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重生之回到转业的那天》是一本引人入胜的都市日常小说,作者“骑车飞上天”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本书的主角林禧悦吴雅轩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热爱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
重生之回到转业的那天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出租车停在市委大院附近的路口。林禧悦没有下车,只是隔着车窗,看了一眼那栋威严的建筑。赵建国的奥迪或许就停在某个车库里,无声地散发着权力带来的压迫感。
他让司机调头,去长途汽车站。他需要一种更不引人注意的方式返回省城。
大巴车在国道上颠簸,窗外是飞速后退的农田和村庄。车厢里混杂着鸡鸭的气味和方言浓重的交谈。林禧悦靠窗坐着,闭着眼,看似假寐,脑中却在飞速运转,进行着冰冷的计算。
世界杯爆冷,本金翻涌。
四川长虹稳健拉升,资产膨胀。
ST琼东海等妖股疯狂冲刺,利润以几何级数倍增。
每一次操作,都精准地踩在记忆的脉搏上,将资金这个雪球推向前所未有的规模。
他默默心算着最终的数字。扣除所有税费、交易费用,以及分散到不同账户时可能产生的微小损耗,最终沉淀在他掌控下的资金总额是——
237,658,419.76 元人民币。
两亿三千七百六十五万八千四百一十九元七角六分。
一个在1998年足以令人心脏停跳的数字。许多后来声名赫赫的民营企业,此刻的全部身家也未必达到这个数目。
这笔钱,分散存放在六个不同银行、用不同身份信息开设的账户里(其中部分借用了绝对可靠战友的身份,但控制权在他手中),如同一支潜伏在地下、武装到牙齿的精锐部队,只等待他的一声令下。
巨大的财富带来的不是狂喜,而是一种更深沉的冷静,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未来的极致规划。复仇之路凶险万分,即便成功,前路也必然遍布荆棘。他需要为自己,或许还有未来真正值得守护的人,留下一条绝对安全、超越时代、无人能够追踪和剥夺的退路。
一个名词,从他记忆的最深处浮起——比特币(Bitcoin)。
他清晰地记得,那是在他身陷囹圄的后期,大约在2010年还是2011年,从某个因经济案入狱、喜欢喋喋不休谈论新鲜事物的狱友口中听到的。一种刚刚出现的、虚无缥缈的电子货币,当时一枚的价格仅值几美分,甚至更少,被大多数人视为笑话和骗局。
但那狱友却两眼放光,坚信这玩意儿是未来,说什么“去中心化”、“加密算法”、“总量恒定”,吹嘘着等出去后要挖矿致富。
当时他只觉得荒谬,朝不保夕,谁在乎这些虚拟的天方夜谭?
然而,就在他出狱前的那一两年,关于比特币的喧嚣偶尔也会穿透监狱的高墙。价格开始飙升,几百美元,几千美元……直到他死后那个时刻,一枚比特币的价值竟攀升至数万甚至更高美元的天文数字!
如果……如果能在这个一切尚未开始的1998年,提前布局……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如同野草般疯狂滋长。
但他立刻面临两个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一,比特币要在2009年1月才由中本聪正式提出并开始挖矿。二,即便在2009年后,早期获取比特币也主要通过挖矿或极少数极客间的交易,根本没有成熟、便捷的购买渠道,更别提在1998年。
然而,重生的经历本身就在挑战常理。他既然能回来,那关于比特币的核心——那套加密算法和密钥机制,是否早已存在?只是等待着一个名为“中本聪”的化身在合适的时间将其公之于众?
一个极其大胆、近乎疯狂的构想在他脑中成型。
他不需要等待比特币诞生。他可以直接“创造”它!或者说,提前“定义”它!
他知道比特币的核心特征:基于SHA-256加密算法,总数量恒定为2100万枚,通过私钥掌控……
他不懂那些深奥的密码学,但他不需要懂。他只需要利用自己对未来趋势的绝对把握,以及此刻掌握的巨额资金,来提前布局一个“事实”!
