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青芜北境辞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宫斗宅斗小说,作者三瘪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小说的主角苏青芜勇敢、聪明、机智,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总字数达到113495字,喜欢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这本精彩的小说!
青芜北境辞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十八章 雨夜探府,药圃候约
南淮的雨,淅淅沥沥下了整夜,把临时藏身的破庙浇得透湿。苏青芜蹲在角落里,借着微弱的火光,给受伤的暗卫包扎手臂——昨夜躲在巷子里时,暗卫为了护她,被谢临舟的人砍了一刀,伤口深及见骨。
“忍着点,紫苏膏能消炎,别碰水。”她把捣碎的紫苏叶混着药膏,轻轻敷在伤口上,指尖稳得没一丝晃动。暗卫闷哼一声,低声道:“苏姑娘,刚才陈老郎中派人送来消息,谢临舟猜到您要去苏记药圃,已经派了二十多个私兵埋伏在药圃周围,还让街面上的地痞盯着,见着像您的人就抓。”
苏青芜的动作顿了顿,抬头看向庙外的雨幕——雨丝织成密网,把整个建康城裹得严实,连远处谢府的飞檐都模糊不清。她摸出怀里青湄写的纸条,指尖反复划过“谢府书房,左三”几个字:“陈老郎中还说别的了吗?比如谢府里的动静。”
“说了,谢府的老管家是您父亲以前救过的人,姓王,心里向着苏家。”暗卫从怀里摸出一个小布包,递过来,“王管家让陈老郎中转交给您的,说是‘能帮您进谢府的东西’。”
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块绣着紫苏纹的旧帕子——是母亲以前送给王管家妻子的,还有一张谢府的简易地图,标注着书房的位置,旁边用小字写着:“亥时,后门值守换班,可从柴房进。”
苏青芜攥紧帕子,心里有了主意:“今夜我去谢府书房,找青湄说的‘罪证’;你留在这里,联系陈老郎中,让他告诉那些旧部,明日巳时去药圃时,都带些‘能证明苏家清白的东西’——比如父亲当年给他们治病的药方、谢临舟强占苏家商道的凭据。”
“您一个人去太危险!”暗卫急了,想撑着起来,却被苏青芜按住肩膀。
“谢府里全是谢临舟的人,多一个人反而显眼。”她从药囊里拿出一小瓶“迷迭紫苏水”——用迷迭香和紫苏汁混合煮的,洒在身上能掩盖气息,还能让靠近的人短暂眩晕,“我带着这个,还有王管家的帕子,不会有事。明日你准时去药圃外接应,若是看到火光亮起,就带暗卫冲进去。”
暗卫知道她主意已定,只能点头,把腰间的短刀递过去:“您拿着这个,防身用。”
入夜后,雨下得更大了,砸在青石板上噼啪作响。苏青芜披着蓑衣,混在送柴的杂役身后,从谢府后门溜了进去——王管家早候在柴房里,见了她,眼眶一红,压低声音:“姑娘,您可得小心,谢大人今晚在书房待了很久,刚去前院赴宴,书房里还留着两个小厮守着。”
他递给苏青芜一套丫鬟的粗布衣裳,又塞给她一个食盒:“就说给书房小厮送宵夜,他们收了我的好处,不会多问。书房左三书架的第三层,有个暗格,里面藏着什么,老奴也不知道,但二小姐说的‘东西’,定在那里。”
苏青芜换好衣裳,提着食盒,往书房走——谢府的庭院很大,假山流水,和记忆里苏家的小院截然不同,却处处透着冰冷的算计。走到书房门口,两个小厮正打着哈欠,见了她,果然没多问,接过食盒就开始吃。
她趁机溜进书房,反手关上门——书房里燃着沉香,空气中却混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苦杏仁味(是母亲纸条里提到的“毒”)。她快步走到左三书架前,指尖划过第三层的书脊——摸到一本《青囊经》(是父亲的旧书,被谢临舟抢来的),轻轻一拉,书架后露出一个暗格。
暗格里放着一个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完整的淮水商道账本(记录着谢临舟多年来私吞商税、倒卖铁料的证据),还有一支沾着黑渍的箭簇(箭簇上的花纹,和拓跋烈肩伤的腐心草毒箭一模一样),最底下,是一封谢临舟写给赵嵩的密信,字迹潦草,写着:“待苏青芜回南淮认罪,便借百姓之手杀之,再嫁祸拓跋烈,届时南北开战,我夺南淮兵权,你掌朔北朝政,共分天下。”
苏青芜攥着木盒,指节泛白——这些,就是洗清苏家冤屈、揭穿谢临舟和赵嵩阴谋的铁证!她刚把木盒塞进怀里,就听到门外传来脚步声——是谢临舟回来了!
