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文学
一个有智慧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第一节:法庭上的“手术刀”

领锐集团提起的知识产权诉讼,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确实激起了一圈涟漪。一些不明就里的媒体进行了报道,标题大多带着“昔日东家状告天才工程师”、“‘启明’芯片陷产权罗生门”等吸引眼球的字眼。顾千帆暗中推动的水军再次活跃起来,试图将水搅浑,营造出一种李维和恒崭科技“技术来源不清白”的负面印象。

然而,恒崭科技的反应,快得超乎所有人预料,也强硬得让对手心寒。

在收到律师函的极短时间内,恒崭法务部就在李维的亲自指导下,准备了一份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反诉状。状纸没有纠缠于对方那些牵强附会的技术对比,而是直指核心:

第一, 领锐集团所谓的“专属知识产权”,其大部分基础专利和架构理念,早在李维入职领锐之前,就已在其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中公开阐述,著作权清晰无疑。 第二,李维团队在领锐期间开发的“玄武”项目代码和设计文档,与现今的“启明2.0”在核心实现上存在根本性、代际性的差异。恒崭科技当庭提交了“启明2.0”从架构设计到逻辑实现、物理实现的完整、连续的原始开发记录和版本库日志(Git记录),时间戳清晰,证明了其独立开发的过程。 第三,反诉领锐集团(周天雄、赵坤)及其幕后指使人(虽未直接点名顾千帆,但暗示存在“恶意第三方”)构成商业诽谤、滥用诉讼权利,并涉嫌窃取和滥用李维团队早期在领锐的部分技术成果(指周天雄曾试图抢夺代码的行为),要求对方公开道歉并赔偿巨额名誉及经济损失。

更重要的是,恒崭科技依据法律程序,强势申请了庭前证据披露(Discovery),要求领锐集团必须提供其声称被侵权的每一项技术的原始、可验证的开发文档、代码提交记录、实验数据等所有证据。

法庭上,李维作为技术核心,亲自出庭作证。他没有慷慨激昂的辩驳,而是如同一位冷静的外科医生,用最精确的技术语言,逐一解剖和驳斥对方报告中的每一个“相似点”。

他展示了“启明2.0”中那些革命性的创新点——动态冗余计算单元、异构核间超低延迟通信协议、基于机器学习预测的功耗调控算法——并清晰阐述了其设计思路、数学原理以及与“玄武”项目陈旧设计的本质区别。他的论证逻辑严密,数据翔实,深入浅出,不仅让法官和陪审团听得明白,甚至让法庭内一些旁听的科技记者都感到受益匪浅。

反观领锐集团那边,场面极其难看。他们根本拿不出像样的原始证据。所谓的“技术对比报告”在被李维逐条批驳后,显得苍白无力,漏洞百出。当法官严词要求他们提供核心证据时,领锐的代理律师支支吾吾,只能拿出一些残缺的、无法证明来源和时间的文档碎片,甚至有些文档的创建日期明显是在李维团队离开之后!

周天雄和赵坤也出席了庭审,但在交叉询问环节,面对恒崭律师犀利的提问和李维那双仿佛能看透一切的眼睛,他们言辞闪烁,前后矛盾,额头上不断冒汗,狼狈之态尽显。

这场原本被顾千帆寄予厚望、用来拖住恒崭脚步的诉讼,在绝对的技术事实和法律程序面前,变成了一场对领锐集团和其幕后指使者的公开处刑。

媒体的风向瞬间逆转。之前的质疑报道被大量详实的法庭纪实所取代,标题变成了:“李维博士庭上完美自证,‘启明’产权清晰无疑”、“领锐诬告反遭碾压,技术铁证胜于雄辩”、“一场闹剧式的诉讼,揭露了谁的丑陋?”。

恒崭科技和李维的个人声誉,不仅没有受损,反而因为这场干净利落的反击和展现出的强大技术自信,更上一层楼。

第二节:斩断黑手

诉讼的惨败,只是李维反击的第一步。他的目标,从来不仅仅是证明清白,更要揪出并斩断那只隐藏在幕后的黑手。

老猫的行动组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顺着领锐集团那份漏洞百出的“技术对比报告”的来源追查。这种需要极深技术背景才能炮制出的、具有一定迷惑性的报告,不可能是周天雄或赵坤能写出来的,必然有精通芯片设计的高手在背后指点。

通过追踪领锐集团近期的资金流水和通讯记录(使用了一些非常规但有效的手段),老猫很快锁定了一个可疑的目标——一位曾在国外某芯片巨头工作过、因职业道德问题被清退、此后活跃于灰色咨询领域的华裔工程师。