大巴车到站了。省城的喧嚣扑面而来。
林禧悦没有立刻去调查组报到,而是找了一家允许匿名上网、管理混乱的破旧网吧。烟雾缭绕,键盘油腻。他找了个最角落的机位,开机,连接上缓慢嘈杂的拨号网络。
他打开一个空白的文本编辑器,开始撰写一份极其特殊的“遗嘱”和“信托协议”。文字冰冷而精确:
“本人林禧悦,兹自愿将本人名下资金共计人民币贰仟万元整,委托于‘未来守护’(FutureGuard)信托计划。该笔资金之唯一用途,即用于在全球范围内,长期、隐秘、分散地收购一种基于特定加密算法产生的、总储量恒定之数字加密资产(可暂命名为‘比特币’或类似名称)。”
他详细定义了这种“数字加密资产”的核心特征,几乎完全照搬他记忆中的比特币属性,甚至包括了SHA-256算法名称和2100万枚的总量上限。他指定了收购的预期时间窗口(大致从2009年开始,持续数年),并严格规定了收购方式和价格区间(尽可能低价、隐蔽)。
然后,他指定了信托的执行人——并非某个具体的人或机构,而是一个复杂的、由多重密码和条件触发的自动化程序指令集(他凭借前世模糊的记忆和计算机基础,尽力描述了一个逻辑框架)。信托的最终收益,将归属于一个由他设定的、唯一私钥控制的加密数字钱包。
这份文件,与其说是一份遗嘱,不如说是一份穿越时间的投资计划,一份基于对未来绝对预知的、疯狂而超前的指令。
他将其加密保存进数个不同的软盘(这个时代的移动存储设备),并打印出数份纸质版本,上面的关键信息用了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代号和密码替换。
随后,他通过极其复杂的跨国转账流程(动用了多个海外代理账户和皮包公司,得益于他巨额资金的驱动和前世听来的某些灰色渠道),将那两千万人民币,分散注入到几个位于开曼群岛、瑞士的匿名托管账户中,并附上了那份“信托协议”的加密指令。
整个过程耗时数天,耗费的心神甚至超过他在股市上的搏杀。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利用时间差和信息差,在全球金融监管的缝隙中游走。
当他最终完成所有操作,将最后一张软盘和纸质文件藏入省城一个只有他知道的银行保险柜时,他感到一种深深的疲惫,但眼神却亮得惊人。
他并不知道这个疯狂的计划能否成功。也许那两千万最终会石沉大海,也许那些指令会因为技术鸿沟而无法执行。
但这是他基于自身优势,所能做出的、超越时代极限的布局。一枚投向未来整整十年的棋子。如果成功,哪怕只成功一部分,所带来的回报将是不可想象的。
这1万枚“未来比特币”的概念性购买,是他为自己预留的、绝对独立的养老基金。无论今生复仇成败,无论他最终登上多高的位置或是跌落多深的谷底,这笔财富都将是一个无人知晓的终极保障。
做完这一切,他才真正回到了省纪委调查组的驻地。
推开办公室的门,迎接他的是略显异样的气氛。几个同事看他的眼神复杂,有好奇,有探究,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疏远。
孙主任把他叫进办公室,关上门。
“回来了?”孙主任看着他,目光如炬,“家里事处理好了?”
“处理好了,谢谢主任关心。”林禧悦平静回答。
“嗯。”孙主任手指敲着桌面,“这两天,关于你的任职公示出来了。市委纪委纪检监察一室,副主任,主持工作。”
林禧悦微微点头,并不意外。
“年轻有为啊。”孙主任语气听不出褒贬,“不过,小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这次破格提拔,很多人看着。调查组这边,‘博通’的线,阻力很大,几乎寸步难行。你回去之后,那边的工作,更要讲究策略和方法,明白吗?”
“明白,主任。我会谨慎行事,绝不冒进。”林禧悦回答得滴水不漏。
从孙主任办公室出来,他坐回自己的工位。电脑屏幕右下角,邮箱图标在闪烁。
他点开,是一封新邮件。发件人匿名,内容只有一行字,却让他瞳孔骤然收缩——
“小心你身边的人。尤其是……睡在你身边的人。”
冰冷的寒意,顺着脊椎瞬间爬满全身。
他猛地抬头,目光扫过办公室。每个人都在忙碌,似乎无人注意他。
但那条毒蛇,已经将信子,吐到了他的眼前。
战争,从未停止。而最致命的刀,往往来自最意想不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