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文学
一个有智慧的小说推荐网站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最新章节,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章节在线阅读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作者:我爱洋芋

字数:404451字

2025-09-05 10:48:43 连载

简介

口碑超高的抗战谍战小说《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王林是剧情发展离不开的关键人物角色,“我爱洋芋”作者大大已经卖力更新了404451字,本书连载。喜欢看抗战谍战类型小说的书虫们冲冲冲!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浓重的硝烟混合着血腥气,在通道城南的战场上久久不散,如同给这座刚刚经历血火洗礼的小城蒙上了一层悲壮的灰纱。火光摇曳,映照着战士们疲惫却坚毅的脸庞,也照亮了堆积如山的缴获武器和垂头丧气的俘虏群。王林站在残破的城垛上,目光扫过这片惨胜的狼藉,最终停留在被郑水生和张红土押解过来的桂军23团团长周祖晃身上。这位不久前还志得意满的团长,此刻脸色灰败,军装沾满泥土,一条手臂裹着渗血的绷带,眼神里只剩下茫然与挫败。

“押下去,严加看管,特别是团部那些军官,分开拘押。”王林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的视线随即投向那台被几名战士小心翼翼抬着、闪烁着冰冷金属光泽的军用无线电收发报机,疲惫的眼底终于燃起一丝灼热的光芒。联系中央的希望,就在眼前了!

“老钟!”王林转头,对匆匆跑来的钟光邦道,“电台!立刻在指挥部旁边找一间最坚固、最干燥的屋子安置!派最可靠的战士守卫,没有我和参谋长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密码本由你亲自保管,务必万无一失!”他的语气凝重至极,深知这东西的价值远超一个团的武器。

“是!营长放心!”钟光邦重重点头,脸上也带着激动。他立刻指挥人手,像护送易碎的珍宝般将电台抬走。

“参谋长,”王林看向身旁同样满身硝烟的王光道,后者正凝望着城内临时救护点传来的压抑呻吟声,“伤亡统计和俘虏清点要快。重伤员……尽最大努力救治,不分敌我。牺牲的同志……”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登记好姓名、籍贯,暂时……就地妥善安葬,做好标记。”每一笔牺牲,都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

“明白。”王光道声音沉重,“初步看,我们牺牲了四十八个好同志,重伤二十二个,轻伤三十。桂军那边,死伤也有三百多,投降的超过八百……这摊子,太大了。”他看着城下黑压压蹲着的俘虏群,眉头紧锁。

王林顺着他的目光望去,那八百多双眼睛里,有恐惧,有麻木,也有刚刚被炮火震散的凶悍残存。再想到城内听说红军又打了胜仗,正蜂拥而来报名参军的穷苦百姓(已有近百人聚集在县衙外),一股巨大的压力瞬间袭来。加上原有的核心部队,总人数已逼近一千五百!一支庞大的队伍,却像一锅成分复杂、尚未融合的生米。

“不能再拖了。”王林的声音斩钉截铁,“原定今夜出发必须推迟,我们至少需要一天来处理这个烂摊子,让战士们喘口气,处理伤口。但整合,是当务之急!明天日落前,必须开拔!目标不变,西进贵州!”

“一天?整编上千人?还要做思想工作?”王光道觉得这近乎不可能。

“必须做到!”王林眼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核心思路就一个:精兵简政,骨架带肉!我们的核心战斗力量——三个步兵连、警卫排、炮排,必须保持纯粹和高度机动性、战斗力,他们是矛头!新加入的,无论是转化的俘虏还是参军的百姓,统统编入辎重营!”

“辎重营?”王光道眼睛一亮,明白了王林的意图。

“对!辛苦参谋长兼任辎重营营长!”王林看着王光道,“这个营,平时任务就是运输物资、看管非战斗人员(包括重伤员、未来可能的家属)、进行高强度、持续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基础军事训练!非到万不得已,绝不上第一线战斗!把他们从战斗序列里剥离出来,既减轻主战部队的拖累,又能慢慢消化改造。”

“好主意!”王光道精神一振,“这样主战部队就能轻装快进!可……这辎重营近千人,管理、教育、防止哗变,压力可不小。”

“所以需要一场火!”王林的目光投向俘虏营,“就在今夜!趁热打铁,开诉苦动员大会!周志明同志是块好钢,让他带头!把阶级仇恨的烈火,烧得更旺些!愿意跟我们走的,欢迎加入辎重营接受改造。想回家的,发路费,让他们走!罪大恶极的顽固分子,”王林眼神一冷,“甄别出来,按政策处理,但要快,要准!”

