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文学
一个有智慧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前几章我们聊到,很多人之所以陷入“赚得多却存不下”的困境,根源在于被“穷认知”困住——要么觉得“对钱没概念也没关系”,要么秉持“赚多少钱花多少钱”的心态,从没想过给财富定一个明确的方向。就像开车上路,没有导航就容易走弯路,甚至开到死胡同;财富积累没有目标,再努力也可能只是在原地打转,到了需要用钱的时候才发现“两手空空”。

其实,财务目标从来不是“有钱人的专属”,也不是“要赚够几百万才需要定”。哪怕你现在月入五千,哪怕你还背着房贷,制定“短期+长期”的财务目标,都能帮你把零散的资金聚成“雪球”,让每一笔收入都有明确的去向,每一步努力都能看到反馈。这一章,我们就从“为什么必须定财务目标”说起,再教你如何一步步制定适合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最后聊聊怎么让目标落地不“打水漂”。

一、先搞懂:没有财务目标,你在“瞎忙”什么?

之前收到过一位读者的留言,她说自己工作三年,每个月工资到手后,先还掉信用卡账单,剩下的钱“有多少花多少”——看到喜欢的衣服就买,朋友约吃饭从不拒绝,偶尔还会跟风买些网红产品。年底的时候想存点钱回家过年,翻遍银行卡才发现,余额连三千块都不到。她无奈地说:“我也没乱花钱啊,怎么就存不下钱呢?”

其实,她的问题不是“乱花钱”,而是“没目标”。就像我们整理房间,要是不知道“要把衣服放进衣柜、书本摆上书架”,东西就会随手堆在沙发、桌子上,最后整个房间乱糟糟的;钱也是一样,没有目标指引,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零散消费”吃掉——一杯25块的奶茶、一件199块的T恤、一次300块的聚餐,单独看都不多,但加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最后自然存不下钱。

更关键的是,没有财务目标,你会失去“财富增长的动力”。比如有人说“我想早点退休”,但“早点退休”是个模糊的想法,不是目标;要是换成“45岁退休,退休后每个月能有5000块被动收入”,这个目标就具体了——为了实现它,你会主动去规划收入结构、学习投资、控制消费,每一步都有方向。而没有具体目标的人,只会在“想赚钱”的焦虑里徘徊,既不知道该往哪用力,也容易因为看不到进展而放弃。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没有财务目标,你根本扛不住“突发状况”。去年有位朋友突然生病,住院花了三万多,她因为没存“应急钱”,只能跟亲戚朋友借,不仅欠了人情,还打乱了之后几个月的生活计划。她后来跟我说:“要是之前定个‘存够5万应急金’的目标,也不至于这么狼狈。”其实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不是没能力存钱,而是没把“应对突发状况”当成明确的财务目标,总觉得“倒霉事不会落到自己头上”,直到问题出现才追悔莫及。

所以说,制定财务目标不是“多此一举”,而是财富积累的“第一步”。它就像给你的财富装了“导航”,告诉你现在在哪、要去哪、该怎么走;也像给你画了一张“地图”,让你能清晰看到自己的进度,不至于在中途迷失方向。不管你现在收入多少、负债多少,先定一个明确的财务目标,才能让接下来的努力都“有的放矢”。

二、拆解短期财务目标:先解决“眼前的事”,才能走得稳

提到财务目标,很多人会先想到“十年后存够100万”“退休后有被动收入”,这些长期目标固然重要,但要是忽略了短期目标,很容易因为“距离太远看不到希望”而放弃。其实,短期财务目标才是“地基”——先解决眼前的“刚需”,比如存够应急金、还清高息负债,才能让财富积累的“房子”越建越稳。

那什么是“短期财务目标”?简单说,就是1-3年内能实现的、和你当下生活密切相关的目标。比如“半年内存够3万应急金”“一年内还清1.5万信用卡欠款”“两年内存够8万首付”,这些目标周期短、见效快,实现后能给你带来“正反馈”,让你更有动力去推进长期目标。

(一)先从“三个必做的短期目标”开始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不管你现在处于什么人生阶段,有三个短期目标是必须优先完成的——存够应急金、还清高息负债、预留“专项开支”。这三个目标就像“安全垫”,能帮你抵御生活中的“小风险”,避免因为突发状况打乱财富计划。

第一个目标:存够“3-6个月生活费”的应急金。这是所有财务目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之前有位读者在国企工作,觉得“工作稳定,不用存应急金”,结果去年公司裁员,他失业后没了收入,房租、房贷都要靠刷信用卡,最后不仅欠了债,还因为焦虑影响了找工作的状态。要是他之前存了6个月生活费的应急金,至少能有“缓冲期”,不用在失业后慌了手脚。

那该怎么确定应急金的金额?你可以先算一下自己每个月的“必要开支”——比如房租/房贷、水电费、吃饭、交通、基础医疗这些“不能省”的钱。假设你每个月必要开支是5000块,那应急金就需要1.5万-3万。要是你有家庭、有孩子,或者从事的工作不稳定,建议多存一点,比如6-12个月的生活费,这样更有安全感。

