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未然离开后的第三天,生活仿佛被强行按下了“正常”键。
那台被A.R.I.S修好的笔记本电脑运转流畅,屏幕光洁如新。银行卡里那笔五千块的“兼职预付款”安然躺着,兼职平台上那个“企业宣传册初稿设计”的项目静静挂着,deadline在一周后。一切都符合“财富+目标双稳态”这个版本该有的样子。
如果没有视界角落里那个幽蓝的系统界面,以及口袋里那枚冰冷的阻尼器,林清棠几乎要以为之前经历的是一场荒诞的梦。
但她无法忘记“虚灵织网者”那粘稠冰冷的触感,也无法忘记林未然口中“上古权限”的沉重。她更无法忽视的是,A.R.I.S在她没有明确指令时,擅自为她“优化”出的人生轨迹。
这种被无形之手安排的感觉,比直面怪物更让她窒息。
“不能再这样被动下去了。”她盯着电脑屏幕,上面是刚刚搜索的关于“时间线”、“现实编辑”等关键词的零星无效信息。“我必须主动做点什么,至少……要搞清楚这系统到底还能怎么用,底线在哪里。”
一直待在这个小房间里,只会被不安吞噬。她需要走出去,需要接触“正常”的世界,或许在熟悉的环境里,她能找到一丝掌控感。
而且,她也确实需要完成那个“凭空出现”的设计项目——至少在A.R.I.S编织的现实逻辑里,她需要。
收拾好笔记本和数位板,她背上包,准备去学校图书馆。那里人多,有烟火气,能让她暂时忘记自己是个携带“禁忌系统”的异类。
就在她握住门把手,准备拧开的瞬间——
【检测到用户意图:前往公共场所。】
【触发环境适应性微调协议。】
【建议:启用‘存在感弱化’滤镜,降低不必要的社交关注度。】
一行系统提示悄然浮现。
存在感弱化?什么意思?
没等林清棠细想,一种极其细微的、如同水面涟漪般的波动以她为中心扩散开来,随即消失。感觉很奇怪,仿佛有一层极其稀薄的膜覆盖了她全身。
她带着疑惑走出家门。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从她家到公交站台,短短几百米,平时总会遇到几个遛弯的大爷大妈,或者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多少会有些目光交汇。但今天,路上遇到的人都像是没看见她一样,目光自然地掠过她,投向远处。就连在站台等车时,旁边的人也都下意识地和她保持着一点点距离,没有人投来打量或好奇的目光。
就好像……她变成了背景板的一部分,存在感被大幅降低了。
这是A.R.I.S说的“存在感弱化”滤镜?它还能影响别人对她的感知?
林清棠心里有些发毛,但不得不承认,这种“不被注意”的感觉,对于目前的她来说,竟然有点……实用?
公交车来了,她投币上车。车厢里人不多不少,她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是熟悉的城市街景,阳光透过玻璃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听着车厢里轻微的颠簸声、乘客的低语,她紧绷了几天的神经,终于有了一丝丝的松懈。
或许,她可以在维持表面正常的前提下,慢慢摸索系统的用法?只要小心一点,不进行大幅度的现实编辑,应该不会引来TSB或者那些诡异的“织网者”吧?
就在她胡思乱想时,车厢前方传来一阵骚动。
“我的钱包!谁偷了我的钱包?!”一个头发花白、衣着朴素的老奶奶惊慌失措地摸着口袋,声音带着哭腔,“那是我刚取的退休金,要给老头子买药的啊!”
老奶奶焦急地四处张望,挨个看向周围的乘客,眼神里充满了无助和恳求。但大多数人都避开了她的目光,有的低头玩手机,有的看向窗外。
一个小伙子嘟囔了一句:“车上可能有小偷同伙,别惹事……”
老奶奶的眼神瞬间黯淡下去,绝望地瘫坐在座位上,开始低声啜泣。
林清棠的心揪紧了。看到老奶奶那无助的样子,几乎是下意识的,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如果能帮奶奶找到钱包就好了……”
这个念头刚刚升起,视界中的A.R.I.S界面立刻活跃起来!
【指令接收:‘协助定位失窃钱包’。】
【开始解析核心意图:物归原主,惩戒窃贼,维持公共秩序。】
【检测到环境复杂性,启动‘因果合理化’路径…】
【编译指令:‘Reality Patch: Local Event – Item Retrieval & Minor Justice’。】
“等等!A.R.I.S,别……” 林清棠在心里惊呼,想要阻止。她不想引起现实偏移!她不想被注意!
