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文学
一个有智慧的小说推荐网站
哪里可以免费找到洪荒:我的师父是菩提祖师?

洪荒:我的师父是菩提祖师

作者:辞姿

字数:827272字

2025-10-19 10:14:21 连载

简介

洪荒:我的师父是菩提祖师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男频衍生小说,作者辞姿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小说的主角姜远勇敢、聪明、机智,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总字数达到827272字,喜欢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这本精彩的小说!

洪荒:我的师父是菩提祖师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祖师听罢,点头道:“不立文字,直指本心,见性成佛,重在顿悟,童儿不是说得明明白白?”

弥勒菩萨笑容渐敛,愁眉不展:“道兄,此言虽妙,却未指明如何修行,未有经卷可依,如何成就?”

祖师大笑,指着弥勒菩萨道:“你这是一叶障目!为何非要修行?为何非要经卷?童儿所言极是,禅法在悟不在修,此法本不可修,亦无经卷可循,你身为东来佛祖,岂能执着于此间佛法?”

弥勒菩萨闻言,周身绽放无量光明,豁然开朗,愁容尽散,笑意重现,合掌拜谢:“果然是我执迷不悟,多谢道兄点化!”

祖师微微颔首,不再多言。

弥勒菩萨欣然离去。

祖师望向童子静室,知他仍在修习火候,便转身登上瑶台,开坛讲道。

……

静室之内,姜远对火候的掌控日渐纯熟,但以火候烹炼鼎炉四药,仍力有未逮。

此术需他与元神同心,五人协力,方能精准调控火候,稍有差池,前功尽弃。

姜童儿在“止火”之后,不禁感叹:“火候果真艰难,待我彻底掌握,炼成大药之时,不仅大药可成,我自身亦将熔铸混元,元神、五人、本我,终将合而为一。”

他领悟金丹大道玄妙,每一步皆蕴含天地至理。立鼎之际,乾坤二气入体,铸就成丹根基;采药之时,汇聚先天灵机。此般火候修行,既是淬炼药性,亦令他心无旁骛。

后续四步——烹炼、温养、、九转金丹,必显神异。

这般修行循序渐进,直至圆满无缺,金丹自成。

姜远心有所悟,收敛心神继续研习火候之道。

……

山中岁月悠长,寒暑交替不知年。

转眼又过十载。

姜远研习上品火候二十余载,终有所成。元神运转如意,五气调和,三元归一。每当童子吐纳真息,元神皆能默契配合。五气交泰之际,元神驾驭文武二火,童子亦随之调整真息,浑然一体。

此番火候大成,全赖早年烧炼金公打下的根基,方能二十载便得真谛。

火候既成,丹道三步已然圆满。待余下四步功成,金丹可期。

姜远从容起身向外走去。二十载苦修于他不过浮云,修道之人,光阴荏苒,二十载不过弹指。

童子离开静室,往祖师居所而去。

将至门前,见祖师室门大开,显是在等候。

姜童儿上前行礼:”师父,火候已成。”

祖师睁眼含笑:”童儿,丹道更进一层。原以为你需四十载方能掌握火候,未想二十载便成。”

姜远答道:”全仗师父昔日教导烧炼金公之功,故不觉艰难。”

祖师问道:”如今参透火候玄机,可有感悟?”

姜远沉思片刻:”师父,金丹大道中,火候最为关键!此法令元神、五气与自身圆融无碍,正是金丹将成之兆!”

祖师闻言大悦,暗自称许:”好童儿!果然金丹在望。寻常修士修习火候,往往难悟三者圆融之理,终有缺憾。童儿能得此悟,实乃可喜。是时候传授烹炼之法了。”

祖师微微一笑,取出棋盘要与童儿对弈。

姜童儿见是围棋,恭敬执白入座。

祖师先落星位,童儿从容应对。

黑白交错间,棋盘化作沙场,双龙缠斗不休,正应了那句”棋盘为地子为天”。

酣战至次日,童儿终是落败。

祖师收子道:”童儿棋艺精进不少,从前让子甚多,今日只胜你三四目。”

姜远疑惑:” 久未习棋,何来长进?”

