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种田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这本《全村啃树皮,我涮肉汤香万里》?作者“吟风辞月”以独特的文笔塑造了一个鲜活的苏清秦锋形象。本书目前连载,赶快加入书架吧!
全村啃树皮,我涮肉汤香万里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日子一天天过去,北风愈发凛冽。
柳树村的气氛,也随着天气的变冷而变得愈发诡异和压抑。
变化,是从三家人身上悄然开始的。
最明显的是李满子家。他那病了快一年的婆娘张氏,竟能下地走路了,蜡黄的脸上泛起了血色,偶尔还能听到院里传来她轻声哼唱的小曲。李家的两个小子,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面黄肌瘦,眼巴巴地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讨食吃,反而整天在院里追逐打闹,精神头十足。
陈正家虽不明显,但见过他婆娘刘氏的人都说,她那原本因为发愁而紧锁的眉头,似乎舒展了不少。
苏家更是奇怪。苏成海依旧每天闷头干活,柳氏也还是那副温婉的样子,可他们一家人,身上似乎都少了一股萦绕在所有村民心头的绝望和死气。尤其是苏清那个丫头,越发水灵了,一双眼睛清亮得像山里的泉水,完全不像是饿肚子的人该有的模样。
没有不透风的墙。
那天李满子打回一头狍子的事,虽然有陈正作保,明面上压了下去,但私底下的议论却从未停止。一头小狍子,能有多少肉?够三家人吃这么久,还能把一个病秧子吃得红光满面?
傻子才信!
这些怀疑和嫉妒,就像潮湿角落里滋生的霉菌,在饥饿的催化下,疯狂地蔓延。而将这一切彻底引爆的,是村里的闲汉,刘二狗。
刘二狗是村里有名的懒汉,三十多岁的人,游手好闲,不事生产,就靠着一张嘴和一双贼溜溜的眼睛混日子。
这天午后,他又像往常一样,揣着手蹲在村头的老槐树下。他看着从门前经过的苏林,那孩子穿着厚实的旧棉袄,小脸红扑扑的,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曲儿。
刘二狗的眼珠子转了转,阴阳怪气地喊道:“哟,这不是苏家的小少爷嘛!瞧这小脸蛋,吃得油光水滑的,是不是又在家偷吃什么好东西了?”
苏林年纪小,不懂人心险恶,闻言挺起小胸膛,自豪地说:“我阿姐给我熬了骨头汤喝!”
“骨头汤?”刘二狗的声音陡然拔高了八度,像是抓住了什么天大的把柄,“哪来的骨头?前几天那头小狍子,骨头渣子怕是都喂狗了吧!苏成海!陈正!李满子!你们三家,肯定在山里找到了什么好东西,背着全村人吃独食!”
他这一嗓子,立刻吸引了附近所有人的注意。
村民们本来就心存疑虑,被他这么一煽动,顿时群情激奋起来。
“对啊!我就说嘛,李满子家那婆娘都快活过来了,光喝西北风能好?”
“还有陈村正,他是村正,有好东西不想着大家,自己藏着掖着,算什么村正!”
“苏成海最不是个东西!平日里看着老实巴交,没想到心这么黑!”
饥饿会扭曲人性。平日里和善的乡亲,此刻脸上都露出了豺狼般的神情。他们将苏家、陈家和李家的院子围得水泄不通,嘈杂的叫骂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苏成海和柳氏在屋里听着外面的动静,吓得脸色惨白。
“怎么办?当家的,他们……他们要冲进来了!”柳氏抱着苏林,浑身发抖。
苏成海抄起一把柴刀,手心全是汗,嘴唇哆嗦着:“别怕,我……我出去跟他们说!”
“不能去!”苏清一把按住他,“爹,你现在出去,说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他们要的不是解释,是肉!”
就在这时,陈正和李满子也闻讯赶来。李满子手里提着一把猎刀,满脸煞气,显然是准备动手了。陈正的脸色也极为难看。
“反了!都反了!”李满子怒吼道,“我出去砍了那刘二狗的脑袋!”
“别冲动!”陈正一把拉住他,转头对苏成海说,“成海,这事躲不过去了。我们必须出去给大伙儿一个交代!”
三人正要出门,苏清却拦在了他们面前。
“爹,陈伯伯,李叔叔,你们听我说。”她的声音不大,却异常镇定,像一股清泉,瞬间让三个焦躁的男人冷静了些许。
“这件事的起因是刘二狗,我们不能被他牵着鼻子走。”她看着父亲,眼神清澈而有力,“你们出去后,记住三点。”
“第一,不要解释肉的来历,越解释越乱。就咬死了是李叔叔运气好,外加我们三家省吃俭用。”
“第二,不要跟村民们起冲突,更不能动手。他们只是饿糊涂了,不是真的坏。”
“第三,把矛头引回刘二狗身上。问问他,全村人都在想办法活命的时候,他刘二狗为这个村子做过什么?”
苏清的话,像是一盏明灯,瞬间照亮了三人混乱的思绪。
对啊!跟一群饿疯了的人讲道理是没用的,必须找到那个最核心的症结!
