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重生兵王:马踏》是“马里亚纳向下”的又一力作,本书以陆小北为主角,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都市日常故事。目前已更新383603字,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重生兵王:马踏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连日来的风把城市吹得格外干净,天空蓝得像刚洗过的玻璃。陆小北走进校园,一眼就看见走廊边挂着的“学生信息保护倡议”横幅,红白相间的布条在风里轻轻抖动,像一面小旗子。
“同学们,”班主任在班会上清了清嗓子,“今天我们要重点强调——任何以活动报名为名收集个人隐私的行为,都必须先核实!家长群也绝对不能转发来路不明的链接!”
底下响起稀稀落落的点头声,有几个男生已经开始偷偷传纸条,这种宣讲对他们来说,不出十分钟就会被作业和放学后的篮球赛挤到记忆角落。陆小北却明白,真正能在大家心里扎根的,不是老师在台上念的那几条规则,而是每个人桌上那张A5纸大小的“安全上网小手册”。
这张小手册设计得特别贴心,正反两面,一面写着“该怎么做”,一面写着“为什么要这么做”。没有生硬的“必须”“禁止”,只有通俗易懂的“建议”和真实发生的“案例”。
“嘿,”后排的王浩宇举着手册晃了晃,“我妈看了肯定会说‘我们家孩子什么都不懂,能看懂这个?’”
陆小北回过头笑了笑:“那咱们这张纸,就是让大家从‘什么都不懂’变成‘懂那么一点点’的开始。”
午休的时候,信息科陈老师抱着一摞印好的海报走进教室,眼睛里闪着光:“谢谢大家!特别是陆小北同学!这些海报我打算贴到走廊公告栏和门卫室,让更多同学看到!”
“我去贴!”“算我一个!”几个平时爱跑爱跳的体育委员立刻举手,连最安静的语文课代表都跟着点头:“我帮您整理海报吧,陈老师。”
就在这时,教室的电话突然响了。陈老师接起电话,听了几句后,把话筒递给陆小北:“小北,有媒体想采访你,说是做校园安全专题的。”
陆小北接过电话,礼貌地说:“您好,关于学生信息保护倡议的事情,我们陈老师最清楚了,您可以和她聊聊。”说完,他把电话递回给陈老师,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的笑。
挂断电话,陆小北在心里悄悄调整了自己的节奏——就像长跑时遇到上坡,不能硬冲,得把速度降下来,保持均匀的呼吸。现在的情况也是一样,得“降温”,降到一个适合长久发展的速度。
下午的体育课上,陆小北没有像往常一样冲在队伍最前面,而是不紧不慢地跟在第二梯队里。他感受着自己的呼吸,就像拉着一根松紧刚好的橡皮筋,每一步都踩得稳稳的。跑完一圈,他在心里默默总结:步频、心率、脚掌触地的角度,这些细节都得记下来。
“陆小北,帮我搬下标枪吧!”体育老师喊了一嗓子。
“好嘞!”陆小北小跑着过去,一根一根地把标枪摆得整整齐齐。阳光从窗格子里漏进来,照在标枪的金属尖上,亮得像星星在眨眼睛。他忽然想起那天在书店遇到的“棒球帽男”——那个人走路时脚掌外侧着力偏多,这种步态长跑时很容易崴脚。
“看来以后得学点儿运动生物力学。”陆小北在心里暗笑,“说不定能给‘步态识别’多补充点样本。”
傍晚放学,班主任叫住他:“小北,咱们学校公众号想再写一篇关于你的报道,你昨天的演讲反响特别好!”
陆小北想了想,认真地说:“老师,如果是写制度和流程的建设,我可以出镜配合;但如果是写个人故事,能尽量不突出我吗?”
班主任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点头:“行,听你的。”
这可不是陆小北矫情,而是他早就想明白的策略——把聚光灯让给“制度”,比让它照在自己一个人身上要有意义得多。聚光灯照久了会发烫,而制度却能像小太阳一样,长久地发光发热。
回家的路上,天边只剩一道淡淡的霞光。小区门口的张保安笑着和他打招呼:“小北放学啦?今天又帮老师做事了吧?”
“是啊,张叔。”陆小北笑着挥挥手,玻璃门里映出他的影子——瘦瘦的,背着书包,和其他放学回家的孩子没什么两样。
进了电梯,陆小北盯着不断跳动的楼层数字,脑子里却像放电影一样过了一遍今天的“进度条”:
外包接触:已经进入“处置中”;
白通道:一切稳定;
校园舆论:成功把热度引向了制度建设;
家庭安全:还得继续加固;
学业与体能:按原计划稳步推进。
“小北,”晚饭时妈妈放下筷子说,“社区要组织家长讲座,主题是‘网络安全与防诈骗’,你爸爸还说要推荐你去当小老师呢!”
“别别别,”陆小北赶紧摆手,“我坐在台下当听众就行,陈老师讲得比我好十倍!”
讲座当天,陈老师果然没让大家失望。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网络安全知识讲得头头是道。台下的家长们都听得特别认真,有的拿笔记录,有的举着手提问。
“陈老师,”一个妈妈皱着眉问,“要是孩子在网上遇到陌生人搭讪,该怎么办啊?”
“先别急着拉黑或者害怕,”陈老师笑着说,“可以先问自己三个问题:对方是谁?想让你做什么?这么做有没有代价?比起‘立刻拉黑’,更重要的是记住——绝对不能交出自己和家人的信息!”
讲座结束后,家长们围在陈老师身边不肯走,有的请教具体方法,有的分享自己遇到的诈骗经历。一位穿制服的警察叔叔拍了拍陆小北的肩膀:“小朋友,你提的那些建议真不错!”
“叔叔,那些都是陈老师教我的,我还在学习呢。”陆小北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那天晚上,陆小北在自己的小黑板上,把“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四个圆圈画得更清楚了。他把它们画成齿轮的样子,每个齿轮都咬合在一起,各自转着自己的节奏。而他要做的,就是在自己这个小齿轮上,多涂一点润滑油——让一切都能更顺畅地运转,而不是卡住。
陆小北翻开那本课外书,在“联合制胜”的章节旁边写下几行字:
个体:自律是最好的保护盾;
家庭:安防和沟通一样重要;
学校:制度比口号更有力量;
社区:协同才能覆盖更多角落。
房间里的台灯暖融融的,像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按住了窗外的夜色。偶尔有汽车呼啸而过,声音不大,却能让陆小北从思考中清醒过来。
他放下笔,站起来做了二十个深蹲,又做了十个俯卧撑。虽然有点累,但感觉特别舒服——呼吸顺畅,心跳平稳。他知道,在未来的路上,光靠聪明的脑袋瓜是不够的,还得有强壮的身体才能跟上。
临睡前,陆小北在便利贴上写了一张“今日自检单”:
热度是否成功引向制度?是;
是否暴露了不必要的信息?否;
学习与训练节奏是否保持?是;
是否被情绪影响判断?否;
有没有新的风险出现?暂时没有。
他把便利贴贴在小黑板最底下,就像给自己打了一个“今日完成”的小印章。
关上台灯前,陆小北轻轻拨了一下抽屉里的小陀螺。陀螺发出嗡鸣声,在书桌上稳稳地转着。这声音让他想起白天在操场上感受到的风——风吹得稳,步子才能走得稳,心也才能跟着稳。
“以退为进,不是退缩,是把节奏交给时间。”陆小北在心里对自己说。
窗外,夜色正浓。家在身后,学校在前方,整座城市都安静地沉睡着。陆小北躺在床上,嘴角带着微笑,心里的“小地图”又悄悄更新了一次。
明天,又是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