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文学
一个有智慧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离开灵隐寺的第二天,陈曦和林薇带着慧明师父的三句话,来到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这座由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设计的校园,本身就是一件巨大的艺术品。

走进校门,他们立刻被独特的建筑风格所吸引。传统的白墙黑瓦与现代的混凝土结构完美融合,廊桥、庭院、斜坡屋顶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最令人惊叹的是,建筑外墙大量使用了回收的旧砖瓦,每一块都承载着历史痕迹。

“这不像学校,倒像个大型艺术装置。”林薇惊叹道,相机不停拍摄着每一个细节。

校园里随处可见艺术元素:雕塑、壁画、装置艺术,甚至路灯和长椅都设计感十足。学生们打扮个性鲜明,有的背着画板匆匆走过,有的坐在草坪上讨论创作,空气中弥漫着自由的艺术气息。

在水岸边的石阶上,他们看到一位正在写生的女生。画板上,水墨在宣纸上晕染开来,寥寥数笔就勾勒出远山近水的神韵。

“好美啊,”林薇忍不住赞叹,“这是国画中的写意吧?”

女生抬起头,露出一张清秀的面庞:“是的,重在传神而非形似。我是国画系的研一学生,叫赵雨晴。”

就这样,他们和雨晴聊了起来。雨晴专攻水墨画,对传统艺术有深厚感情,但也尝试用现代方式表达。

“你看我的画笔,”她展示一支特殊的笔,“这是我自己改造的,可以连接平板电脑,既能画宣纸也能画数字作品。”

陈曦很感兴趣:“传统和现代的结合?这和我们做自媒体很像,用新技术传播传统文化。”

雨晴带他们参观了校园的工作室和画廊。在一间数字媒体实验室,他们看到了学生如何用编程、VR技术创作艺术作品。

“其实艺术创作和自媒体创作有很多相通之处,”雨晴说,“都要考虑构图、色彩、节奏、叙事,只是媒介不同。”

她指着墙上的一幅数字作品:“这幅作品看起来现代,但内核是传统的山水画精神。就像你们的视频,形式是现代的vlog,但内容可以是传统的文化。”

这句话点醒了他们。之前一直将“传统”和“现代”对立起来,其实完全可以融合创新。

在校园咖啡厅,他们遇到了更多不同专业的学生:油画系的张扬喜欢用社交媒体记录创作过程,雕塑系的李思思想用短视频展示雕塑成型的过程,设计系的王翰则在研究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

一场即兴的跨学科交流就此展开。

“我觉得自媒体最大的问题是过于追求即时满足,”张扬说,“就像快餐文化,好吃但没营养。而艺术创作需要慢下来,深度思考。”

李思思补充道:“但自媒体也有优势,可以让艺术走出象牙塔,被更多人看到。关键是如何平衡深度和传播性。”

王翰展示了他们的设计项目:将苏绣图案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并通过短视频展示制作过程,既传统又时尚,在网络上很受欢迎。

“传统文化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古董,”王翰说,“而是活的艺术,应该融入当代生活。自媒体是很好的桥梁。”

这次交流让陈曦和林薇受益匪浅。他们意识到,之前的内容虽然技术合格,但缺乏艺术性的思考和深度的文化内涵。

“我们太注重‘记录’而忽略了‘表达’,”陈曦反思道,“就像画画,不能只追求画得像,还要表达情感和思想。”

林薇深有同感:“我们应该更像艺术家那样思考,而不仅是内容生产者。每个视频都应该有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而不仅仅是信息的堆砌。”

雨晴给了他们一个建议:“你们试试用艺术的思维做自媒体。比如,把一个视频当作一幅画来构图,把一个系列当作一个展览来策划。”

带着新获得的灵感,他们当天下午就在西湖边尝试新的创作方式。

陈曦没有像往常一样追求稳定的镜头和完美的构图,而是尝试了一些艺术性的拍摄手法:捕捉水面的波纹光影,拍摄柳枝在风中的摇曳,记录游客瞬间的表情特写。

林薇则改变了文案思路,不再平铺直叙地介绍景点,而是从一个细节切入,引申出文化思考和情感表达。

“有点像散文,”她描述道,“形散神不散,有一条情感主线贯穿其中。”

他们甚至还尝试了一些实验性的内容:将评弹音乐与现代电子乐混搭作为背景音乐,把古诗词以字幕形式叠加在现代街景画面上,用蒙太奇手法对比古今杭州。

当晚,他们将这些实验性的内容剪辑成视频发布。起初还担心观众能否接受这种改变,结果反响出乎意料地好。

“这才是旅行的意义!不只是打卡,而是深度体验和文化思考。”一条高赞评论写道。

另一个评论说:“视频有了电影感,每一帧都像一幅画。配乐和剪辑也更有艺术性了,喜欢这种升级!”

最让他们感动的是一位艺术生的留言:“作为国美学生,很高兴看到自媒体内容能拥有艺术性。你们证明了大众传播和深度表达可以兼得。”

这次成功让他们坚定了转变创作方向的决心。他们计划在今后的内容中:

第一,更加注重美学表达,将每个视频当作艺术品来打磨;

第二,深入文化内核,不只展示“是什么”,还要探讨“为什么”;

第三,勇敢尝试创新,融合不同艺术形式和媒介;

第四,保持真实情感,让内容有温度有人情味;

第五,平衡深度与趣味,让知识性和观赏性并存。

在中国美院的交流为他们江南之旅画上了完美的句号。第二天就要离开杭州前往安徽,他们有些依依不舍。

傍晚,他们再次来到西湖边。长桥公园的雷峰夕照依然壮美,但这次他们不再急于拍照,而是静静地欣赏,用心感受。

“杭州给了我们太多惊喜,”林薇感慨道,“西湖的美景,龙井的茶香,灵隐的禅意,还有美院的艺术灵感。”

陈曦点头:“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创作的新方向。从技术到艺术,从记录到表达,这是一次重要的成长。”

他们决定好好总结这次江南之旅的收获,为接下来的旅程做好准备。安徽的徽派建筑和山水风光,将是下一个创作主题。

山河旅修,不仅是在地理上的行走,更是在创作上的不断探索和突破。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