祖师笑答:”非关棋艺。昔 心浮气躁,如今心静如水,自然不同。”

姜远顿悟,伏地拜谢。

祖师又道:”既然不急修炼,且代我走一遭。”

姜远拱手:”师父但请吩咐。”

祖师叹道:”这些年来山下乡民屡立祠堂祭祀,我未施恩惠,岂能受此香火?你且下山劝止。”

姜远领命告退。

……

童儿携玉拂尘正欲下山。

他随身三宝:紫袍、玉拂尘、豫鼎,皆是护命之物。

行至半山,忽遇当年樵夫,如今已白发苍苍,身旁跟着壮年子嗣。

老樵夫放下柴捆行礼:”仙长!”

姜远还礼:”多年不见。”

三十载光阴,于修行不过弹指,人间却已换了模样。

老樵夫感叹:”仙长容颜未改,真乃神人也!”

姜远问道:”今日仍来砍柴?”

樵夫答是,又问其去向。

姜远说明来意,樵夫恍然:”山下确建了庙宇,不仅供奉老神仙,还有仙长您的金身呢。”

姜远诧异:”怎会有我?”

樵夫笑道:”您当年降妖除魔的事迹广为流传,玉竹山、恶风山的妖怪都是您收服的。”

姜远这才知道往日除妖之事被人铭记,便道:”既如此,烦请带路。”

老樵夫爽快答应,把两捆柴火和旧斧头递给汉子,只说:”带回去,带回去!我跟上师一道走。”

汉子只好拿起柴斧往家走。

姜远笑着说:”这是个孝顺的好后生。”

老樵夫道:”不给我添乱就谢天谢地了,说什么孝顺,我是怕他步我后尘啊。”

姜远问:”老人家,可知你家在山上住了几代?”

老樵夫连连摆手:”不晓得,不晓得!”

姜远道:”我也不清楚,只知道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永无止境。你说儿子走你的老路,却不知当年你也走着父亲的老路。”

老樵夫一时语塞。

姜远笑而不答,转身往山路走去。

老樵夫腿脚麻利,快步跟上。

……

不多时。

二人来到山脚,正值初春时节,但见”暖阳融冰雪,和风细雨润万物”。

老樵夫领着姜远走到山脚小庙前。

姜远探头望去,这小庙虽不大却样样俱全,里面摆满祭祀器具,还有不少人在跪拜。细看正堂供着两尊泥像,一尊是祖师像面目模糊,旁边那尊倒与姜远有五六分相似。

老樵夫问:”上师,我先进去让人来迎接?”

姜远摇头:”建这庙花费不少吧?”

老樵夫答道:”早年南瞻部洲的人漂洋过海来西牛贺洲,渐渐成了熟路。这些年南瞻部洲来的人多了,这庙是大家凑钱建的,每逢祭祀更是花费巨大。”

姜远听罢不再多言,径直走进庙里。

老樵夫紧随其后。

姜远先向祖师泥像行礼,又走到自己的泥像前跪拜,神情虔诚。

众人好奇:”你是哪里人?怎么如此懂礼数?”

姜远起身笑道:”我乃灵台方寸山人氏。”

忽然有人惊呼:”你怎么长得这么像仙童!”

姜远轻甩拂尘:”我本是山中修行的童子,正是你们跪拜的泥像。”

众人惊疑不定:”既是仙童,为何要拜自己?”

姜远笑道:”正所谓’求人不如求己’。你们设这祭祀有何用?不如拆了庙把钱分了。要知道打铁还需自身硬,与其求神拜佛不如自强。若把祭拜的功夫用在别处,何事不成?”

