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文学
一个有智慧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钱专员的意外到访暂时按下不表,让我们将时间拨回郑福民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刻之一——他被迫离开奋斗多年的万家乐总部,被流放到新港店之前。那时,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林晓梅,还未曾展现出与“磐石资本”相关的任何迹象,他们的世界,还围绕着外企明亮的格子间和充满烟火气的廉价出租屋。

片段一:初识与依靠(2007年左右)

那是2007年的夏末,空气中还残留着暑热。郑福民和林晓梅作为同一批管理培训生(MT)进入万家乐。阿郑被分在运营部,从最基层、也是最混乱的收货部开始轮岗,每天与搬运工、司机和堆积如山的货品打交道,汗水浸透廉价的工装,但他眼神里总有一股不肯服输的倔强。林晓梅则分在财务部,穿着熨帖的白衬衫和及膝裙,坐在冷气充足的办公室里,与数字和报表为伍,她聪慧、细腻,带着一种书卷气的清雅,是同期男同事私下里讨论的焦点。

他们的相识始于公司食堂一次偶然的拼桌。午餐高峰期,座位紧张,阿郑端着餐盘,看到角落里还有一个空位,对面坐着的正是那个总是安静独处的林晓梅。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请问,这里有人吗?” 林晓梅抬起头,扶了扶鼻梁上的细边眼镜,看清是他,微微摇了摇头:“没有,请坐。”

起初的沉默有些尴尬。阿郑正为收货部里老师傅们的排挤和复杂的派系关系烦恼,食不知味。林晓梅则小口吃着沙拉,似乎也对繁琐重复的财务流程感到些许厌倦。

“你们收货部……是不是特别忙?”最终还是林晓梅先开了口,声音轻柔。

“嗯,乱七八糟的事很多。”阿郑像是找到了倾诉口,忍不住抱怨了几句人际关系处理的棘手。

出乎意料地,林晓梅并没有觉得他幼稚,反而认真地听着,偶尔点点头,甚至能给出几句切中要害的分析。“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财务部也一样,看似规矩,底下暗流也不少。”

两个远离家乡、在这座庞大城市里孤独打拼的年轻人,仿佛找到了共鸣。从那以后,他们常常“偶遇”在食堂,话题也从工作渐渐延伸到生活、理想和对未来的迷茫。

他们开始一起加班。阿郑在仓库清点库存到深夜,林晓梅就在办公室对着电脑核算账目。结束时,他会送她回那个同样简陋的出租屋,路上在烟雾缭绕的夜市摊,分享一碗热腾腾的馄饨或几串烧烤。出租屋里没有空调,夏夜闷热,他们就坐在老旧的电风扇前,分食一个冰镇西瓜,畅谈着虚无缥缈却又闪闪发光的未来——升职、加薪、攒钱买一个小房子,在这座冰冷的城市里,筑起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暖巢。

那是一段被理想光芒照亮的岁月。爱情在弥漫着纸墨和货物气息的格子间、在拥挤颠簸的地铁线、在廉价的出租屋和烟火缭绕的夜市里,悄然生长,纯粹而热烈。阿郑曾无比确信,他们会像许多外企情侣一样,沿着那条看似既定的轨道,平稳地走向幸福的终点。

身体的靠近也顺理成章。在一个加完班的雨夜,他送她到楼下,雨丝细密,沾湿了她的发梢。楼道里的声控灯忽明忽灭,她抬头看他,眼睛亮晶晶的,带着一丝依赖和羞涩。他鬼使神差地低下头,吻住了那微凉的唇。她没有抗拒,生涩地回应着。那晚,他没有离开。狭窄的单人床上,两个年轻的身体紧紧依偎,探索着彼此的温暖与悸动,用最直接的方式确认着爱与归属。窗外雨声淅沥,屋内喘息交织,那是剥离了所有现实算计的、最本真的亲密。

片段二:裂痕与分歧(阿郑在酒饮部斗争时期)

然而,命运的轨迹在阿郑被调入酒饮部后,开始急转直下。酒饮部是万家乐体系内油水最厚、也最考验人性的部门,直接面对形形色色的供应商和错综复杂的渠道关系。

阿郑肉眼可见地变得越来越忙。电话永远接不完,饭局一场接着一场,回家越来越晚,身上常常带着洗不掉的、混合着高档香烟和酒精的气味。起初,林晓梅是心疼的。她会给他熬醒酒汤,准备好温热的洗澡水,劝他别太拼,身体最重要。

但阿郑身不由己。王海的刻意拉拢与考验,同期赵刚的激烈竞争,供应商们无孔不入的“围猎”与“表示”,让他如同陷入泥潭,无法独善其身。为了站稳脚跟,为了做出业绩,他不得不学会“适应规则”。

他开始对林晓梅撒谎。隐瞒那些无法见光的“渠道支持费”,省略掉饭局上某些不堪的细节,搪塞掉那些来自女供应商或合作方代表的、语气暧昧的深夜来电。他给自己买了几件像样的衬衫和一块体面的手表,告诉晓梅是“项目奖金”。

但女人的直觉,尤其是深爱着对方的女人的直觉,是极其敏锐的。林晓梅察觉到了他的变化。不仅仅是他日益昂贵的行头,更是他眼神里逐渐增加的疲惫、算计和偶尔闪过的游离。她闻到他身上除了烟酒,有时还会残留一丝陌生的香水味。她听到他接某些电话时,会下意识地走到阳台,压低声音。