此人近期与一个境外空壳公司有频繁联系,并收到了一笔数额可观的“咨询费”。而那个空壳公司的资金流向,经过层层剥离后,最终指向了星穹资本控制的一个离岸基金。

证据链虽然还不能直接在法庭上指认顾千帆,但对于李维而言,已经足够了。

“看来,顾总很喜欢玩‘技术咨询’这一套。”李维看着老猫送来的报告,冷冷一笑。“来而不往非礼也。”

他并没有选择直接曝光这份证据,那样只会打草惊蛇,且法律效力有限。他选择了另一种更精准、更符合顾千帆“游戏规则”的回击方式。

李维让老猫将这份证据,匿名发送给了那位华裔工程师目前所在国的税务机构、金融监管机构以及他曾经任职的那家芯片巨头。

内容直指其涉嫌跨国偷漏税、违反与前雇主的竞业协议和保密协议、从事 unethical consulting(不道德咨询)乃至可能触犯商业间谍法律。

同时,恒崭科技的国际法务团队,以“涉嫌参与针对本公司的商业诽谤及技术窃密阴谋”为由,正式向该工程师及其关联的空壳公司发出法律函件,表明已启动跨国法律调查程序,施加心理和法律压力。

这套组合拳下去,效果立竿见影。

那位工程师瞬间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面临来自税务、前雇主、以及可能的法律诉讼的多重威胁。他几乎是立刻切断了与空壳公司的一切联系,并试图通过各种关系向星穹资本传递求救信号,但这只会更加暴露顾千帆。

顾千帆没想到李维的反击如此迅速、精准且狠辣,直接打掉了他费心埋下的一枚重要棋子,甚至差点引火烧身。他不得不动用资源紧急平息此事,安抚(也可能是封口)那个工程师,显得颇为狼狈。

这一次,顾千帆真切地感受到了李维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天才,更是一个在商业战场上拥有锋利獠牙和冷酷手段的可怕对手。李维用行动告诉他:玩阴的,我同样奉陪到底,而且会比你更狠、更准。

第三节:开放的壁垒

经此一役,李维对技术护城河的构建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仅仅拥有领先的芯片设计还不足够,必须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强大且难以被颠覆的生态体系,这才是应对一切明枪暗箭的最坚固堡垒。

在又一次核心高层战略会议上,李维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

“诉讼和暗算,提醒我们供应链和技术依赖的风险。泰坦的FUD,提醒我们生态话语权的重要性。”李维的目光扫过陈昊和王、刘、张等核心成员,“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做一个出色的芯片设计公司。我们要打造一个以‘启明’架构为核心的、开放的、繁荣的计算生态。”

他宣布了几项重磅决定:

第一, 开源核心指令集与基础工具链:恒崭科技将逐步开源“启明”架构的核心指令集扩展部分(在遵循国际相关许可证前提下),以及基础版的编译器、调试工具。允许任何企业、研究机构或个人,基于此架构进行芯片设计、软件开发和创新。这一步石破天惊,意味着恒崭科技试图从硬件设计商,向生态规则制定者之一迈进。

第二, 发起成立“启明生态联盟”:联合国内外的硬件厂商(服务器、终端设备)、软件开发商、云服务商、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同制定标准,共享技术,协同优化。恒崭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优惠授权,目标是形成一股足以与传统巨头闭源生态抗衡的开放力量。

第三, 启动“启明·灯塔”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入巨资,在全球范围内扶持1000个基于“启明”平台的创新应用项目,重点覆盖AI for Science(科学智能)、自动驾驶、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让生态的根系扎得更深更广。

这些举措一经公布,再次引发全球科技界震动。

开源部分指令集和工具,展现了恒崭科技前所未有的开放胸怀和技术自信,瞬间吸引了无数开发者、初创公司和学术机构的目光,大大缓解了之前关于“生态封闭”和“迁移成本”的质疑。

成立生态联盟,则是整合产业链,凝聚力量,共同做大蛋糕的明智之举,许多苦于巨头封闭生态已久的企业纷纷响应。

而“灯塔计划”更是展现了长远的战略眼光,直接培育未来生态的核心应用。

李维的布局,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产品竞争,而是着眼于下一代计算生态的构建和话语权的争夺。他用开放作为最强大的武器,正在构建一座任何人都难以从外部攻破的、由整个产业生态构成的“无形堡垒”。

顾千帆在办公室里看到这些消息时,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发现自己惯用的资本碾压、阴谋诡计,在面对这种阳谋式的、以技术和开放为核心的战略推进时,竟然感到有些无力。

李维没有选择在阴沟里与他缠斗,而是直接跃升到了另一个维度,开始书写新的游戏规则。

这场较量,已经远远超出了他最初的想象。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