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文学
一个有智慧的小说推荐网站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外国篇)[标签:作者]小说在线章节免费阅读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外国篇)

作者:张振鹏

字数:85557字

2025-09-20 11:42:20 完结

简介

口碑超高的亲子家教小说《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外国篇)》,张振鹏是剧情发展离不开的关键人物角色,“张振鹏”作者大大已经卖力更新了85557字,本书完结。喜欢看亲子家教类型小说的书虫们冲冲冲!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外国篇)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1. 卡尔·威特之父老卡尔·威特:早期教育很重要

虽然卡尔·威特的父亲只是一位乡村牧师,但他在教育孩子的思想方法上却有惊人的独到见解。在他还没有孩子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信念——孩子必须从婴儿期开始教育。用他自己的话说,当婴儿出现智力的曙光时,教育就应该开始了。他把儿子培养成了天才少年,而卡尔·威特的名字也成了早期教育的象征。

卡尔·威特(1800~1883),生于德国哈勒近郊的洛赫村,在父亲的教育下,8岁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等6国语言,并通晓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和数学。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812年发表了关于螺旋线的论文,13岁出版了《三角术》一书。1814年4月,14岁的他便被授予了哲学博士学位。16岁时又获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23岁发表《但丁的误解》,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后任教于布赖斯芬大学、哈勒大学讲学。晚年的他有感于父亲对自己成功的教育,写出了《卡尔·威特的教育》续篇,更翔实有力地为其父的教育理念提供了佐证。

老卡尔·威特,乡村教师,对教育富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孩子的教育必须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并用自己的理论实践于自己的儿子,使之成为传奇般的天才。于1818年写成《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该书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的楷模。

重视语言早教

老威特认为,要想尽早发挥孩子的潜能,就必须循序渐进,首先从语言教育开始,这是早期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因为语言是孩子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它,孩子就得不到任何知识。之所以人类能脱离传统的动物界,就是因为人类使用了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语言。

基于这一事实,如果孩子不能尽早掌握语言,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发挥其潜能。所以,尽早让孩子们掌握语言工具是父母的第一要务。他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得多么早也不为过。在小威特刚学会辨别事物时,老威特就教他说话了。他在书中写道:

比如,我们在儿子眼前伸出指头,儿子看到后就去抓它。刚开始由于看不准,所以总是抓不到。当他终于捉到了时,就显得特别高兴,把手指放到嘴里吮吸起来。这时我就用温和而清晰的语调反复发出“手指、手指”的声音。

就这样,在小威特刚有辨别能力时,老威特就拿各种各样的东西给他看,同时用温和而清晰的语调重复东西的名称。不久,威特就能清楚说出这些东西名称来了。

在小威特稍大一点后,老威特就抱着他念餐桌上的餐具和食物的名称,还有身体的各个 部位,衣服的各个部分,屋里的各种物品,房子的部位,院子里的草木及等等所有能引起威 特注意的东西的名称,同时还教他动词和形容词,使他的语汇逐渐丰富起来。

这样的训练需要反复进行,只要老威特一有时间,或小威特玩得有兴趣时候,他就尽可能多地重复前面所学的东西,直到小威特能跟着他毫不费力地说出来为止。教孩子说话,确实不容易。如果不下功夫就收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但老威特却做得非常出色。

在丰富孩子的词汇方面,老威特反对一味采取填鸭式的硬塞,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在这方面,老威特做得很好,他通过与儿子谈论饭桌上的器具、室内的摆设、院子里的花鸟鱼虫等,巧妙地使他掌握新单词的发音和词义。当然,刚开始说的都是非常简单的话,但却每天坚持训练,持之以恒,收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当小威特稍微能听懂大人说话时,老威特就天天给他讲故事。对于幼儿来说,没有比故事更为有意思的了。孩子对世界还一无所知,所以父母应该尽早让他了解这个世界,越早越好。让孩子了解世界最好的途径就是讲故事了。讲故事不仅能扩展孩子的知识面,同时也丰富了他的语汇。老威特不仅让威特听故事,而且还要他自己讲。只有这样,才能完全达到讲故事的目的。

经过这样的教育,小威特在五六岁时就已经轻松地记住了3万多个单词,这个数字的确很惊人。日本的中学生学了5年英语,最优秀的学生也不过是记住了5000个单词,普通学生是3000个左右。可见,早期教育的成效有多么大。

老威特的语言教育法,有一点值得父母注意,那就是他从不教孩子说半截话、方言和土 话。他认为教孩子“手手”、“果果”那一类的话没有一点意义。孩子到了两岁左右,如果父母能缓慢而清晰地向孩子说某个词,一般来说,孩子都可以学会正确的发音。当然,像“手手”、“果果”这样的词发音容易些。但是本来一教就能学会的东西,却故意不教,岂不是很愚蠢吗?

所以,老威特教给孩子的话都是标准的。他清晰地把每一个音发给儿子听,耐心地教他标准德语。如果儿子发音准确,老威特就摸着他的头表扬说:“很好,说得对。”这样一来,小威特就被激起了拼命学习的劲头。结果, 他还在父母怀里的时候,口齿就已经很清晰了。

老威特不让小威特停留在孩子式的表达方式上,而是教他逐步了解和使用复杂的词语,并且力求准确生动,绝不使用暧昧词语。他的信条是,要想头脑变得清醒,就必须掌握清楚明了的词汇。他认为要做到这一点,他自己应该以身作则,力求发音标准,用词规范。

当然,老威特也要求妻子和仆人说标准德国话,严禁说方言。他认为,让威特学会方言是浪费时间。他只允许威特记标准的德语。因为只要记住标准读法,就可以让他毫不费力气地读懂书上写的东西。

老威特的做法应该引起今天父母的深思,因为忙于工作,很多父母只好把自己的孩子交 给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保姆和长辈来看管,孩子整天生活在方言和土话中,在学语言的最佳时间没有学到最佳语言,反而学了一些残缺不全的只言片语,从早期教育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孩子一开始就失败了。

教子点睛:

尽早教孩子学会说话,实际上是需要父母要及早与婴儿说话,要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把语言交往与周围事物的认识结合起来。因为语言是人们接受知识的主要工具,学习语言能增强孩子的记忆,能锻炼发音器官。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