存应急金的方式也很简单,不用追求“高收益”,重点是“安全、好取”。你可以开一个专门的“应急金账户”,每个月发工资后,先往里面存一笔钱——比如工资的10%-20%,剩下的再用来消费。比如你月入8000,每个月存1000到应急金账户,一年就能存1.2万,要是工资涨了,再适当增加存款比例,用不了多久就能存够3-6个月的生活费。

第二个目标:还清“高息负债”。这里说的“高息负债”,主要是指信用卡分期、网贷、消费贷这些年利率超过8%的负债。比如有人信用卡欠了2万,分期年利率12%,每个月要还利息200块,一年就是2400块,这些利息就像“吸血虫”,会不断消耗你的收入,让你很难存下钱。所以,还清高息负债必须放在短期目标里,越快还清越好。

怎么高效还清高息负债?你可以试试“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优先清偿法”:把所有高息负债列出来,按年利率从高到低排序,先还年利率最高的,比如先还年利率15%的网贷,再还年利率12%的信用卡分期,每个月除了还最低还款额,额外多还一笔钱给年利率最高的负债,这样能减少利息支出。第二种是“等额清偿法”:如果你的负债不多,比如有3笔各1万的高息负债,可以每个月固定还一笔钱给每笔负债,比如每笔还1000,这样能更快看到负债减少,更有动力坚持。

比如你有两笔高息负债:一笔是年利率15%的网贷1万,另一笔是年利率12%的信用卡分期1万。用“优先清偿法”的话,每个月先还网贷的最低还款额(假设500),再额外多还500,这样每个月还1000给网贷,10个月就能还清;还清网贷后,再把每个月还网贷的1000块,加上信用卡分期的最低还款额(假设600),每个月还1600给信用卡分期,不到7个月就能还清,总共用17个月就能还清所有高息负债,比只还最低还款额快很多。

第三个目标:预留“专项开支”。除了应急金和高息负债,生活中还有一些“可预见的大额开支”,比如年底要给父母发红包、明年要换手机、后年要结婚,这些开支要是不提前预留,到时候很容易“临时抱佛脚”,要么刷信用卡,要么借钱,又会陷入负债的循环。所以,提前预留专项开支,也是短期目标里很重要的一项。

比如你计划明年换一部5000块的手机,现在距离明年还有12个月,那你可以每个月存420块到“手机专项账户”,一年就能存够5000块,到时候换手机不用借钱,也不会影响其他开支。要是你计划后年结婚,需要10万彩礼,现在开始每个月存4000块,两年就能存9.6万,再加上年终奖,很容易就能存够10万。

预留专项开支的关键,是“提前规划、单独存钱”。你可以把一年里可能有的大额开支列出来,比如“春节红包5000块”“旅游8000块”“孩子学费1万”,然后算出每个月需要存多少钱,再开一个专门的账户,每个月发工资后先把这笔钱存进去,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动。这样既能避免“临时缺钱”的尴尬,也能让你更有底气地应对生活中的“计划内开支”。

(二)制定短期目标的“三个小技巧”

除了上面说的“三个必做目标”,你可能还有自己的短期目标,比如“半年内存够2万买电脑”“一年内存够5万买车首付”。不管是哪种目标,制定的时候都要记住三个技巧:目标要“具体”,要“可衡量”,要“留余地”。

第一个技巧:目标要“具体”,别用“模糊的想法”代替目标。比如“我想存点钱”不是目标,“我想在6个月内存够2万买笔记本电脑”才是目标。“存点钱”没有明确的金额和时间,很容易因为“不知道存多少、什么时候存够”而放弃;而“6个月存2万买电脑”,金额和时间都很明确,你能清楚知道每个月需要存多少钱,也能随时查看进度。

第二个技巧:目标要“可衡量”,把“大目标”拆成“小任务”。比如“一年内存够5万”,看起来有点难,但拆成每个月就是存4167块,要是觉得每个月存4000多压力太大,还可以拆成“每个月存3000,年终奖存2.4万”,这样压力就小多了。把大目标拆成小任务,就像把“爬一座山”变成“走一段路”,每完成一个小任务,你都会有成就感,也更容易坚持到最后。

第三个技巧:目标要“留余地”,别把自己逼太紧。比如你计划每个月存3000块,但有时候可能因为“生病”“朋友结婚随礼”等突发情况,没办法存够3000,这时候不用焦虑,可以调整为“这个月存2000,下个月存4000”,只要全年能完成目标就行。制定目标不是“跟自己较劲”,而是“引导自己进步”,留一点余地,才能让目标更容易落地,也不会因为偶尔的“没达标”而放弃。

三、规划长期财务目标:看得见“未来的路”,才能走得远

解决了眼前的短期目标,接下来就要规划长期财务目标了。长期财务目标通常是3-10年,甚至更久才能实现的目标,比如“10年内存够100万首付买学区房”“20年内攒够300万退休金”“孩子18岁前存够50万教育金”。这些目标虽然距离现在很远,但正是因为有了它们,你才不会被眼前的“小利益”诱惑,比如不会因为“想换最新款手机”而乱花钱,而是会把钱投入到“能实现长期目标”的事情上。

