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文学
一个有智慧的小说推荐网站
小说《孟宴臣的忘忧书斋》章节阅读

孟宴臣的忘忧书斋

作者:信号走失

字数:139600字

2025-10-17 10:01:15 连载

简介

精选的一篇现言脑洞小说《孟宴臣的忘忧书斋》,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温玉棠孟宴臣,作者信号走失,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孟宴臣的忘忧书斋》这本现言脑洞小说目前连载,更新了139600字。

孟宴臣的忘忧书斋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自那次系统故障后,孟宴臣来到忘忧书斋的时光,似乎又增添了一层难以言喻的微妙色彩。他依旧是那个安静的阅读者,但偶尔,在书店只剩下他们两人,阳光正好,氛围格外宁静的午后,一些短暂的、不经意的交谈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话题往往起源于一本书。

某次,孟宴臣放下一本关于全球经济史的书,目光仍停留在某一页的图表上,若有所思。

温玉棠正巧在一旁整理书目,见状便轻声问道:“这本书的观点很独特,孟先生觉得其中关于贸易保护主义周期性兴起的论述,是否过于强调了经济因素,而忽略了政治与文化层面的惯性?”

孟宴臣抬眼看她,似乎有些意外她会注意到这个细节。他略一沉吟,道:“经济是基础,但绝非唯一驱动力。政治诉求、社会情绪、乃至民族认同感,都会成为推动或抵制贸易保护的强大变量。书中并非忽略,只是其立足点在于构建经济模型,其他因素被简化为了参数。若要透彻理解,需跳出模型,纵观全局。”他的声音平稳,没有夸夸其谈,只是平静地陈述,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学术研究与现实决策之间的差异,视野宏阔。

温玉棠听得非常认真,眼眸微亮,仿佛被点醒了什么:“跳出模型,纵观全局……我明白了。就像读史,若只盯着朝堂政令,便会忽略市井百姓的柴米油盐,而后者往往才是历史真正的推力。”她自然而然地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了类比。

孟宴臣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他发现与她交谈是件很舒服的事,她灵性极高,总能迅速捕捉到他话语中的核心,并能从另一个角度给予呼应和深化。

又一日,温玉棠在看一本宋人笔记,读到一则关于某地赈灾的记载,轻声自语:“看似高效的集中调派,竟不如鼓励本地富户就近施援,其中损耗与人性考量,古今皆同。”

正在看财经报告的孟宴臣闻言,抬起头:“成本与控制欲。集中式系统倾向于相信自上而下的力量,却往往低估了信息传递的损耗和执行层面的扭曲。而本地化解决方案,信息成本低,响应速度快,但需要良好的协调机制和诚信基础。”他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精准地剖析了古代赈灾难题的本质。

温玉棠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诚然。故而善政者,当知如何权衡集中与放权,既要令行禁止,也需因地制宜。”她的观点带着古典哲学的韵味,却与孟宴臣现代管理的逻辑不谋而合。

这种智力上的交锋与共鸣,无关风月,却格外令人心动。他们谈论历史轶事,能引申到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经验教训;讨论一幅古画的艺术价值,也能关联到当时的经济水平与贸易路线。孟宴臣的视角犀利而深刻,带着长期处于决策层培养出的高屋建瓴和直击本质的能力;而温玉棠的见解则往往角度清奇,融汇古今,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一种超越时代的通透。

他们并非总是意见一致,但每一次观点的碰撞,都能让彼此看到问题新的侧面。孟宴臣会就某个不熟悉的文化典故提出疑问,温玉棠总能寥寥数语,直指重点,解释得清晰透彻;而温玉棠也会对某些现代经济现象感到困惑,孟宴臣的解答则总是言简意赅,切中要害。

这种互动,极大地拉近了两人精神上的距离。这是一种基于纯粹智识欣赏与见识钦佩的靠近,无声无息,却坚实有力。

偶尔,孟宴臣也会在书店处理一些不是很紧急的工作。他会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复杂的图表和数据,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神情专注而冷峻。

有时,他的手机也会响起。他通常会走到阅览区的角落接听,声音压得很低,但书斋太过安静,温玉棠还是能隐约听到一些片段。

“……这个数据模型不够严谨,重新测算,我要的是风险边界,不是乐观估计。”

“合作方的要求可以理解,但底线不能突破,告诉他们,这是最终方案。”

“下周的发布会流程再过一遍,细节决定成败,我不希望看到任何意外。”

电话里的他,语气与在书店里截然不同。冷静、果决、不容置疑,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的重量和绝对的权威。那是一种长期发号施令、运筹帷幄方能淬炼出的气场,透过电波,依旧能感受到那股掌控全局的强大力量。

温玉棠并不会刻意去听,但那些片段化的言语,已经足够她拼凑出他在另一个领域的模样——一个与她眼前这个安静阅读、偶尔会因一本好书而微微颔首的男人,截然不同的、强大的存在。

这种反差,让温玉棠的心中生出了更深的探究欲和欣赏。她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这个愿意在她这方小小书斋里寻求片刻宁静的男人,在外面拥有着怎样一个广阔而叱咤风云的世界。

她不会去打扰他。当他结束电话,重新坐回位置时,她只会适时地、无声地走过去,将他杯中可能已经微凉的茶水倒掉,重新续上一杯温度恰好的热茶。

没有言语,甚至没有一个多余的眼神交汇。

但孟宴臣总能察觉到。他会从屏幕前抬起头,看她一眼,然后目光落在那杯热气袅袅的新茶上,微微颔首,低声道一句:“谢谢。”

温玉棠则回以一个浅浅的、了然的微笑,便转身离开,继续去做自己的事。

这是一种无声的体贴与关注,默契得如同早已演练过千百遍。它悄然流淌在书斋安静的空气里,伴随着书香与茶香,成为两人之间一种独特的、令人心安的联系。

孟宴臣看着那杯热茶,再看向那个纤柔沉静的、重新埋首于书卷中的背影,心中那片冰封的荒原,似乎又在不知不觉间,被这细微的暖流,融化了一寸。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