“明白!”王光道和周志明(已走过来)同时应道。周志明脸上带着一种使命感,他知道自己角色的关键。

“至于主战部队的补充,”王林继续部署,“从原有各连和这次战斗中表现极其突出的战士中,抽调四十名政治坚定、军事过硬、有管理潜力的骨干,担任辎重营的班排长。同时,从愿意加入的俘虏和新兵中,挑选最精壮、思想最倾向我们的两百人,补充到三个步兵连,填补通道血战的损失,保持每个连约160人的满编战斗力。其余全部归入辎重营。”

“是!”陈阿海、黄木生、周志明(作为三连长)齐声领命。能从新人里挑好苗子补充战斗骨干,他们求之不得。

“刘根胜,你的炮排是宝贝疙瘩,想办法把桂军的炮兵都转化到你们排,转化够,我让你当炮连连长,抓紧时间熟悉新缴获的炮和炮弹!”

“郑水生、张红土,警卫排、侦察排保持建制,你们是营里的眼睛和拳头,需要绝对可靠!”

“是”

“老钟,你的担子最重!后勤、医疗、电台、密码本,还有即将到来的庞大辎重营的物资管理,千头万绪!整合缴获的所有物资,能带的尽量带走,尤其是药品、弹药、粮食、银元。在通道县最后采购一批耐储存的干粮、盐巴、草鞋。骡马统一调配给辎重营使用。”

“林火旺,就在辎重营任连长!协助你工作,你要配合好参谋长,管理和辎重营。”

一道道命令清晰下达,指挥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指挥所外,很快响起了不同于厮杀声的另一种喧嚣。篝火旁,诉苦大会如火如荼。一个原桂军老兵捶胸顿足,哭诉保长逼死老父;一个刚参军的年轻佃农,控诉地主夺田霸妻…血泪的控诉点燃了压抑的怒火,周志明站在高处,以亲身经历高声疾呼,将军阀的腐败、长官的克扣、打内战的荒谬与红军的理想对比,字字铿锵,引起巨大共鸣。“参加红军!打土豪分田地!”“跟共产党走!”的口号声浪此起彼伏。火光映照着一张张被泪水、愤怒和新生希望冲刷的脸庞。

甄别登记处排起了长队。领大洋遣散者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人选择留下。王光道和抽调来的连排骨干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初步编组,将六百多人的庞大人群按体力、初步表现划分成若干个辎重大队、中队,指定临时负责人(优先选择有组织能力的早期转化骨干或积极的新参军骨干),宣讲最严厉的行军纪律。

负责登记的钟光邦和林火旺忙得满头大汗。钟光邦扶了扶用麻绳固定的眼镜,声音嘶哑却清晰:“乡亲们!红军欢迎穷苦人!但咱们是去打仗,追赶大部队,要爬山涉水,要流血拼命!身体弱的、家里实在离不开的,先缓缓!有力气、不怕死的青壮,来这边登记!”

林火旺则拿着个小本子,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快速记录着姓名、年龄、籍贯、特长。他黝黑的脸上带着笑,不时拍着报名者的肩膀:“好!是条汉子!……会编草鞋?好手艺!咱们队伍正缺!……扛过活?力气大?好!”

经过初步筛选,近一百名身体相对结实、意志坚定的青壮年被挑选出来。他们大多衣衫褴褛,眼中却闪烁着新生的光芒和对未来的憧憬,乱哄哄地站在一旁,好奇又敬畏地看着那些正在整队、擦拭武器的红军老兵。

与此同时,在城西临时划出的俘虏营区,气氛更加凝重而深刻。八百多名桂军俘虏被集中起来。王林、王光道亲自坐镇,各连指导员和骨干战士深入其中,一场规模空前的“诉苦大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没有高台,没有讲稿。王林就站在俘虏中间,声音不高,却像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兄弟们!你们昨天还在为谁卖命?为周祖晃?为廖磊?为白崇禧?还是为南京城里坐轿子的老爷们?他们给你们什么?克扣的军饷?当炮灰的命?死了连口薄棺材都没有!”

