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看历史古代小说,一定不要错过上帝的双手写的一本连载小说《大理寺异闻之少卿探案》,目前这本书已更新230608字,这本书的主角是沈砚李崇文。
大理寺异闻之少卿探案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四章:靖安疑云
卯时的天光刚漫过云京的城墙,靖安侯府朱红大门前的石狮子已被染得透亮。沈砚握着大理寺鎏金令符,指腹摩挲着边缘的饕餮纹,身后随行的两名寺丞捧着盛放蜡丸残片的锦盒,气氛凝得像门前的石板路。
“劳烦通禀,大理寺少卿沈砚,有要事面见靖安侯。” 沈砚的声音穿过晨雾,门吏斜倚在门柱上,单手把玩着腰间的铜钥匙,眼皮都没抬:“侯爷昨儿受了风寒,高热不退,今早刚请了太医,这会儿正卧床静养,谁也不见。”
“静养?” 沈砚上前一步,锦盒盖被寺丞掀开,半张焦黑的账单在晨光下泛着陈旧的褶皱,“此物牵涉三百万两军饷流向贵府,若侯爷今日不露面解释,明日我便将它呈给陛下,届时恐不是‘静养’能搪塞的。”
门吏的脸色终于变了,却仍梗着脖子往门内退了半步,伸手攥住门环:“沈少卿休要血口喷人!我靖安侯府世代忠良,岂会贪墨军饷?你拿半张烧得只剩边角的破纸就想构陷,未免太可笑了!” 话音未落,两扇沉重的朱门 “哐当” 一声合上,门闩落下的声响在晨风中格外刺耳。
秦九从街角的老槐树下走过来,靴底沾着露水,他望着紧闭的侯府大门,冷笑一声:“这病生得巧,早不病晚不病,偏赶上你要查账的时候病了。” 他抬手拍了拍沈砚的肩,“侯府西角墙有棵老梧桐,枝干伸到府里,夜里我去探探。”
沈砚点头,目光仍落在门楣上 “靖安侯府” 四个鎏金大字上 —— 那字是先帝亲笔题写,笔锋刚劲,如今却像蒙了层灰,透着说不出的诡异。
夜幕降临时,云京的风凉了下来。秦九裹着件玄色夜行衣,身影如猫般掠过侯府西墙。老梧桐树的枝干粗壮,他踩着树皮上的沟壑,悄无声息地落在后花园的青砖地上。巡夜家丁提着灯笼走过,光线扫过花丛,秦九迅速矮身躲进太湖石假山的阴影里。
待脚步声远去,他才探出身,指尖抚过假山的石缝。指尖触到一处异样 —— 有块青石的边缘沾着新鲜泥土,与周围风化的石头格格不入。他抽出靴筒里的短刀,刀尖轻轻叩击青石表面,传来 “空空” 的闷响。秦九屏住呼吸,用刀背撬动青石,石块应声而开,露出一个黑沉沉的洞口,铁制的井盖边缘还沾着未干的油迹,显然常有人开启。
他俯身往下望,隐约能看见螺旋状的石阶延伸至地底,空气中飘来淡淡的草药味,混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秦九当即原路返回,找到沈砚时,后者正对着桌上的账单残片出神。
“侯府后花园假山有密道,直通地下。” 秦九将探查到的情况一一说明,“里头有药味,说不定就是炼‘忘忧散’的地方。”
沈砚立刻起身,抓起桌上的佩刀:“去看看。”
二人借着夜色再次潜入侯府,秦九在前开路,沈砚紧随其后。螺旋石阶又陡又窄,走了约莫百级,才踏上平整的地面。石室里点着几盏长明灯,昏黄的光线照亮了眼前的景象 —— 数十个半人高的陶罐整齐排列,罐口用麻布密封,沈砚打开其中一个,里面装满了干燥的紫芸草,草茎紫得发黑,与破庙里发现的残根一模一样。
石室中央放着一座青铜炼药炉,炉底还有未燃尽的炭火,炉壁上刻着复杂的纹路,旁边散落着研磨钵、蒸馏器,甚至还有几支装着淡绿色液体的琉璃瓶。墙角的竹筐里堆着竹简,沈砚抽出一卷,上面用朱砂写着 “忘忧散・癸未配方・九转成毒”,下方还标注着 “每炉需紫芸草三斤,伴以鹤顶红、附子,七七四十九日炼成”。
“这哪里是药室,分明是毒窟。” 秦九的声音发沉,目光扫过石室北墙,突然顿住,“那是什么?”
