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过夺去的可是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啊。
她体内的灵韵不仅可以帮助人提高修为,达到境界上的突破,还可以抵御百毒。黄蓉一直都好好养护,本来是要献给靖哥哥的,现在却稀里糊涂的给了杨过。
想到这,黄蓉就怒火中烧。生气归生气,她什么都做不了,还要和他一起吃饭,强颜欢笑。她从来没有这么窝囊过。
黄蓉手里唯一的牌就是那块手帕。这帕子是两人做游戏的时候,那人拿来蒙住自己的眼睛的。
靖哥哥,呸,那恶贼就拿出一块手帕蒙在自己的脸上,黄蓉在话本上看到过这种图像,说是可以提高情趣,就没有反对。
现在想想,这就是那小贼故意的。他是担心他的行为被自己发现,才拿这劳什子蒙住自己的眼睛。
那恶贼走的时候,带走了所有的东西,唯独忘了那块手帕,因为那块手帕,当时就蒙在自己的脸上。
对于这唯一的证据,黄蓉却不能拿出来。
目前为止,三人的表现都是无懈可击。那块帕子拿出来,又能怎么样?
除了让那人更加愉悦之外,对自己没有任何帮助。
而且靖哥哥和芙儿问起这事,该怎么回答?
还靖哥哥呢,靖哥哥这块木头,根本就不会问。最多就是郭芙这没心眼的家伙会问,这帕子从何而来。到时候一样没法回答。
被称为女中诸葛,黄蓉此时此刻,却一点办法没有。只能暗中观察,希望从三人的表情变化中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一顿饭吃完,三人都没有什么明显的问题。
这让黄蓉很是沮丧,这人一定在偷笑,笑蓉儿无能。
蓉儿啊蓉儿,你什么时候,如此狼狈过?
黄蓉不是郭靖,一生光明磊落,讲究江湖大义。她就是一个小女人,还是东邪黄药师的女儿,身上也不免有邪气。她奉行的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
她暗中握紧手指发誓:不管昨晚那人是谁,一定要找到他,杀了他。
如果找不到,左右都是这三个人,就把他们都给杀了。
武家兄弟是南帝一灯大师的徒孙,他们老子武三通都不是自己的对手,更不要说两个黄口小儿了。
至于杨过就是根废柴,黄蓉要杀他们三个是易如反掌。
这当然是最后的办法,黄蓉虽然狠毒,却不是无情之人。如果能找出真凶,也不会对故人之子痛下杀手的。
之后的日子里,一行人又继续旅行。黄蓉继续试探他们,都没有查到蛛丝马迹。
有心事的黄蓉,也没精神旅行了,终日郁郁寡欢。
有一次,中午吃饭的时候,郭芙叫店家多了一个烧鸡。这烧鸡色泽金黄,让人垂涎欲滴。却让黄蓉想起那天晚上的事,让黄蓉一阵倒胃:怎么有烧鸡?
不会是杨过这臭小子,故意恶心自己吧?
得了便宜还卖乖,当真以为我拿你没办法?你这样整,就不要怪我心狠手辣了。
黄蓉握紧拳头,看向杨过,杨过似乎是在故意躲着自己的目光,这让黄蓉更加确信,这烧鸡是杨过故意恶心自己。
这时候,郭芙笑着说:“娘,这是女儿特地为你叫的。”
不是杨过安排的,黄蓉苦笑:真是个大孝女,不枉我养你十六年。
那天晚上的奸贼没有找到,还要被羞辱一番,黄蓉别提有多窝火了。
吃完饭,杨过回到自己的房间。想起黄蓉想吃了自己,又拿自己没办法的样子,让杨过很是受用。
这种感觉也就一瞬间的事,很快就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内疚。这可是敬爱的郭伯伯的女人啊,你偷吃就算了,心里还幸灾乐祸,你还是人吗?
。。。
杨过其实是很有武学天赋的,可习武不是闭门造车,要有专门的人来教。
在武道大陆,要么是父母会些武功,亲自教习,要么是花钱聘请师父来教。
杨过生下来,爹就死了,母亲穆念慈独自把杨过拉扯大。她原本就是杨铁心收养的义女,跟着杨铁心卖艺为生,也没什么积蓄,自然请不起师父,只能是自己亲自教杨过些皮毛。
那时候,杨过还小,也没学什么高深武功。即便是想教,穆念慈也不会。
十一岁那年,穆念慈也死了。临死前,她让杨过去桃花岛找郭靖黄蓉夫妇,好跟着他们学点武功。
杨过却不想过寄人篱下的日子,就没有去。杨过就成了二流子,过着坑蒙拐骗的生活,自然也没有办法学习高深的内功心法。
灵韵在杨过体内,并没有很好的引导,有时候还是会腹痛。
白天要和黄蓉、郭靖演戏,不能露出马脚,杨过只好在晚上抽时间来修炼。
杨过因祸得福,提高了不少的修为。一个月的时间,让杨过气血通畅,充满了力量。和刚见到他的时候,不可同日而语。
杨过的气色那么好,黄蓉更加疑心那天晚上的人就是杨过,吃饭的时候,她假装关心杨过,还给杨过夹了一筷子菜:“过儿你正在长身体,多吃点。”
这是穆念慈死后,第一次有中年妇人给杨过夹菜。
黄蓉是一代女侠,长的端庄大气,又不失妩媚。他们还有身体的接触,让杨过从男孩变成男人,杨过对郭伯母有着复杂多变的情感。
一方面他觉得对不起郭伯伯,一方面他确实喜欢郭伯母那妩媚多姿的身体,他更担心东窗事发后被两人合力五马分尸。
这次黄蓉主动的关心,让杨过受宠若惊。
刚要说:“谢郭伯母。”就听到黄蓉说:“过儿最近气色不错。”
啊,气色不错?
杨过立刻警觉起来,心说:郭伯母这是什么意思?
郭伯母度让给自己的灵韵,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每天在杨过体内乱窜,杨过每天都要花好几个时辰,来克制它。
每次练功之后,都觉得气血通畅,浑身充满了力量。
难道是这几天练功练的?
如果那样的话,岂不是露出了马脚?

小智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