他的话像火星,瞬间点燃了积压已久的怨愤和痛苦。一个满脸横肉、手臂缠着绷带的原桂军老兵猛地站起来,声泪俱下:“长官说得对!我爹就是让催粮的税警活活打死的!就欠了两块大洋啊!我妹子……”他哽咽得说不下去,蹲在地上抱头痛哭。

“我老家闹饥荒,保长家的粮仓堆得冒尖,我娘饿得吃观音土……肠子都胀破了啊!”另一个瘦小的俘虏捶着地面嘶吼。

“在桂军五年,老子一个铜板没见着!全让狗日的营副吞了去嫖去赌!受伤了不给治,硬挺着等死!”又一个老兵红着眼睛控诉。

悲伤、愤怒、绝望的哭诉此起彼伏,汇成一股撼动人心的洪流。阶级的压迫,旧军队的黑暗,个人的血泪史,在“红军官兵平等”、“为穷人打天下”的鲜明对比下,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王光道适时地引导着,将个人的苦难引向对旧社会、旧军队制度的控诉。

“愿意留下来,跟我们一起干革命的,打碎这个吃人世界的,站到左边来!想回家的,红军发路费,两块大洋,绝不食言!”王林的声音在哭诉声暂歇时响起,斩钉截铁。

短暂的沉默后,人群如同开闸的洪水般涌向左边!六百多名桂军俘虏,包括许多轻伤员,眼神中曾经的迷茫和恐惧被一种找到归宿的狂热所取代,高高举起了手。只有少数年纪过大、伤势过重或顾虑极深的人,默默地走向右边领取路费。

看着左边那黑压压、群情激昂的六百多人,再看看旁边那近百名摩拳擦掌的百姓新兵,王林和王光道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震撼与欣喜交织的光芒。兵员,这支队伍最宝贵的血液,从未如此充沛!

命令迅速下达。钟光邦、林火旺立刻从登记处抽身,带着原辎重排的老兵们开始行动。场面虽然庞大而纷乱,但在系统无形的“三倍增益”下,组织的效率极高。百姓新兵和那六百多名转化桂军俘虏被迅速打散、混合编组。

“你,你,还有你!编入运输一队!负责骡马大车!”

“你们几个,会点木匠活的?去修理队!”

“有力气的,过来!加入人力搬运队!”

“当过兵的?会用枪的?好!编入辎重营警卫连!”

“识点字的?太好了!营部需要文书!”

钟光邦展现出惊人的组织才能,拿着简陋的名册,声音洪亮地分派任务,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林火旺则带着人清点刚刚缴获和采购的大量物资——粮食、药品、弹药、被服、工具,以及从桂军那里缴获的驮马、大车,为辎重营的运转准备家当。

仅仅大半天功夫,一个规模庞大、架构初成的辎重营便出现在通道县城内。人数严格按照王林要求,编足580人。 营部由王光道兼任营长,钟光邦任副营长兼后勤总管,林火旺任营部军需主任。下设:

多个运输连/队(骡马、大车、人力)

一个加强的警卫连(负责保卫辎重安全)

修理队

炊事队

医疗分队(并入原营医疗队部分人员)

营部直属队(文书、通讯等)

虽然人员也多是新兵和转化兵,但装备不精良(根据三营标准连同样有三个基础连,装备弹药一致),整个营充满了新生的朝气和一种找到组织的归属感。王光道站在临时搭起的营部门前,看着这支由自己亲自兼任营长的特殊部队,肩上的担子沉甸甸,心中却充满了开辟新路的豪情。

夕阳西下,将通道古城染成一片血色金黄。三营主力(战斗部队)已在陈阿海、黄木生、周志明、郑水生、张红土、刘根胜等骨干带领下,集结完毕,战士们检查着武器弹药。在他们身后,是规模同样庞大、由骡马大车和背负行囊的新兵组成的辎重营。

城内,钟光邦和林火旺则忙得脚不沾地。物资被分类打包,打上标记。匠人被紧急找来加固担架,骡马被套上大车。医疗队的护士们在微弱灯光下为重伤员更换最后的敷料。陈树湘和程翠林被安置在特制的、带有简易减震支架的担架上,虽然依旧虚弱,但眼神已恢复清明,默默关注着外面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陈树湘看着王林匆匆进来汇报整编方案和行军计划,艰难地点了点头,嘶哑地吐出两个字:“…甚好……”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