沈砚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心脏猛地一缩 —— 北墙上挂着一幅工笔仕女图,画中女子头戴凤冠,身披霞帔,眉目如画,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这张脸,他曾在父亲留下的旧卷宗里见过 —— 正是十年前暴毙的先帝贵妃柳氏!画框下方摆着一只白玉香炉,炉中还有未冷的余烬,一缕细烟袅袅升起,散发出奇异的香气。
“不对劲。” 沈砚刚要伸手去取竹简,脚下突然传来轻微的 “咔嗒” 声。
“小心!” 秦九猛地扑过来,将沈砚撞向一旁。几乎是同时,石室两侧的墙壁 “唰” 地弹出数十支铁箭,箭尖泛着幽蓝的光泽,显然淬了毒。秦九挥刀格挡,箭矢 “叮叮当当” 地落在地上,却仍有一支穿透他的左肩,“噗” 地钉进身后的石壁。
“秦九!” 沈砚惊呼出声。
石室的铁门轰然落下,将唯一的出口封死。秦九闷哼一声,捂住流血的肩膀,脸色苍白:“西北角…… 有通风口。”
沈砚立刻冲到西北角,挥刀劈向石壁。刀刃砍在砖缝上,火星四溅。秦九忍着剧痛上前帮忙,二人合力拆出一个一人宽的缺口,外面竟是一条狭窄的下水暗渠。污水顺着渠壁流淌,散发着刺鼻的气味,二人顾不上恶臭,钻进去一路攀爬,终于从城郊的芦苇荡里钻了出来。
秦九失血过多,刚踏上地面便眼前一黑,昏厥前他攥着沈砚的衣袖,断断续续地说:“那幅画…… 不是祭奠…… 是控制……”
次日清晨,沈砚将秦九安置在隐秘的民宅,请来大夫诊治。他自己则带着账单残片,前往户部比对笔迹。三名文书专家反复核对后,一致确认:“沈少卿,这字迹与军需司主事王秉文的笔迹分毫不差,尤其是‘库’字的写法,他习惯在右下角多带一笔,错不了。”
沈砚立刻派人去传王秉文,可没过多久,差役便匆匆回报:“少卿大人,王主事今晨突发心疾,已经气绝身亡,他家人正在筹备丧事。”
沈砚心头一沉,直奔王秉文家中。灵堂里挂着白布,香火缭绕,王秉文的妻儿跪在蒲团上哭哭啼啼。一口黑漆棺木停在堂中,棺盖已经封死。
“开棺。” 沈砚沉声道。
王夫人猛地抬头,泪眼婆娑:“沈少卿!我夫君已经去了,为何还要扰他安宁?”
“王主事的死有疑点,若他当真清白,开棺验尸才能还他公道。” 沈砚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差役上前撬开棺盖,王秉文的尸体躺在里面,面色青紫,七窍处有细微的出血点,指甲泛着淡紫色。沈砚俯身查看,指尖拂过王秉文的嘴唇,隐约闻到一丝杏仁味 —— 与紫芸草的气味如出一辙。
“不是心疾,是‘忘忧散’。” 沈砚站起身,目光冷冽,“剂量虽轻,却足以致命,还能伪装成心疾的症状。”
深夜,沈砚回到民宅,秦九已经醒了过来。他坐在床边,为秦九清洗肩上的伤口,取出断箭。烛光下,他忽然发现箭尾的羽毛纹路有些眼熟 —— 那是一种罕见的雕羽,纹路与第三章药商赵三描述的黑衣人短匕上的纹路完全相同。
他翻过箭杆,只见内侧刻着一个极小的符号:一颗五角星,下方缀着三条横线。沈砚立刻找出父亲留下的《星象图》,翻到 “东方苍龙七宿” 一页,手指停在 “心宿” 的图示上 —— 图中的符号,与箭杆上的刻痕一模一样。
“心宿,主杀伐,应火象。” 沈砚低声念出古籍上的注解,抬头望向窗外。夜色深沉,东方的天空中,心宿三星正熠熠生辉,像三颗冰冷的眼睛,注视着云京的一举一动。
他握紧手中的断箭,指尖泛白 —— 天机阁的人,已经开始明目张胆地杀人灭口了。而靖安侯府的地下药室、贵妃画像,以及王秉文的死,不过是这场迷局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