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东方仙侠小说《聊斋志异续编一百新篇》是最近很多书迷都在追读的,小说以主人公鬼狐书生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青丘狐九小姐作者大大更新很给力,目前连载,《聊斋志异续编一百新篇》小说192144字,喜欢看东方仙侠小说的宝宝们快来。
聊斋志异续编一百新篇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金陵书生谢文澜,字子清,家贫而嗜书如命。其藏书虽不及世家之富,然每得一书,必亲手修补,珍若拱璧。所居竹梧轩,瓦漏椽蠹,四壁萧然,唯卷帙充栋,缥缃盈架。谢生日夜沉浸其中,吟哦之声,琅琅达旦。然其文思钝滞,所作文章,虽合章法,却少灵气,屡试不第,年过三旬,仍是一领青衿,困守寒斋。
这年盛夏,溽暑难当。谢生偶于市集废纸担中,淘得一部前朝诗话,虫蛀甚剧,纸叶脆黄。他如获至宝,携归整理。夜来灯下,正细心剔补蛀痕,忽见书页缝隙间,银光一闪,一物倏忽跃出,落于案上。定睛观之,乃一女子,身长寸许,通体莹白如玉,身着月光般素纱衣裙,长发委地,光可鉴人。其形容娇小玲珑,眉目如画,清丽绝俗,周身散发淡淡墨香与陈旧书卷之气。
那小女郎立于青灯影下,对惊愕的谢生敛衽一礼,声音细若游丝,却清晰悦耳:“郎君勿惊。妾身名唤蠹仙,乃此书页间一点灵识,吸纳百年文墨精华所化。感君珍视典籍,不弃糟粕,特来相见。”
谢生讶异非常,然见其态度和婉,灵气逼人,惧意渐消,遂还礼道:“原来是书中之仙。谢某失敬。不知仙子降临,有何指教?”
蠹仙掩口轻笑,其声如碎玉:“指教不敢当。妾观郎君苦读不辍,然文章匠气过重,缺了天然风骨。妾久居字里行间,于文章优劣,别有慧眼。郎君若不弃,妾愿为君甄别,去芜存菁。”言罢,她纤足一点,化作一道银光,复投入那堆旧书之中。只见她穿梭于书山册海,时而驻足某页,伸出纤指轻轻一点,那页上文字便如被无形之水洗过,糟粕陈言尽褪,只余精辟见解、锦绣词句,光华隐隐;时而对某些书籍摇头蹙眉,袖袍一拂,整本书竟化作飞灰,只留一丝清气融入周遭。
谢生初时惊疑,然试读被蠹仙“洗”过之书,但觉文意豁然开朗,精华尽显。依其指点,摒弃那些空谈性理、堆砌辞藻之作,专攻有真知灼见、情致盎然之篇。自此,谢生但得新书,必先请蠹仙过目。蠹仙眼光极毒,评骘文章,往往一针见血。她常立于案头,看谢生作文,遇有不通或陈腐处,便蹙眉不语,或以袖掩面,状似不堪入目;遇灵光乍现、妙笔生花处,则拊掌轻笑,眸中异彩连连。
一人一仙,相伴日久,渐成莫逆。谢生觉蠹仙不仅是良师益友,更是红尘知己。她知他寒夜苦读之寂寥,懂他怀才不遇之辛酸。而他亦怜她身为书灵,虽通晓古今,却困于方寸之间,难得天地广阔。每得佳句,必先与她分享;每有疑惑,必与她商讨。蠹仙亦渐脱清冷之态,时而顽皮,藏匿他正欲翻阅的书页,待他焦急寻觅时,方笑吟吟现身;时而又于月明之夜,坐于窗棂,为他吟诵古诗,声调清越,婉转动人。
“蠹仙,”某夜,谢生搁笔,望着灯下愈发凝实、几乎与常人无异的她,由衷叹道,“若无你,文澜恐终老于章句之间,浑噩一生。你于我,恩同再造。”
蠹仙闻言,眸光流转,似喜似悲,低声道:“郎君言重了。妾身能助郎君,亦是自身修行。只是……郎君可知,书灵依文气而生,亦随文气而盛衰。郎君文思日进,灵气滋养于我,我方得凝形现世。然若他日郎君文名鹊起,才气外泄,恐……恐难再如现在般朝夕相对。”语声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黯然。
谢生心中一震,握住她微凉的手(那手已近乎实体),急道:“若功名与你不可兼得,文澜愿永守寒斋,与你终老书城!”
蠹仙凝视他片刻,嫣然一笑,如昙花夜放:“痴郎君,岂有因噎废食之理?文章乃经国大业,不朽盛事。妾身唯愿见君文章光华,照耀天下,方不负此生修行。”其言辞虽豁达,眼底却藏着一缕深切的眷恋与忧思。
在蠹仙的悉心指点下,谢生文风大变,脱胎换骨,所作诗词文章,皆情理并茂,灵气充盈。是年秋闱,他一举高中解元!捷报传来,昔日冷清的竹梧轩,顿时车马盈门,贺客不绝。谢生虽恪守蠹仙“持心守正,勿骄勿躁”的告诫,然世务应酬,终究纷繁,静坐读书、与蠹仙论文品茗的时光,日渐稀少。
蠹仙身影,果然随着谢生名声日隆而渐趋淡薄。她常独坐书簏之巅,望着他与名士往来酬唱,神色寂寥。谢生有所察觉,心中愧疚,每每夜阑人静,必摒退外人,于书斋中寻觅她的踪影。
“蠹仙!蠹仙!”他低声呼唤。
银光微闪,蠹仙现身,身形却淡如轻烟,仿佛一阵风便能吹散。她勉力微笑:“郎君如今名动金陵,妾心甚慰。”
谢生见她如此,心痛如绞,泫然欲泣:“我宁不要这虚名,只求你安然无恙!你告诉我,如何才能留住你?”
蠹仙凝望着他,眼中泪光莹然:“郎君……妾身本源,系于郎君‘未彰之文气’。昔日郎君困顿,文气内敛,如深潭蓄水,故能滋养于我。如今郎君声名在外,文气奔涌宣泄,如江河入海,势不可挡……此乃天道,非人力可逆。”她顿了顿,声音愈发微弱,“然郎君不必悲伤。妾身能助郎君有成,已偿夙愿。他日郎君笔下生花,字字珠玑时,便是妾身灵性遍布字里行间,与君之文章共存不朽之日……”
言未尽,身形已化作点点银芒,如流萤飞舞,渐次融入那满架藏书之中。空中只余她最后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与一缕淡至极处的墨香。
“蠹仙——!”谢生扑向书架,徒劳地伸出手,却只触到冰冷书脊。他颓然坐倒,泪如雨下。
自此,谢文澜虽文名日盛,官至翰林,却终生不娶,亦不蓄妾媵。他将竹梧轩修缮如故,每日公余,必独处其中,抚卷沉思。外人皆道谢学士清高孤僻,唯有他知道,每当他展卷研读,或挥毫属文时,总能感到一丝熟悉的、带着墨香的灵气萦绕笔端,仿佛那个小小的、莹白的身影,从未离去,依旧在为他,也为这浩瀚书海,挑剔着、守护着那份最纯粹的文心与风骨。
人间始信有书仙,玉屑盈眸忆往年。不是蠹鱼食字苦,何来锦绣满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