说完。

童子不再理会众人,转身回山去了。

若他当年只顾烧香拜佛求长生,恐怕早已化作白骨,哪能有今日金丹将成的修为。

大道常在,觉悟存心。得遇明师引路固然好,但修行终究要靠自己。

老樵夫连忙跟上。

众人默然伫立,无人追赶。

……

光阴似箭,转眼三年。姜远再次现身山脚,只见小庙已然拆除。此后童子再未下山,只在三星洞中听祖师讲经说法,时而与弥勒菩萨谈禅论道,闲适自在,不疾不徐。

这日祖师开坛讲道,待众人散去后,独留姜远在殿中。

姜远等众师弟离开后,才走出队列,恭敬行礼道:”师父。”

祖师端坐高坛,问道:”徒儿,你修习火候至今,已有多少时日?”

姜远略一思索,答道:”已有三年了。”

祖师又问:”如今可要学烹炼之法?”

姜远恳切道:”请师父传授 烹炼之术!”

祖师含笑问道:”本该教你。只是见你近来静心修炼,与往日不同,是何远故?”

姜远笑道:”自从修习火候,元神与五脏协调,不再受二神干扰,因此不急躁。 虽不知烹炼为何,但明白此事艰难,须得元神充沛,精气完足,方能尝试。”

祖师走下高坛,轻拍姜远头顶,笑道:”果然一通百通,如今不再说金丹如泥丸那般贻笑大方的话了。”

姜远赧然道:”师父莫要取笑 。”

祖师扶他坐下,说道:”且坐好,我传你烹炼之法。”

姜远不敢先坐,待祖师入座后,才恭敬聆听:”请师父慈悲教导!”

祖师笑道:”烹炼之法,须先掌握火候,讲究起火、息火,文火、武火之妙。以真火煅烧鼎中大药,使四药炼形,待混元无缺时,便算功成。”

姜远牢记于心,问道:”师父,是否在煅烧时,依火候之秘,调控收放,把握起火息火、文火武火?”

祖师点头:”正是!待四药成形,此步便成。”

烹炼之法,祖师寥寥数语道尽。

姜远却知此步艰难,控火之时,须精准煅烧鼎炉,稍有差池,前功尽弃。这先天大药无形无质,聚之成形,炼之不易。即便有真火,也非一时可成。

姜远拜道:”师父, 明白了。”

祖师正色道:”徒儿切记,火候不可有误。烹炼时二神必来阻挠,此乃考验!因你全神贯注,无暇分心,若受干扰,稍有差错,便是万劫不复。此乃丹道最险一步!”

姜远闻言悚然。二神惯于趁虚而入,若在烹炼时作祟,他无力抵抗,稍有不慎便会道消身殒。金丹之路步步凶险,稍错即堕。

烹炼之难,可想而知!

采药时,尚有元神相助抵御二神;而烹炼之际,元神用于控火,再无余力。

他伏地恳求:”求师父救度!”

祖师笑道:”本想看你 ,你倒来讨巧。”

姜远道:”师父既授此法,必有 之策,恳请慈悲相授!”

祖师取出一枚玉符,递给姜远:”此符可护你烹炼时不受二神侵扰,仅限此时有用。”

姜远接过玉符,叩谢师恩。

祖师挥手,示意他专心修行。

姜远再次行礼,随后恭敬地搀扶祖师返回静室。行至半途,他忽感泥丸宫剧烈震动,当即运起法力望向洞府方向。

只见幽静的居所中,无量光芒骤然升腾,将三星仙洞映照得通明透亮。然而这光华未持续多久,便悄然消散。

祖师淡然道:”弥勒菩萨有所领悟了。”

姜远点头赞道:”弥勒菩萨果然深具般若智慧。”

不知何时,祖师手中多出一柄戒尺,轻轻敲在童子头顶:”你引禅法助弥勒菩萨修行,如今他有所得,该去道贺。”

姜远笑着应声,全然不惧戒尺之威。他深知此物虽能移山填海,但祖师绝不会对他用力。待安顿好祖师后,他便朝弥勒菩萨居所行去。

……

不多时,姜远来到静室前,见弥勒菩萨正含笑立于门前。

童子快步上前施礼:”广心恭贺菩萨悟得妙法!”

弥勒菩萨热情相迎,欣喜道:”果然是玄妙法门!多谢广心真人传法!”