争吵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福民,我们当初说好的,要靠自己的本事,干干净净地奋斗!”晓梅的声音带着失望和焦虑。 “晓梅,这个圈子就是这样!水至清则无鱼!我不随波逐流,不搞点关系,就会被淘汰出局!我想快点做出成绩,想给你更好的生活,这有错吗?”阿郑烦躁地扯开领带,酒意未散。 “我不需要这样的‘更好’!我不需要你用这种方式换来的房子和车子!我只想要原来那个简单、正直的郑福民!”她的眼眶红了。 “你太天真了!晓梅!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不‘成熟’点,不‘现实’点,我们拿什么在这里立足?!”阿郑的声音也拔高了,带着被误解的愤怒。

价值观的冲突如同冰冷的潮水,一次次冲刷着曾经坚固的感情堤坝。裂痕越来越深。曾经温暖的出租屋,开始被沉默和争吵填满。

就连亲密时刻,也变了味道。有时他带着酒气和疲惫归来,近乎粗暴地索求,仿佛要通过身体的纠缠来确认什么,或者宣泄压力。而她,有时会顺从,但更多时候,身体是僵硬的,眼神是疏离的,仿佛在透过他,看着一个越来越陌生的人。激情褪去后,只剩下无边的空虚和更深的隔阂。

片段三:决裂与蜕变(阿郑被调查、调职前后)

当阿郑因坚持原则,暗中调查一批问题红酒,却反被王海和周总联手设计,成为完美的替罪羊,遭到停职调查时,他的人生跌入了冰冷的谷底。名誉扫地,前途未卜,那是他人生中最需要支持和信任的时刻。

然而,长期的争吵、价值观的背离以及一次次失望的累积,已经彻底耗尽了林晓梅的耐心和最后一丝信任。在她冷静到近乎残酷的分析里,阿郑的遭遇固然有被陷害的成分,但何尝不是他长期游走于灰色地带、与虎谋皮所必然要承受的反噬?

在阿郑最狼狈、最需要一句温暖话语来支撑的时候,林晓梅约他在他们常去的那家咖啡馆见面。她穿着整洁的职业装,妆容精致,表情平静无波,与阿郑的憔悴落魄形成鲜明对比。

“郑福民,”她的开场白直接而冰冷,连名带姓,“我们分手吧。” 阿郑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看着她。 “我们走的路,已经完全不同了。”她避开他痛苦的目光,看着窗外车水马龙,“你要在那个泥潭里继续搏杀,那是你的选择和命运。但我想要的,是清晰、可控、可以一步步规划的未来。我累了,也真的……怕了。”她顿了顿,声音里没有一丝波澜,“我们到此为止吧,对彼此都好。”

分手的打击,对彼时的阿郑而言,比职场的倾轧和污蔑更加致命。那像是抽掉了他最后一根支撑的肋骨。他几乎是带着一身被彻底击垮的伤痛和深入骨髓的孤独,像一件被废弃的垃圾,被发配到了遥远、破败的新港店——那个众所周知的“流放地”。

而林晓梅,在与阿郑彻底了断后,也经历了一场深刻而痛苦的蜕变。她清醒地认识到,在外企这座看似光鲜亮丽、秩序井然的围城里,依靠个人的勤奋和所谓的“清白”,难以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更无法抵御突如其来的风暴。她毅然辞去了万家乐财务部那份稳定却能看到天花板的工作,凭借出色的专业背景、冷静到近乎无情的分析能力,以及……或许还有一份想要彻底摆脱过去、掌握自己人生的决绝,通过激烈竞争,加入了一家新成立但背景深厚、风格凌厉的私募基金——磐石资本。

在这里,她真正见识到了资本的力量和冷酷的逻辑。她学会了用资本的放大镜去审视一切企业、一切人,包括她曾经的恋人郑福民。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依靠男人、在感情里寻求安全感的小女孩,而是将自己打磨成了一把精准、高效、不带多余感情的资本利刃。她或许会在某个深夜,偶然想起那段无疾而终的感情,心头掠过一丝复杂的涟漪,但那瞬间的柔软,会迅速被她用更强大的理性压制下去。在她看来,那个经历过大起大落、在底层泥潭中挣扎求生过的郑福民,如果能够挣脱自身的桎梏和环境的束缚,或许……恰恰具备了成为一枚极具潜在价值的“棋子”,甚至在未来,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合作伙伴”的特质。

因此,当阿郑在新港店濒临绝境,乃至后来意外卷入与胡总、周总更加凶险的漩涡时,林晓梅和“磐石资本”的出现,绝非命运的偶然。这既是旧日缘分在资本逻辑下的残影回响,更是资本那双冰冷的眼睛,在茫茫人海中,精准地识别并锁定潜在“价值”时,落下的必然一子。她对阿郑的一切“帮助”与“指点”,始终包裹着赤裸裸的交易内核和资本冰冷的算计,这与他们当年那段不掺任何杂质的纯粹感情,早已是云泥之别,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这段混杂着青春美好、现实残酷与价值观撕裂的往事,被阿郑深深埋藏在心底,是他不愿也不堪轻易触碰的伤疤,也是他如今面对更加成熟、强大也更显陌生的林晓梅时,那份交织着旧情、怨怼、警惕与难以言喻吸引力的复杂情绪的根源。正所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