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本于农,务兹稼穑。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
天边,第一缕朝阳如同金色的丝线,缓缓从山间跃出,洒在了村塾的屋檐上。
读书声,在静谧的清晨显得尤为响亮。
苏正在村塾中已经上了两年学,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勤勉的态度。
两年来,他从未有过一次耽误学业的情况。
吴裴文对苏正的表现惊叹不已。
苏正对于书本知识的领悟能力极强,往往只需稍稍提点,便能心领神会。
而且,他还有许多自己的想法,总会提出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
如今的苏正,无论是习字或是背书,都远超同龄人。
即便是比他先上学的大龄段孩子,也常常不及他。
这让吴裴文先生一下就来了精神。
他教书多年,不仅是村塾,镇上和县里他都待过。
像苏正这样天赋异禀的学生,他还是第一次遇到。
陈秀看到儿子如此努力,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方向。
这两年来,她更加勤奋地操持着生活。
农闲的时候,她不但会去镇子上找一些绣活,换得一些银钱。
她还会给一些富户洗衣服,补贴家用。
她心中想着,绝不能让儿子,因为家里的原因,在求学的路上有丝毫的阻碍。
这日,苏正用过简单的早饭,便朝着村塾赶去。
他有一个困扰已久的问题,需要请教吴先生。
他必须早点去,不能耽误上课的时间。
正当他刚准备跨进院门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
一辆华丽的马车映入他的眼帘。
苏正停下脚步,静静地站在一旁,等着马车过来。
马车缓缓停下,车门打开,从里面出来一人。
苏正一看,满脸惊讶,这不就是两年前送自己书的书局老板吗?
李明远也看到了苏正,两年时间,苏正又长高了不少,身形愈发挺拔。
他只是觉得眼前的小孩有点眼熟,一时间并没有想起来是谁。
“大叔。”
苏正礼貌地走上前,双手作揖行礼,动作娴熟,透着一股真诚与恭敬。
“爹。”
这时,一个甜美的声音从车里传来。
李莹从车里探出头来,眼睛一亮,惊喜地喊道:“小哥哥。”
这下李明远总算想起来了,这就是两年前,他在这里送书的那个小孩。
没想到,两年时间,他已经长这么高。
女儿居然还能认出他来。
“小哥哥,你还没有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呢。”
李莹说着又要准备下车。
后面的老妈妈赶紧伸手阻拦,心中暗自着急:小姐的绣鞋要是在这泥巴地里一踩,还不全脏了。
“苏正。”
这个小女孩还是那么好看,两年过去,脸上的婴儿肥褪去了不少,但依旧肉嘟嘟的,像个瓷娃娃。
苏正现在上了两年学,知道“非礼勿视”的道理,只看了一眼就转开了脸。
“原来你就是苏正。”
这个名字李明远可不陌生,他跟吴裴文相识多年。
他根本不需要亲自送货。
他只是借送书的机会,把女儿带出来透透气,顺便跟好友叙叙旧。
这两年,可没少听吴裴文提起苏正。
每次都是赞不绝口,把苏正夸上了天。
原来就是眼前这个小少年。
李明远一下子就来了兴致。
“你不是说,有机会就帮我照看我家莹莹吗?现在叔叔就需要你帮忙,我进去给你们先生送东西,你先帮我看着她一会儿,可好?”
苏正想着今天时间还早,就点头应了下来。
只是他心里有些犯难,不知道该怎么照顾这位娇贵的小姐。
而且这小姐身边有下人一直跟着,下人也并不让她下车。
“好啊好啊。”
李莹拍手笑道,然后她又伸出小手:“小哥哥,抱。”
又来了,苏正感觉好不自在,脸上泛起一抹红晕,身体也不自觉地紧绷起来。
李明远看出了苏正的窘迫,小小年纪顾虑倒是挺多。
他走上前,伸手轻轻抱起女儿放在地上。
漂亮的裙边直接触到了地面。
后面的老妈妈眉头皱了起来,但老爷都不说什么她也不敢多言。
李明远跟李莹却浑然不觉。
李莹就像一只欢快的小狗,在苏正看来就跟小时候的白羽一样。
她跑过来直接拉住苏正的手。
苏正身体僵硬,没有动作。
在村里,小女孩们可没有这样来拉自己手的。
“我们到那边石头上去看书。”李莹说着,转身吩咐:“王妈妈,帮我把书拿过来一下。”
这下苏正诧异了,这个小女孩还会看书,看她样子也不是一时兴起的,应该是平时就喜欢看书。
李明远也不管他们,让长生搬着东西走进了村塾。
苏正被李莹拉到旁边的石头边。
这块石头,是原来修村塾的时候剩下的。
放在门口,被大家当一个长凳,现在石头表面已经被磨得很光滑。
王妈妈赶紧拿来软垫,李莹坐下,她仰头看着苏正,甜甜地说道:“苏哥哥,坐啊。”
苏正被她这句“苏哥哥”叫得满脸通红。
在村子里,可没有人这么叫他。
他小心翼翼地坐在旁边,特意留了一段距离。
感觉旁边的女孩,慢慢向自己靠近,苏正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也不敢动。
李莹看了一眼自己垫着的软垫,便把它拿起来递给王妈妈,也像苏正那样直接坐在石头上。
“小姐,石头寒凉,又很硬……”
“王妈妈你到车那里去等我吧。”
王妈妈无奈,只好站到车旁边去,眼睛却紧紧盯着这边,生怕小姐有什么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