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文学
一个有智慧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1992 年 3 月的沉璃影业器材室里,阿 Ken 的玻璃刀在有机玻璃上划出尖锐的响,透明板上渐渐浮现出威亚武师的立体轨迹图。陆沉舟抱着斯坦尼康配件路过,镜片被切割时的火星映得发亮:“威亚支点要对应阿强的脚踝红绳标记。” 他指了指玻璃上的蓝色箭头,“就像《未来港市》里,赛博裂痕要跟着武师的汗腺分布走。”

阿强光着脚踩在地面的蝴蝶步道上,护膝的红绳玻璃珠随着呼吸轻颤:“坤叔说传统武行在展会设了擂台,” 他捡起片阿 Ken 磨制的三棱镜,“要和咱们比‘威亚精准度’。” 阳光穿过棱镜,在墙面投下七彩光轨,恰好覆盖陆沉舟新画的 “立体运动轴” 示意图。

苏璃抱着改良后的护具进来,膝盖处的合金支架闪着冷光,却在边缘缠着圈红绳:“加了五金店的弹簧片,” 她敲了敲护具关节,“空翻时的缓冲力能减少 30%——” 目光扫过陆沉舟分镜本上的 “苏璃护具力学公式”,耳尖微烫,“坤叔说像给跟头装了镜头导航。”

香港国际电影工业展的聚光灯扫过沉璃展位时,坤叔正带着武师们演示 “立体威亚阵”。六根威亚绳在半空织成网格,阿强踩着隐形支点翻转,护膝的红绳玻璃珠在斯坦尼康镜头里划出六边形轨迹 —— 那是陆沉舟根据蜂巢结构设计的运动轴。

“这算什么武打?” 传统武行的领头人黄师傅拄着拐杖冷笑,“花拳绣腿全靠箭头指挥,丢了武行的硬桥硬马!” 他身后的弟子们穿着厚重的传统护具,威亚绳上系着褪色的平安符。

陆沉舟从展位后方推出玻璃展台,台下埋着 37 个压力传感器:“黄师傅,我们比两个回合。” 他调出分镜屏,“第一回合比精准:您的弟子按经验翻转,我们的武师跟着镜头轴运动;第二回合比真实 ——” 指了指展台中央的碎玻璃堆,“在不规则地面完成指定动作。”

第一回合的威亚架下,传统武行弟子的空翻轨迹在屏幕上显示为杂乱的曲线,而阿强的翻转完美贴合沉璃的蓝色箭头,护膝的红绳标记始终对准镜头焦点。黄师傅的拐杖在地面敲出闷响:“花架子!武戏靠的是筋骨,不是传感器!”

“那试试真实场景。” 陆沉舟示意阿 Ken 启动碎玻璃地面,锋利的边角在聚光灯下泛着冷光。传统弟子刚踏上碎玻璃就踉跄半步,而沉璃武师光着脚,脚底的老茧准确落在蝴蝶步道的缓冲区域,威亚绳带动的翻转轨迹,恰好避开所有危险角度。

坤叔的对讲机传来沙沙声:“阿强,膝盖弯曲 120°,镜头吃进你护膝的反光!” 阿强在空中旋身,护膝的红绳玻璃珠闪过微光,碎玻璃在他脚底碾出细碎的响 —— 那是陆沉舟特意保留的环境音,说 “这是武师与地面的对话”。

技术展区的角落,老陈正在向国际买家演示分镜编号系统:“每个武师的跟头都有专属代码,” 他指着屏幕上的分镜表,“A-07 代表阿强的 720° 翻转,参数包括瞳孔焦点稳定度、护膝反光角度、落地灰尘扬起轨迹。” 买家们的笔记本上,“蝴蝶步道”“红绳传感器” 等词汇反复出现。

苏璃站在展位边缘,看着陆沉舟被各国摄影师围住,白衬衫领口还沾着早上调试威亚时的机油。她摸了摸口袋里的便签,那是他今早塞的:“护具弹簧片角度 = 苏璃微笑弧度”—— 旁边画着只简易蝴蝶,翅膀裂痕里藏着 “Li³” 公式。

“苏小姐,” 阿 Ken 抱着新完成的玻璃装置跑来,“我把武师的分镜编号熔进了威亚支点!” 装置启动时,玻璃裂痕与红绳投影在地面,形成会呼吸的蝴蝶步道,“陆先生说,这是给行业的‘光影名片’。”