三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决断。
院门“吱呀”一声被拉开。
苏成海、陈正、李满子三人并排走了出来,面沉如水。
看到他们出来,外面的吵嚷声小了一些,但所有人的目光都充满了审视和敌意。
刘二狗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得意洋洋地指着他们:“怎么?终于肯出来了?我问你们,你们是不是背着我们大家,偷偷藏了粮食和肉?”
陈正作为村正,往前一步,环视四周,沉声问道:“大家静一静!听我说!”
“刘二狗,我先问你,你说我们三家藏了粮食和肉,你亲眼看见了?”
“我……”刘二狗一时语塞,“我没看见,但是……但是李满子他婆娘的病都好了!苏家的小子都吃胖了!这不是证据吗?”
“我婆娘病好,是我李满子豁出命去山里给她找药,关你屁事!”李满子脾气火爆,指着刘二狗的鼻子骂道,“我儿子吃胖,是我这个当爹的有本事!不像你,是个只会摇唇鼓舌的废物!”
“你……”刘二狗被骂得满脸通红。
村民们的情绪又被煽动起来。
“别说那些没用的!到底有没有藏东西?有就拿出来大家分了!”
“对!拿出来!”
眼看场面就要失控,一道清脆冷静的声音忽然从苏家院内传来。
“各位叔叔伯伯,婶子阿姨,能不能听清儿说几句话?”
众人回头,只见苏清扶着母亲柳氏,缓缓走了出来。
少女一身洗得发白的旧棉袄,身形单薄,但脊背挺得笔直。她的目光平静地扫过每一个人,那眼神里没有恐惧,没有慌乱,只有一种让人不敢直视的清澈和坦然。
“刘二叔,您说我们几家吃独食,那我请问您,”苏清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前几日下第一场雪的时候,我爹和李叔叔冒着风雪进山,想为大家找条活路,您在哪里?”
刘二狗一愣。
“上个月,村西的张大娘病了,陈伯伯拿出自家仅有的一点糙米送去救急,您又在哪里?”
“这些日子,村里家家户户的男人,不是上山挖野菜,就是下河砸冰捕鱼,都在为了家人活命而奔波。您,刘二叔,除了蹲在墙根下说三道四,又为这个村子,为您自己,做过什么?”
苏清一连三问,句句诛心!
刘二狗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
村民们也陷入了沉默。是啊,他们可以嫉妒苏成海他们运气好,但他们无法否认,这三家人,确实是村里最肯出力、最担事的人。而刘二狗,的确是个一无是处的懒汉。
苏清见状,话锋一转,语气缓和下来:“各位乡亲,我知道大家都饿,心里都慌。我们三家,也一样。那头狍子,是李叔叔赌上性命换来的,我们三家分了,确实是想让家里的老人孩子能多撑几天。如果我们真的有吃不完的肉,有堆成山的粮食,陈伯伯作为村正,难道会眼睁睁看着大家饿死吗?”
她看向陈正,陈正立刻会意,上前一步,痛心疾首地说道:“乡亲们!我陈正是什么人,大家心里有数!我比谁都希望大家能吃饱肚子!但是现在是什么光景?是天灾!我们能做的,不是互相猜忌,不是内讧!而是要团结起来,一起想办法!”
他指着刘二狗,厉声喝道:“今天这事,就是他刘二狗在背后挑唆!他自己懒惰无能,就想鼓动大家去抢别人的救命粮!这种人,才是我们村的祸害!”
“对!村正说得对!”
“刘二狗不是个好东西!”
墙头草般的村民,风向立刻就变了。他们开始对着刘二狗指指点点。
刘二狗见势不妙,灰溜溜地想往人群后缩。
“站住!”苏清再次开口,目光清冷如刀,“刘二叔,今天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你无端污蔑村正,煽动村民,必须给大家一个交代。我也不要你怎么样,从明天起,村里组织的寻食队,你必须参加。找到的东西,你自己那份减半,分给村里最困难的人家,直到这个冬天过去。大家说,好不好?”
“好!”村民们齐声应和。这既惩罚了刘二狗,又让他们看到了实际的好处,自然人人赞同。
陈正也立刻拍板:“就这么定了!刘二狗,你听见没有?”
刘二狗哭丧着脸,在全村人的注视下,只能点头如捣蒜。
一场足以引发流血冲突的风波,就这么被一个十六岁的少女,用几句话,轻描淡写地化解了。
人群渐渐散去,院门口只剩下三家人。
苏成海、陈正、李满子三个大男人,看着眼前这个沉静如水的少女,眼神里充满了震撼和后怕。
他们今天才真正意识到,他们守护的这个秘密,是多么的脆弱。而苏清的智慧和胆识,又是多么的宝贵。
“清儿……”苏成海声音沙哑,半晌才说出一句话,“多亏了你。”
苏清摇了摇头,神情却变得无比凝重。
“爹,陈伯伯,李叔叔,今天这事只是一个警告。人心已经开始浮动,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她抬起头,望向远处白雪皑皑的深山,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们必须尽快,把山里剩下的东西,全部运回来。然后,启动下一步计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