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从卖猪头肉到定江山,我赢麻了》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历史古代小说,作者“骨灰拌凉面”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本书的主角赵衡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总字数227818字,热爱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吧!
从卖猪头肉到定江山,我赢麻了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12章 有恩必报
那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余音仿佛还在每个人的耳边嗡嗡作响。
整个院子内外,静得能听见彼此粗重的呼吸声。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在那块布满裂纹的青石板上,然后又惊惧地移到赵衡那张面无表情的脸上。
这已经不是讲道理了,这是最原始、最直接的武力威慑。
张氏的脸色由白转青,又由青转紫,像是开了个染坊。她横行乡里这么多年,靠的是一张利嘴和村正老婆的身份,何曾见过这等阵仗?那根粗大的木料要是砸在她身上,怕是当场就得变成一滩肉泥。
她嘴唇哆嗦了半天,想放几句狠话挽回颜面,可一对上赵衡那双沉静得如同深渊的眸子,所有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化作了无法抑制的恐惧。
“你……你……”她“里”了半天,最终还是没敢再多说一个字,拉起地上吓瘫的同伴,连滚带爬地逃出了赵家的院子,那背影,活像被猛虎追赶的丧家之犬。
主心骨一跑,院门口那些被煽动起来的村民,也瞬间作鸟兽散。刚才还叫嚣着要“均分”的人,此刻跑得比谁都快,生怕跑慢了,那根可怕的木头就会落到自己头上。
转眼间,原本拥挤喧闹的院门口,就只剩下寥寥几个人。
李秀梅站在自家门口,看着赵衡,眼神复杂无比,有震惊,有佩服,还有一丝深深的担忧。她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叹了口气,默默地回了院子。
而人群的另一头,福伯却拄着他的烟杆,没有走。他浑浊的老眼里,非但没有恐惧,反而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彩。他吧嗒了两下烟嘴,朝着赵衡这边,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才转身,慢悠悠地离去。
赵衡知道,这一木头砸下去,砸碎了青石板,也砸碎了自己过去那个“窝囊废”的形象,更是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为自己和孩子砸出了一片暂时的安全区。
他没有再理会外面的动静,弯下腰,将吓得小脸发白的赵乾和赵果揽进怀里。
“别怕,有爹在,没人敢欺负我们。”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像一双温暖的大手,瞬间抚平了孩子们心中的惊恐。
赵乾仰起小脸,看着父亲高大的身躯,眼神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崇拜和安心。赵果则把小脑袋深深地埋在父亲的怀里,小手紧紧抓着他的衣襟。
风波过后,赵衡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他将那罐宝贝的獾油用木塞封好,小心地藏进了屋里最隐蔽的角落。那碗金黄酥脆的油渣,则成了两个孩子今天最美味的零食。
下午的时候,院门又被轻轻敲响了。
赵衡警惕地起身,看到的却是福伯那张布满褶子的笑脸。老人家手里挎着一个布袋,显得有些局促。
“赵……童生,没打扰你吧?”
“福伯请进。”赵衡的态度缓和了许多。对于这位释放过善意的老人,他还是愿意给予尊重的。
福伯走进院子,先是看了一眼那块裂开的石板,眼中闪过一丝敬畏,然后将手里的布袋递了过来:“这是……我家老婆子刚磨的粗粮面,不值什么钱,就想着……换你一点那个……油。”他指了指屋里,有些不好意思。
赵衡看了一眼布袋,里面是满满一袋子泛黄的玉米面。在这个时节,这已经是能拿得出手的硬通货了。
他没有拒绝。他知道,光靠威慑是不够的,适当的利益交换,才能建立起更稳固的关系。他需要盟友,哪怕只是一个。
“好。”他点了点头,转身进屋,用一只小碗,小心地从陶罐里舀了浅浅一碗底的獾油。油不多,但足以让一锅菜汤变得油光闪闪。
福伯接过那碗油,双手都在微微颤抖。他看着碗里清亮金黄的液体,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够了,够了!太多了!”
“福伯,你拿来的面,值这个价。”赵衡淡淡地说道。
这笔交易,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那些原本还抱着不轨之心的人,心思也渐渐淡了。他们明白了,赵衡不是个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他有獠牙,更有规矩。想从他手里占便宜,门都没有,但若是老老实实地拿东西来换,却也能得到公平的对待。
福伯心满意足地走了,留下那满满一口袋的粗粮面。
有了面,这顿饭便有了着落。赵衡将福伯送来的玉米面倒出一部分,添水和成糊状。院里的陶锅还未冷,他往锅里添了些水,将上午剔好的一大块带着骨头的獾子肉扔了进去,又抓了一把昨天采来晾晒的菌子。
很快,锅里便“咕嘟咕嘟”地翻滚起来。肉香、菌菇的鲜香,混杂着柴火的烟火气,交织成一种踏实而温暖的味道。赵衡用木勺撇去浮沫,等到汤色变得奶白,肉也炖得软烂,才将调好的玉米糊沿着锅边一圈,缓缓淋入。
玉米糊遇热迅速凝固,变成一个个金黄的面疙瘩,在浓白的肉汤里浮沉。一锅香气扑鼻的獾肉菌子疙瘩汤,便大功告成。
“爹爹,好香……”赵果吸了吸小鼻子,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锅里,小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
赵乾虽然没说话,但那不断滚动的喉结,也暴露了他内心的渴望。
赵衡给两个孩子一人盛了一大碗,疙瘩、肉、菌子,堆得冒了尖。两个小家伙也顾不上烫,吹两下便迫不及不及待地往嘴里扒拉。獾子肉炖得极为软烂,入口即化,浓郁的肉香瞬间充盈了整个口腔;菌子吸饱了汤汁,鲜美弹牙;而玉米面疙瘩,则带着粮食本身的甘甜,中和了肉汤的油腻。
这是他们记事以来,吃过的最丰盛、最美味的一餐。
看着孩子们吃得满头大汗,小脸红扑扑的,赵衡的心里涌起一股巨大的满足感。他自己也盛了一碗,慢慢地吃着。这具身体亏空得厉害,急需这些富含能量的食物来补充。
锅里还剩下不少,肉和疙瘩都还很足。赵衡又拿出一只干净的大碗,满满地盛了一碗,特意多挑了几块肥瘦相间的肉。
他把碗递给已经吃饱了,正摸着滚圆小肚子的赵乾:“铁蛋,去,把这碗肉汤给隔壁的王家伯伯和李婶婶送过去。”
“隔壁?”赵乾有些不解,但还是乖巧地接过了碗。
“嗯,”赵衡的声音很沉稳,叮嘱道“端稳了,慢点走,别洒了。”
他记得很清楚,在他刚穿越过来,还虚弱不堪的时候,是隔壁的李秀梅,给了两个孩子一碗米汤,让他们不至于活活饿死。这份恩情,不大,却是在他最绝望时的一点微光。他赵衡,有恩必报。
之所以让赵乾送去,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今天上午他才和村正的老婆闹得那么僵,若是他亲自上门,对方未必敢收,说不定还会生出许多不必要的猜忌和麻烦。但让孩子送去,意义就不同了。这只是一份孩子间的分享,一份邻里间单纯的回馈,不掺杂任何成人世界的复杂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