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文学
一个有智慧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林嵩在刘秀军营外等了不到半个时辰,帐内的会议便散了。出来相迎的是邓禹,这位刘秀麾下最年轻的谋士,目光清亮,举止沉稳,一见面便笑着拱手:“久闻齐郡安定,今日得见林公子,果然气度不凡。”

林嵩回礼:“邓先生过誉,晚辈奉家父之命而来,只为互通有无,共商安民之计。”

进了主帐,刘秀正伏案看着地图,见他进来,起身笑道:“齐郡能在乱世中保一方安宁,林太守的才干,秀早已听闻。今日公子前来,定有赐教。”他身着素色战袍,袖口磨出了毛边,眉宇间却带着温润的锐气,丝毫没有胜利者的骄矜。

林嵩呈上齐郡地图与粮草清单,朗声道:“家父言,河北初定,百姓需休养生息。齐郡愿每月调拨粮草三千石、布匹五百匹支援河北,只求萧王约束部众,莫扰齐地商路,让两地百姓能互通有无。”

刘秀看着清单,又看了看地图上林嵩标注的齐郡粮仓与商路,眼中露出赞许:“林太守有心了。秀在此立誓,若有一日能安定天下,必保齐地商路畅通,让百姓安居乐业。”

帐内气氛渐热,林嵩说起齐郡如何安置流民、兴修水利,刘秀听得认真,不时插话询问细节;谈及河北的治理,刘秀感慨道:“河北历经战乱,百废待兴,正需要林太守这样的经验。”

邓禹在旁笑道:“萧王近日正打算推行‘度田’,清查土地人口,齐郡在这方面颇有成效,林公子可否多留几日,讲讲齐郡的法子?”

林嵩正有此意,欣然应允。接下来的几日,他跟着刘秀的部将巡查营地,看到士兵们在空地上开垦荒地,看到官吏们挨家挨户登记人口,连刘秀本人都亲自带着幕僚丈量土地,裤脚沾满泥点。

有天傍晚,林嵩在营外看到刘秀与一位老农蹲在田埂上,手里捏着稻穗说话。老农拉着他的手,指着远处的水渠,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刘秀听得专注,还时不时在木简上记几笔。那一刻,林嵩想起父亲说的“根要深”——这便是最深的根了。

几日后,林嵩准备返程,刘秀亲自送行,赠他一柄佩剑:“此剑随我征战多年,今日送与公子,若齐地有难,凭此剑,河北将士必疾驰相助。”

林嵩接过剑,剑柄还带着体温,他郑重道:“萧王若需助力,齐郡的三万郡兵,随时待命。”

回到齐郡,林嵩将河北见闻一一禀报。林靖听完,抚须笑道:“果然没看错人。”他当即下令,除了每月的粮草,再调派百名农桑能手前往河北,指导百姓耕种。

林墨则带着商队频繁往返于齐郡与河北之间,将齐郡的丝绸、盐铁运往河北,换回战马与皮毛。商队里混着不少林家子弟,他们带回的不仅是利润,还有河北的动向——刘秀击败铜马军,收编数十万降兵,河北根基日渐稳固;更始政权在长安内乱不止,赤眉军大举西进。

“更始要完了。”林靖看着林墨带回的情报,“赤眉入长安,刘玄必败。接下来,便是刘秀与赤眉的较量。”

林嵩主动请命:“父亲,孩儿愿再去河北,助萧王一臂之力。”

林靖点头:“去吧,带上五千郡兵,守住河内要地。记住,乱世之中,守得住百姓,才能守得住天下。”

林嵩领兵出发时,齐郡百姓自发前来送行,有人塞给他一包干粮,有人递上平安符。队伍过处,孩童们追着马车跑,喊着“打胜仗”。林嵩坐在马上,握着刘秀所赠的剑,看着身后的齐郡城郭,忽然明白:林家世代守护的,从来不是一座府邸,而是这方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

河北的风依旧烈,但这一次,林嵩的心中充满了笃定。他知道,林家的船,终于要在时代的浪潮中,扬起新的风帆。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