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蒋瓛的脑子飞速运转,冷汗顺着额角滑落。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回道:“回陛下,臣愚钝,不敢妄加揣测。臣只知,蓝玉为人,骄横跋扈,其党羽也多是飞扬勇悍之辈。此等人,若有异心,所谋求者,必是军权、兵马,行的是沙场争锋,改朝换代之事。”
“而这个朱夜……臣观其行事,虽诡谲,却始终围绕‘利’字。他所图者,是富户的银子,是女人的欢心,是市井的名声。他用来对付皇太孙殿下的手段,不是刀兵,而是一面镜子。”
“以镜退敌,以利聚财。这……不像是武人逆党的作风,倒更像……倒更像一个精于算计,将人心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纯粹商人。”
他说完,便将头重重地磕在金砖地面上,不再言语。
他没有直接回答“是”或“不是”,而是从行事风格和动机上,剖析了两者的不同。把最终的判断权,又交回了朱元璋的手里。
朱元璋没有说话。
大殿里,只有他那根苍老的手指,又开始在御案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敲击着。
笃。
笃。
笃。
蒋瓛知道,陛下在思考。
他那个好圣孙,以为自己递上来的是一把可以一击致命的刀。
却不知道,这把刀,也可能砍在自己的手上。
用“蓝玉案”做文章,这步棋,太险,也太蠢。
因为天下没有人比朱元璋自己,更清楚蓝玉案的真相。当年为了彻底铲除那帮骄兵悍将,他用了多少手段,杀了多少人,其中又有多少是真正谋逆,多少是“被谋逆”,他心里一清二楚。
现在,他的孙子,为了对付一个商人,居然想有样学样,也想玩这种构陷的把戏。
这是在学他朱元璋吗?
学得不像。
他朱元璋杀人,是为了江山稳固,是为了给子孙后代铺平道路。
他朱允炆杀人,是为了什么?为了一点口角,为了一点颜面。
格局,太小了。
“蒋瓛。”
“臣在。”
“咱让你查的,朱夜的来历,查得怎么样了?”朱元璋的声音里,听不出任何情绪。
“回陛下,已经有了一些眉目。此人三年前,以流民身份在应天府落籍,选了商籍。臣派人去了河南,找到了当年那批流民的一些幸存者。他们都证实,朱夜当年确实在其中,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父母早亡,孤身一人。”
“至于他如何与蓝玉麾下将领扯上关系……据一个老卒回忆,当年蓝玉大军得胜回朝,路过河南,正遇上黄河决堤。蓝玉治军虽严,却也有些旧时的江湖义气,见流民遍地,便命麾下一个偏将,开仓放粮,并护送了一批流民南下。朱夜,应该就是在那时,保下了一条命。”
“也就是说,他和蓝玉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被蓝玉的一个手下,顺手救过一命?”
“是。除此之外,再无任何交集。他落籍金陵之后,也从未和任何前蓝玉案的涉案人员,有过接触。”蒋瓛答道。
朱元璋沉默了。
真相,和他预想的差不多。
一个走了狗屎运,被大头兵顺手救了的小流民。
就因为这点捕风捉影的联系,他那个好孙子,就要把他打成“逆党余孽”。
真是……可笑。
“咱知道了。”朱元璋摆了摆手,声音里透着一股子疲惫。“这份密折,咱留下了。你退下吧。”
“臣……遵旨。”蒋瓛如蒙大赦,磕了个头,小心翼翼地退出了大殿。
当殿门重新关上,朱元璋才拿起桌上那份密折。
他没有看,而是直接将它丢进了身旁的火盆里。
奏折遇火,迅速卷曲,变黑,很快就化为了一捧飞灰。
他看着那跳动的火焰,眼神晦暗不明。
允炆啊允炆,你让咱……太失望了。
为君者,当有容人之量,也要有识人之明。这个朱夜,是人才,还是祸害,在你眼里,就只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一条路吗?
他拿起那枚放大镜,放在眼前,透过镜片,看着火盆里摇曳的火光。
火光被放大了,也变得有些扭曲。
“来人。”他淡淡地开口。
一个黑影,如同鬼魅一般,无声无-息地出现在大殿的阴影里。
“传蒋瓛。”
片刻之后,刚刚才离开的蒋瓛,又一次跪在了大殿中央,心中惴惴不安。
“蒋瓛,你再跑一趟。”朱元璋的声音恢复了惯有的威严。
“去朱夜那里。”
“告诉他,他献的礼物,咱收到了,很喜欢。尤其是这个放大镜,很实用。”
“另外,告诉他,咱听说了,他最近遇到了点麻烦。有人,想给他扣一顶‘蓝玉余孽’的帽子。”
蒋瓛的心猛地一跳。
陛下这是……要亲自下场了?而且是站在朱夜那一边?
只听朱元璋继续说道:“你问问他,这顶帽子,他想不想摘下来。如果想,咱可以给他一个机会。”
“一个,当着满朝文武,当着咱的面,亲自为自己辩白的机会。”

小智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