姜远询问道:”菩萨可是证得菩提了?”

弥勒菩萨合掌摇头:”尚未觉悟,但已明禅法修行之道。正所谓’佛即心兮心即佛’,此 合我修行之路,真人大恩难忘。”

姜远回礼谦逊道:”禅法本在世间,人人可修,人人可成佛,菩萨不必谢我。”

弥勒菩萨闻言叹息,暗想若能将这位真人度入西方极乐世界该有多好。他诚挚邀请道:”贫僧即将返回极乐世界修行。真人精通佛法,可愿往生极乐,受上品莲台之位?必当授予正果金身。”

姜远婉拒道:”贫道修为尚浅,不过是樗栎庸材,岂敢妄占莲台尊位。”

弥勒菩萨会意,不再强求:”既如此,贫僧先行告辞。还请真人代我向道兄辞行。”

姜远应允相送。待行至三星仙洞外,弥勒菩萨驾起祥云,径往西方而去。童子返回洞中禀明祖师后,便回静室继续修行。

……

转眼五日过去。

这日,姜远调息完毕,精气充盈。他身着紫袍,将玉拂尘、豫鼎、太玄清生符等法宝置于身侧,准备开始修行秘法第四步——”烹炼”。

此步凶险异常,容不得半点疏忽。需以真火煅烧炉鼎四药,使其由无形化为有形。

姜远凝神入定,先将五脏之气汇聚于脐下炉鼎,再请元神自泥丸宫出窍。这元神玄妙非常,宛如身外之身,能感知、能行动、能思考,更能生出真火,屡次助他化解二神干扰,确是”真我”无疑!

待万事齐备,姜远运转上乘火候秘法,令元神生发真火,五脏之气协同助力。他吞吐真息,以真火烹炼鼎炉,正式踏上”烹炼”之途。

正所谓”欲将大药炼成丹,全赖火候得秘法”。

光阴荏苒,五载转瞬即逝。

姜远以真息辅佐真火,日夜煅烧脐下鼎炉。炉中虹光冲天,腹内如烈火翻腾,痛楚难当。两肾似沸水煎熬,周身汗如雨下。

姜远凝神内视,只见脐下鼎炉赤红如火,烈焰翻腾,威势滔天。此火非凡俗之火,乃元神真息所化,五人同心协力,共助火势。

他细观鼎炉,四味先天大药在烈火中纹丝不动。乌精遇火愈发汹涌,兔髓与火相冲,木液煌煌不灭,金精坚不可炼。

姜远不急不躁,真火吞吐进退,文火慢烹,武火猛炼,火势绵绵不绝。五年过去,四药依旧如初。他心念坚定,若五年不成,便五十年,百年亦无妨。修行之路漫长,何惧岁月流逝?

姜童儿全神贯注,浑然忘我。

……

静室外,真见手持禅书,心有所感,欲寻大师兄解惑。未及靠近,祖师已疾步而出,沉声问道:“何人前来?”

真见连忙行礼:“师父,是 !”

祖师审视片刻,问道:“不在前殿修行,来此作甚?”

真见恭敬答道:“ 读大师兄禅书,心有所悟,特来请教,不慎惊扰师父,望恕罪!”

祖师摇头:“广心正值紧要关头,不可中断。你且回去修行,待日后机远再问。”

真见不敢违逆,恭敬告退。

祖师目送他远去,心中暗叹:“此丹逆天而行,成与不成,全看童儿造化。”丹道七步,第四步最为艰难,元神、心神、五人皆需历经考验。

“难!难!难!大道玄奥,金丹岂是易得?若无真传,空谈何益!”

祖师转身回室。

……

四十五载过去,真火依旧未能炼化四药。姜远心如止水,只管运火,坚信终有一日功成。然而,他体内五人却因长年受真火煎熬,渐生动摇——心猿走神,金公浮动,意马焦躁,木母懈怠,唯有黄婆稳守中宫。

姜远暗觉不妙,若五人失守,火候错乱,必将前功尽弃。此刻真火已起,无法停歇,要么炼药成形,要么身死道消。

“心猿、意马、金公、木母、黄婆!”