“谁在里面?”谢临舟的声音带着酒气,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阴狠。苏青芜心里一慌,快步躲到书架后面——书架后有个小暗角,是父亲以前告诉她的,谢府书房的秘密藏身之处(当年父亲帮谢临舟修书房时,特意留的)。
门被推开,谢临舟走进来,脚步踉跄,走到书架前,猛地把左三书架的书扫落在地,骂道:“苏青芜!你个贱人,竟敢骗我!以为躲去朔北就安全了?等我抓住你,定让你和你那死鬼爹娘一样,死无全尸!”
他的声音里满是怨毒,苏青芜躲在暗角里,指甲几乎掐进掌心——原来,母亲的死、父亲的冤屈,全是他一手策划!她强压着冲出去的冲动,看着谢临舟摔碎桌上的茶杯,骂骂咧咧地走了出去。
等脚步声远了,苏青芜才从暗角里出来,抱着木盒,快步往柴房走——刚到柴房门口,就看到王管家慌慌张张跑过来:“姑娘,快走!谢大人发现书房暗格被动过了,正在搜府!”
她跟着王管家从后门溜出去,钻进雨幕里——雨水打湿了头发,怀里的木盒却被护得严实。跑过巷口时,突然听到一阵哭喊——是个老妇人,被两个地痞按在地上,抢她手里的药包(是给生病的孙子抓的药)。
“住手!”苏青芜想都没想,冲了过去,从药囊里摸出一把紫苏粉,撒在地痞脸上——紫苏粉进了眼睛,地痞疼得惨叫,她趁机拉起老妇人,往破庙跑。
“多谢姑娘……多谢姑娘……”老妇人喘着气,看清她的脸,突然愣了,“你是……苏大夫的女儿青芜?当年我孙子得了急病,是你爹救的!”
苏青芜心里一暖——是父亲的老病患。她扶着老妇人,轻声说:“大娘,明日巳时,您去城南苏记药圃,我有谢临舟害我家的证据,要让大家知道真相。”
老妇人用力点头:“我去!我这就告诉街坊们,当年苏大夫是大好人,绝不可能通朔!”
回到破庙时,天已经蒙蒙亮。暗卫见她平安回来,松了口气,接过她怀里的木盒:“姑娘,证据找到了?”
“找到了。”苏青芜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笑了笑——虽然一夜惊险,但手里握着真相,心里踏实得很。她打开木盒,把账本、箭簇、密信一一整理好,用布包起来,贴身藏着:“明日去药圃,这些就是最有力的证据——谢临舟想毁我名声,我偏要让南淮的百姓,都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伪君子。”
雨渐渐停了,东方泛起鱼肚白。苏青芜换了身干净的素色襦裙,把母亲的紫苏纹银簪重新插进发髻,又摸出拓跋烈给的火折子——外壳的玄狼纹被雨水打湿,却依旧清晰。她想起离开朔北时,他站在码头上说的话:“等你回来,一起煮紫苏汤。”
她一定会平安回去的。
巳时快到了,苏青芜提着药囊,往苏记药圃走——药圃的门虚掩着,里面静悄悄的,她知道,谢临舟的私兵就藏在周围的杨树林里。她深吸一口气,推开大门,走进药圃——地里的紫苏早就荒了,只剩下几株枯黄的枝干,却让她想起小时候,和青湄在这里追着蝴蝶跑的样子。
她站在药圃中央,拿出布包里的账本,高高举起来——远处,陈老郎中带着一群百姓走过来,有当年父亲救过的病患,有苏家商道上的老商户,每个人手里都拿着“证据”:药方、账本、谢临舟强占产业的地契……
杨树林里的私兵冲了出来,举着刀大喊:“抓住苏青芜!”
苏青芜却没怕,她看着围过来的百姓,声音清亮:“大家看清楚!这是谢临舟私吞商税、倒卖铁料、毒杀我爹娘的证据!他说我通朔,可我在朔北,是为了查他和赵嵩的阴谋,是为了救我爹和青湄!”
百姓们沸腾了,纷纷举起手里的凭据,对着私兵大喊:“杀了谢临舟这个伪君子!还苏家清白!”
私兵们慌了,不敢动手——他们也是南淮人,大多受过苏家的恩惠。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是秦峰带着暗卫赶来了!暗卫们拔出刀,围住私兵,大喊:“奉镇北王令,捉拿逆贼谢临舟!”
苏青芜站在人群中央,看着冲过来的秦峰,心里松了口气——她知道,这场仗,她赢了。
她摸出怀里的族玉佩,贴在心口——拓跋烈,我拿到证据了,很快就能回去见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