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文学
一个有智慧的小说推荐网站
墨子公开课小说,墨子公开课章节在线阅读

墨子公开课

作者:刘亚玲

字数:170574字

2025-09-20 11:46:21 完结

简介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充满奇幻与冒险的宗教小说,那么《墨子公开课》将是你的不二选择。作者“刘亚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墨子鲁班的精彩故事。目前这本小说已经完结,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墨子公开课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墨家的兴起与衰落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诸侯争霸,群雄并起。这时候社会的转型需要思想学说做理论指导,诸侯之间的激烈竞争又导致他们极力招揽人才。时代的需要,宽松的学术氛围,孕育了中国最朴素而灿烂的思想文化。一时间诸子兴起,百家争鸣,互相借鉴又互相诘难。讨论的问题之广,涉及的题材之多,发掘的深度之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绝后的。丰富灿烂的文化成果构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框架,而后中国文化两千多年的发展,尽管也受到一些外来文化影响,但总是被中国文化消化和吸收(如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的佛教,唐朝早期开始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基督教,晚清时期开始影响中国的西方思想哲学体系),中国的主流文化还是这个时期奠定的。这期间形成的对后世较有影响的学说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所谓东方人的智慧,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韩国,都离不开这几家的范畴。

墨子正好生活在孔子之后、孟子之前。墨子早年“学儒家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他看到儒家学说的种种弊端,于是自立门户,开创了墨家学派。墨子毕生为之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墨家学说的发扬光大和实施济世而奔走呼号。在其晚年和身后,墨家渐渐成了最有影响的学派,与儒家学说分庭抗礼,并大有凌驾其上之势。以至于孟子哀叹:“墨翟之言盈天下。”荀子更是说:“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韩非也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墨家学说成于道、儒之后,为什么能够异军突起而盛行一时呢?在于它提出了一些当时儒道两家学说没有提出的社会学说和政治方案,如王天下、正诸侯、尚贤能、等贵贱等思想。尤其是它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和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得到了很多小国的支持,反映了广大下层老百姓的呼声。

先秦诸子的学说,主要是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展开的,墨家也是如此。墨子注重品行的完善,认为有四种品行是君子必须具备的: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他认为,君子必须意志坚定,言而有信,言行如一,表里一致,敢于捍卫真理,善于明辨是非,并要经常审视自己。他不但注重本身的修行,还注意到了结交朋友的重要性,说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即我们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墨子跟道家、儒家还有个显著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不但注重言传,还注重身教,身体力行。墨家的人全部葛衣短衫,亲自劳作。墨子不像老子、孔子那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甚至鼓励弟子们以苦为乐。正因为如此,墨子才深知民间疾苦,才对儒家提倡的繁文缛节深恶痛绝。也是这个原因,墨家才迅速得到广大平民的支持,具备广泛的民众基础,成为一时之显学。

但墨家提出的非攻思想,不符合战国时期大一统的趋势。在当时的条件下,不通过战争不可能真正结束分裂而使天下稳定。墨子及其后来的弟子都没有弄清楚,至少没有把这样的观点形成文字:战争,有时也是实现和平的一种手段。因此非攻思想不可能被那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接受。而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流思想所在,因此墨子思想不可能被大国接受。墨子奔走呼号一生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的弟子更是如此,其原因就有非攻不符合那种特殊战乱的年代。

战国时期,墨家内部严格的半军事化的纪律、准宗教式的信仰、慷慨赴死的精神、对大义的执着追求,导致大批弟子在帮助守城时死亡,丧失了大批墨学精英。墨子为劝楚惠王而亲自赴楚,根本不把生死当回事,其后来者亦是如此。

墨子思想在很多地方跟孔子儒家直接针锋相对,一直互相攻击。当儒家成为正一统后,墨家思想就被视为异端,遭到封杀。

在墨子之后,墨家再没有出现一个天才的集大成者,进一步完善其思想,以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要求。而道家先有老子,后有庄子和刘安;儒家自孔子后有孟子、荀子、董仲舒。特别是在西汉初年,国家大治,统治者在寻找治国良策时,董仲舒及时奉上“天人三策”,刘安也献上《淮南子》,而墨家作为当时的显学却在学术和治国思想上无所作为。结果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正式跟皇权结合,成为正统思想,墨家沦为杂家。

西汉初年,游侠成为一种风气。疑为墨家弟子的郭家、朱解之流对民间影响非常之广。加之墨家内部有一套完整的赏罚制度,墨家弟子犯了法,自己处罚,完全不需政府插手。作为封建集权的统治者,怎么可能容忍他人的影响比政府比皇帝还大?又怎么可能容忍有别的组织可以在法外立法?因此汉景帝时开始弹压墨家。到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了主导,郭家、朱解之流又以武犯禁,藐视皇权,杀人于千里之外;更有一些墨家子弟参加了当时的七国之乱。汉武帝震怒之下,先后三次重拳出击镇压墨家。墨家子弟的活动从此走向地下,逐渐衰落。游侠之风也因此衰落,直到大唐才又渐渐兴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墨子学说到了近代又逐渐受到推崇,比如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等。

墨子又是个极端的人……他觉得旧社会整个要不得,非从根本推翻改造不可。所以他所提倡几条大主义,条条都是反抗时代潮流,都带极端革命的色彩。革除旧社会,改造新社会,就是墨子思想的总根源。——梁启超

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孙中山

列宁在苏俄实行的与墨子理论近似,但比墨子的学说更彻底、更深刻、更伟大。——蔡和森

墨翟也许是中国出现过的最伟大的人物。——胡适

除这些引言之外,鲁迅在《故事新编》里,直接赞颂过墨子的言行,也将墨子视为中国的脊梁。

20世纪中国上半叶,当时社会上最具影响的政治精英和文化巨擘,在对墨子的兴趣和地位评价上,章太炎与梁启超,胡适与鲁迅,并没什么不同。中外、新旧思想猛烈碰撞之际,在这些精英人物的心中,老子与佛陀,孔子与基督,墨子与马克思,也没有太大区别。

那时,中国社会的知名学者,没有没谈论过墨子的。就当时的客观情景而言,以往以孔孟为标志的中国传统文化,霎时间,变成了以墨为尊的局面。

这就是近代墨学的复兴。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