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文学
一个有智慧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5

那五万块钱,我没有挥霍。

它像一颗火种,在我冰冷的心底重新点燃了什么。不是希望,希望太奢侈。是狠劲,一种对自己,也对未来的狠劲。

我搬出了自助银行,在学校附近租了个最小的隔间,只有一张床和一个桌子。剩下的钱,我分成三份:一份交学费,一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最大的一份,我留作了“种子”。

凭着那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和关键时刻总能“蒙对”重点的运气,我以碾压式的成绩拿到了最高额的奖学金,顺利进入了这所顶尖的大学。专业,我选了计算机。

那个由矿泉水瓶编码引出的神秘论坛,让我隐约感觉到,代码和算法,或许才是驾驭我这种“运气”的最好载体。

大学里,我像个异类。不参加社团,不结交朋友,所有的时间不是在图书馆啃那些艰深的源代码,就是在外面寻找能快速积累资本的机会。

股市、期市,我都用小额资金试过水。很奇怪,当K线图在我眼前展开时,那种感觉又会浮现,指引我在某个低点买入,在某个看似毫无征兆的高点抛售。资金像滚雪球一样,缓慢但坚定地增长着。

学校里搞创新创业大赛,奖金丰厚。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路演那天,台下坐满了教授和投资人。好几个团队的项目光鲜亮丽,PPT做得炫酷,讲的都是当时最火的O2O、社交电商。

轮到我了。我的项目很简单,甚至有些简陋——一个基于特定算法的本地化即时信息筛选与推送工具。初衷只是为了帮我自己高效地获取兼职、二手交易这类零散但有价值的信息。

我讲得干巴巴的,远不如前面的团队有激情。台下,好几个投资人已经开始摇头,交头接耳。我看得出,他们觉得这玩意儿太小众,没想象空间,就是个技术宅的自嗨。

就在评委席上那位最有分量的李教授准备开口,看样子是要提出质疑时,我放在演示电脑旁的手机屏幕忽然亮了一下,是一条无关紧要的新闻推送。

但就在那一瞬间,我脑子里像是有一根线突然接通了。没等李教授发问,直接切掉了PPT,调出了工具的后台核心代码界面,指向其中一段关于信息权重计算的模块。

“各位老师,”我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当前所有的推送逻辑,要么基于热度,要么基于用户显性标签。但噪音太多,效率低下。我的算法核心在于,通过各种维度动态权重分析,捕捉那些被主流渠道忽略,但对特定个体具备高价值的‘弱信号’信息。”

我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意外地发现李教授的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里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比如,”我举了个例子,“它能帮助一个小餐馆老板,提前三天捕捉到周边即将举办大型活动的‘弱信号’,从而精准备货。而不是等活动通知满天飞了才反应过来。”

我看到李教授轻轻点了点头。

后续的提问环节,我应对得异常流畅。那些关于技术实现、市场壁垒的问题,我仿佛早就知道了他们会问什么,答案几乎是脱口而出。

甚至,我偶然提到的一个技术难点解决方案,恰好与李教授正在研究的某个课题方向不谋而合。

路演结束,我拿到了大赛的一等奖。

更重要的是,散场后,李教授特意留了下来,找到我。

“陆昭同学,”他看着我,目光带着欣赏,“你的想法很独特,尤其是对‘弱信号’价值的洞察。有没有兴趣跟我做点更深入的东西?我有个老朋友,正好在找有潜力的早期项目。”

那一刻,我知道,我抓住了。

不是靠卑躬屈膝,不是靠摇尾乞怜,而是靠我自己都尚未完全理解的“运气”,和我玩命学来的硬核知识。

我拿到了那笔关键的天使投资,数额远超比赛奖金。我注册了自己的公司,租了一个小小的办公间。

站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我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

被赶出家门的那个雨夜好像还在昨天,冰冷刺骨。

但现在,我站在这里。

我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那五万块的火种,已经点燃了真正的火焰。

属于我陆昭的路,终于在我脚下,铺开了。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