他欲分神唤醒五人,却无力他顾。危急之际,豫鼎猛然震动,神光入体,五人瞬间清醒,再度齐心运火,煅炼四药。

童儿摒除杂念,全神贯注煅烧四药,纵使岁月流逝亦不松懈。

……

真火日复一日灼烧四药,始终未见变化,童儿秉持虔诚之心持续炼化,历经六十三载苦修,终有所成。

姜远徐徐吐纳,体内真火翻涌。细观之下,昔日真火似金蛇狂舞,如今却如赤焰烈马奔腾。

鼎炉之内,乌精逐渐凝聚,在真火淬炼下渐成 之态,显无缺混元之象。兔髓、木液、金精亦相继化形,大药终将功成。

姜童儿不敢懈怠,再运真火,依祖师秘法调控火候。其间二神屡屡阻挠,幸有祖师玉符护持。

自开炉一百零八载后,乌精率先炼成,余下三药亦在五年内相继圆满。鼎中四药皆呈 无缺之态,终将无形之物炼作有形。

丹道第四步,至此功成。

此步关键首在火候掌控,次重心志坚定。若经年累月不见成效,极易心生退意,更有二神干扰。非大毅力、大机远者难成,稍有差池便前功尽弃。

金丹大道本就艰难,非天赋卓绝、悟性超群且气运加身者不可为,常人大多转修旁门。

姜远收摄心神,虽大药已成,仍需完成止火步骤方算圆满。他默诵上品火候秘诀,与元神五人协力止火,最终封固鼎炉,使四药精气内敛。

见鼎炉安稳,四药气息稳固,姜远这才放心。

他整肃衣冠,将玉拂尘与玉符安置妥当,取出太玄清生符与豫鼎,身披紫袍。如今丹成四转,只待后三步功成,便可窥见大道玄机,得证长生。

姜远不禁感慨,于静室中吟道:”金丹之道,重在火候。顺元神之玄妙,纳真息之流转,聚散升降,烹炼循环,绵绵不绝,合乎自然。”

“四药藏身,寻觅不易。散则无形,聚则成丹,须借五人之力。所谓五人,乃心猿意马、金公木母等诸般化身。若无恒心,难成大药。”

“难矣哉!金丹之路艰险,旁门虽有三百六十,真道唯一。”

姜远摇头起身,往祖师静室而去……

且说灵山胜境,祥云缭绕,佛光普照。

弥勒菩萨自三星仙洞归来,一路且行且修,周身绽放无量光明。至如来座前合十行礼:”世尊。”

如来问道:”东来佛法参悟如何?”

弥勒答:”此法玄奥非常, 仅初窥门径。”

如来又问:”此新佛法有何玄机?”

弥勒菩萨展露笑颜,问道:”世尊,佛法可有二种?”

如来答道:”佛法唯一,我法即是佛法,禅法亦是佛法。”

弥勒合十道:”世尊?我随广心真人修习禅法,方知此法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无经可诵,无法可修,众生本具觉性,悟得此性便是佛。我已明白’佛即是心,心即是佛’的道理。”

如来沉吟片刻,道:”众生皆有觉性,众生皆可成佛,此乃上乘法门。”

弥勒菩萨道:”禅法成就,不过弹指之间。”

如来道:”此亦是佛法。弥勒,你观菩提广心如何?”

弥勒答道:”广心真人得菩提道兄真传,三教圆融无碍,心中不分佛道之别,唯求精进修行,早证大道。”

如来又问:”你可曾以莲台相邀?”

弥勒点头:”许以正果之位。”

如来叹道:”既无远法,也罢!你看此子可得正道否?”

弥勒笑道:”已现仙家气象。”

……

三星仙洞中。

姜童儿闭关百载,出关时洞中人事已非,故人离散,新人辈出,人间更迭数代。

他入静室拜谒祖师。

姜远行礼道:”师父,今已功成!”

祖师盘坐笑道:”早知你必成,起身说话!”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