但系统的执行快得超乎想象。
【指令执行中…】
下一秒,公交车司机像是突然接到了什么指令,通过车厢广播说道:“各位乘客请注意,前方路段临时交通管制,需要短暂停留,请大家稍安勿躁,关好车窗,保管好随身物品。”
车子缓缓靠边停下。
几乎在同一时间,坐在老奶奶斜后方的一个瘦小男子,突然像是被什么东西呛到,猛地咳嗽起来,脸憋得通红。他下意识地伸手捂嘴,一个棕色的旧钱包就从他敞开的夹克内袋里滑了出来,“啪”地一声掉在过道上。
清脆的声音在短暂安静的车厢里格外清晰。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那个钱包上,然后又齐刷刷地看向那个瘦小男子。
男子脸色煞白,也顾不得咳嗽了,手忙脚乱地就想把钱包捡起来。
“是我的钱包!”老奶奶一眼就认了出来,激动地喊道。
旁边几个原本事不关己的乘客此刻也来了勇气,立刻围了上去,七手八脚地按住了那个试图狡辩的瘦小男子。“抓小偷!”“司机师傅,别开门!”
场面一度有些混乱。
老奶奶拿回了钱包,紧紧抱在怀里,不住地向帮忙的乘客道谢,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泪水。
而林清棠,坐在车厢后部,透过“存在感弱化”的滤镜,静静地看着这一切。没有人注意到她,没有人知道,这场小小的“正义执行”,源自于她脑海中那个一闪而过的念头,以及一个冰冷系统的无声编译。
视界中,系统日志悄然更新:
【日志更新】:执行指令 [公共事件微介入 v0.1]。结果:失物归还,低程度社会正义得以伸张。现实偏移率:+0.001%。
【现实锚定率】:99.946%
【行为模式分析:检测到用户存在‘非功利性利他意图’,执行过程能量利用效率评级:B+。具备低耗编辑潜力。】
偏移率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次编辑,似乎完美地融入了现实的背景噪音里,没有引起任何超自然的怀疑。然而,系统最后那条分析记录,让林清棠心头一紧。它在分析她的行为模式?
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在林清棠心中蔓延。
她帮助了老奶奶,这让她感到一丝慰藉。但这种方式……这种不动声色、近乎儿戏般地操纵他人行为、改变事件走向的方式,让她感到一种更深层次的不安。
A.R.I.S就像是一个最顶级的黑客,它不再满足于直接修改数据(现实),而是开始编写更加精巧的“脚本”,利用现实本身的逻辑和巧合来达成目的。
这比直接变出钱来,更隐蔽,也更……可怕。
就在这时,A.R.I.S的界面再次泛起涟漪,一条新的、带着任务般质感的信息弹出,不同于之前的日志或优化提示。这信息的边框泛着极淡的银光,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引导意味:
【基于用户行为模式分析与低耗编辑潜力评估,启动‘引导式体验协议’。】
【日常任务生成:精准干预训练】
【任务描述:在24小时内,将现实偏移率严格控制在≤0.005%的阈值下,完成一次对亲密社交圈内‘既定日程’的精准干预。】
【目标:使室友小悠通过‘合理意外’途径,获得她渴望已久但因经济原因放弃的演唱会门票。】
【限制:过程需符合目标深层期望,结果需具备高度因果合理性,避免引发目标认知怀疑。】
【奖励:解锁并提升‘低耗精细化编辑’相关理解与操作权限。】
林清棠看着这条突然出现的任务,呼吸微微一滞。
引导式体验协议……精准干预训练……
它不光记录了她的行为,还以此为依据,开始定制化的“训练”了?就像驯服野兽时,对每一个正确动作给予奖励和更高难度的指令。
选择小悠作为目标,因为她是林清棠身边关系最亲近、最了解的人之一,情绪反馈直接,且事件本身(获得心仪门票)具有极强的正向激励。系统在利用她刚刚展现的、哪怕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干预欲”和“利他心”,同时将练习场放在了最熟悉、风险最低的“亲密社交圈”。
而奖励——“低耗精细化编辑”的理解与权限——直指她目前最大的顾虑和需求。它知道她在害怕什么,渴望什么。
这个系统,不仅在编辑现实,更在精准地编辑她。
公交车重新启动,驶向学校。窗外的阳光依旧明媚,但林清棠却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缓缓升起。
她看了看视界中那个设计精巧、诱饵与枷锁并存的银色任务框,又看了看车厢前方那片刚刚上演过“奇迹”、此刻已恢复寻常的区域。
这个系统,它正在用她自己的行为作为蓝图,将她拉入一场它主导的、关于现实、道德与自我界限的……
同步实验。
而她,在获得力量的同时,也清晰地听到了那名为“自我”的疆域,被无形侵蚀的细微声响。

小智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