓得几乎晕厥的杨玉环护在身后,拔下头上的白玉簪紧握在手,另一只手则探入袖中,抓住了那个小铁盒。

厮杀声、惨叫声、雷声、雨声混杂在一起,令人心惊肉跳。显然,这批刺客身手极高,且抱着必死之心,侍卫们虽然拼死抵抗,但仍被他们逐渐逼向内院!

眼看一名刺客突破防线,手中淬毒的匕首闪着幽光,直扑寝殿而来!寿王李清被另外两名刺客缠住,一时救援不及!

千钧一发之际,杨清澜不及多想,猛地将手中那个小铁盒朝着那名刺客前方的青石地面狠狠掷去!

“砰!”一声并不响亮却异常沉闷的爆裂声响起!

一股浓烈至极、辛辣刺鼻的白色烟雾瞬间从小铁盒爆开处弥漫开来,迅速笼罩了殿门附近!那烟雾似乎带有极强的刺激性,那名冲在最前的刺客首当其冲,被烟雾笼罩,顿时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丢下匕首,双手捂着眼睛倒地翻滚,痛苦不堪!其后的刺客也被烟雾阻隔,动作一滞!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让刺客措手不及,也让侍卫们愣了一瞬。寿王李清抓住机会,厉喝一声,剑势如虹,瞬间将缠住他的两名刺客逼退,随即指挥侍卫:“屏住呼吸!冲过去!拿下他们!”

侍卫们反应过来,纷纷以袖掩面,冲入烟雾之中。那白色烟雾虽然呛人,但似乎并无致命毒性,只是极大地干扰了刺客的视线和呼吸。趁此机会,侍卫们一举将剩余几名负隅顽抗的刺客或擒或杀!

混乱中,谁也没有注意到,一道如同鬼魅般的黑影,自锦云院外墙角的阴影中悄然遁走,速度快得惊人,转眼便消失在磅礴的雨幕与夜色之中。

雨,依旧在下,冲刷着院内的血迹与厮杀痕迹。

刺客之危,暂时解除。

寿王李清脸色铁青,看着地上死伤狼藉的刺客和那名仍在痛苦翻滚、双目已废的活口,眼中杀意沸腾。他走到杨清澜身边,看着她苍白却镇定的脸,以及地上那个已经碎裂的空铁盒,沉声道:“阿姊,你又救了玉环一次。”

杨清澜摇了摇头,心有余悸:“是六郎君早有准备。”她看着窗外依旧肆虐的雷雨,声音低沉,“王爷,这‘东风’……恐怕快要来了。”

如此猖狂的刺杀,发生在戒备森严的华清宫,针对的是一位亲王正妃!这已不是简单的后宫倾轧,这是对皇权的公然挑战!皇帝绝不会再容忍!

寿王李清眼中寒光一闪,握紧了手中的剑:“本王知道。”

这一夜,华清宫无人入眠。

而当次日清晨,雨歇云散,一封来自潼关的八百里加急军报,被快马送入长生殿时,所有人都意识到——决定胜负的“东风”,终于到了!

军报内容:太子余党、原河东节度使麾下别将刘骆谷,矫诏调动边军,擅离防区,意图不明!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