颁奖晚宴的水晶灯下,陆沉舟的袖口蹭到苏璃的护具红绳。国际电影技术协会的奖杯在展柜里泛着冷光,却不及阿强护膝上新增的金色玻璃珠耀眼 —— 那是展会特别颁发的 “动作美学革新奖”。

“陆先生的分镜,” 黄师傅突然举杯,语气难得郑重,“让我们老武行看见,跟头也能成为镜头的诗。” 他的拐杖头刻着新的蝴蝶图案,“下个月想送弟子来特训营,学学怎么让威亚绳听懂镜头的呼吸。”

陆沉舟望向远处,阿强正在给各国武师演示赤脚踩箭头,脚底的荧光粉在地毯上画出细小的星河。苏璃的护具设计图被裱在展位中央,红绳与弹簧片的组合,像传统与现代在胶片上的显影。

“行业认可不是终点,” 他在分镜本写下 “立体威亚阵专利申请”,纸页边缘是苏璃画的小太阳,“是让每个武师的脚尖,都能在镜头里找到自己的坐标系。”

三个月后,沉璃影业的铁门挂出 “香港武行标准制定小组” 的铜牌。陆沉舟蹲在新铺的蝴蝶步道上,给来自东南亚的武师讲解 “地面压力传感器分布”,苏璃在旁调整护具的红绳长度,指尖划过弟子们脚底的老茧 —— 那些曾被视为 “反骨” 的印记,现在成了分镜表上的珍贵参数。

“陆先生,” 阿强举着国际订单跑来,“好莱坞动作片想用咱们的分镜编号系统!” 他护膝上的金色玻璃珠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说要拍‘会呼吸的威亚戏’。”

陆沉舟笑了笑,镜片映着远处正在搭建的《未来港市》片场。赛博风格的脚手架上,阿 Ken 的玻璃裂痕装饰与龙虎武师的红绳护具相得益彰,就像他分镜本里写的:“当传统武行的跟头有了科技的翅膀,市井的星光,终将照亮整个胶片宇宙。”

苏璃递过新做好的护具,边缘缠着从庙街收来的旧渔网:“这次加了渔民补网的绳结,” 她指着护具上的微型玻璃片,“阿 Ken 说,能让威亚反光更有渔港的味道。”

远处,坤叔正在教外国武师系红绳结,方言与英语在威亚架下交织。陆沉舟忽然明白,所谓行业认可,从来不是技术的单向输出。当沉璃的分镜编号写进国际手册,当龙虎武师的红绳护具出现在好莱坞片场,香港电影的动作美学,早已在市井的褶皱里,在镜头的呼吸间,完成了一场静默的革命。

《未来港市》的首场动作戏拍摄现场,陆沉舟盯着监视器,看阿强在全息投影的赛博裂痕间翻转。护膝的红绳玻璃珠与虚拟场景的数据流同步闪烁,脚底的蝴蝶步道在 LED 地面投下真实的影子 —— 那是传统武行与未来科技的第一次共舞。

“瞳孔焦点偏移 0.5cm,” 他对着对讲机轻笑,“阿强,想想你在菜市场跑酷时,脚底沾着的鱼鳞反光。”

耳机里传来少年的闷笑:“陆先生,我护膝的红绳,比代码更懂镜头的心跳。”

苏璃站在一旁,看着分镜表上密密麻麻的武师编号,想起第一次见阿强时,他护膝上松脱的红绳。现在,那些红绳成了国际武行的标志,那些曾被轻视的 “反骨”,成了动作电影的新语法。

铜锣湾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沉璃的技术纪录片,当镜头扫过特训营的蝴蝶步道,某个在五金店打工的少年忽然抬头,看着自己磨出老茧的脚底 —— 原来只要有镜头愿意凝视,每个平凡的脚步,都能在胶片上踏出璀璨的星河。

而在沉璃影业的暗房,陆沉舟的分镜本新增了页笔记:“行业认可的本质,是让每个龙虎武师的汗与血,都能在分镜表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永不褪色的光轨。” 旁边贴着张照片,苏璃正在给坤叔的弟子系红绳,阳光穿过她的指缝,在护膝上投下小小的、温暖的光斑。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