(一)长期目标要“跟着人生阶段走”

不同的人生阶段,长期财务目标也不一样。刚毕业的年轻人、结婚有孩子的家庭、快退休的中年人,他们的需求不同,目标自然也不同。所以,制定长期目标之前,先想清楚自己现在处于哪个人生阶段,未来几年想实现什么“人生大事”,再根据这些“人生大事”来定财务目标。

比如20-30岁的年轻人,大多还没结婚,没有家庭压力,长期目标可以聚焦在“自我提升”和“财富积累的基础”上,比如“5年内存够20万,作为创业启动资金”“10年内买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户型房子”。这个阶段的优势是“时间多、压力小”,可以适当尝试一些有潜力的投资,比如基金定投,用时间来积累财富。

30-45岁的中年人,大多已经结婚生子,有家庭责任,长期目标会更偏向“家庭保障”和“孩子教育”,比如“10年内存够50万孩子教育金”“15年内还清房贷”“20年内存够300万退休金”。这个阶段的收入相对稳定,但开支也多,制定目标时要兼顾“孩子”“房贷”“养老”等多个方面,同时也要注意“风险防控”,比如配置保险,避免因为“生病”“意外”等情况打乱长期目标。

45岁以上的人,距离退休越来越近,长期目标会聚焦在“养老”和“财富守成”上,比如“10年内存够200万退休金”“确保退休后每个月有6000块被动收入”。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稳健”,不要做高风险投资,而是要把之前积累的财富打理好,确保退休后能有稳定的收入,安享晚年。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长期目标也会不一样。比如有人30岁还没结婚,想先实现“财富自由”,那他的长期目标可能是“15年内存够500万被动收入”;有人40岁想“提前退休”,那他的长期目标可能是“5年内存够100万,让被动收入覆盖生活开支”。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人生规划”来定财务目标,让财务目标为“人生目标”服务。

(二)用“倒推法”制定长期目标,让目标更清晰

很多人觉得长期目标“太远了,不知道怎么定”,其实用“倒推法”就能轻松解决。所谓“倒推法”,就是先确定“未来想实现什么目标”,再倒推出“现在需要做什么”。比如你想“20年后存够300万退休金”,用倒推法就能算出“现在每个月需要存多少钱、投资多少收益”。

举个例子:假设你现在30岁,想在50岁退休时存够300万退休金,现在有10万存款,计划通过“存款+基金定投”来实现。我们来倒推一下:

首先,确定时间周期:从30岁到50岁,共20年。

其次,确定初始资金:现在有10万存款。

然后,计算需要通过“每月投入”和“投资收益”实现的金额:300万-10万=290万。

接下来,假设你选择的基金定投年化收益是5%(这个收益在长期投资中比较稳健,也容易实现),我们可以通过公式算出“每月需要投入多少钱”。根据复利公式,每月投入金额=(目标金额-初始资金×(1+年化收益率)^年数)÷[((1+年化收益率/12)^(年数×12)-1)÷(年化收益率/12)]。

代入数据计算:初始资金10万,年化收益5%,20年,目标金额290万。计算后得出,每月需要投入约5000元。也就是说,你现在每个月存5000块做基金定投,加上初始的10万存款,在年化收益5%的情况下,20年后就能存够300万退休金。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计算,实际投资中收益可能会有波动,有时候年化收益可能超过5%,有时候可能低于5%。但通过倒推法,你能清楚知道“现在每个月需要投入多少钱”,也能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调整目标——比如你现在每个月只能投入3000块,那可以适当延长时间周期,比如从20年延长到25年,或者提高投资收益(但要注意风险),让目标变得更可行。

用倒推法制定长期目标,最大的好处是“让遥远的目标变得具体”。你不用再纠结“100万怎么存”,而是能清楚知道“每个月存多少钱、投什么”,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方向,也更容易坚持下去。

(三)长期目标要“动态调整”,别一成不变

长期目标制定好后,不是“定完就不管了”,而是要根据“收入变化”“生活状况”“市场环境”等因素动态调整。比如你原本计划“10年内存够100万首付”,但第三年的时候工资涨了,从月入1万涨到了2万,那你可以把“每月存款金额”从5000块增加到1万,这样可能8年就能存够100万,不用等到10年;要是遇到经济下行,投资收益下降,你也可以适当增加存款金额,或者延长目标周期,确保目标能实现。

之前有位读者,2019年制定了“10年存够80万孩子教育金”的目标,当时他月入8000,算下来每个月要存6000多,压力不小。但2021年他晋升为部门主管,月薪涨到了1.5万,还多了年终奖,于是立刻把每月存款额从6000调整到1万,原本10年的目标,不到7年就提前完成了。他后来跟我说:“要是当初定死了‘每月存6000’不变,现在还在慢慢熬,哪能提前给孩子备好教育金?”

反过来,要是生活出现意外,也得及时调整目标。比如有位读者原本计划“5年内存够30万买二套房”,但第三年妻子怀了双胞胎,未来开支会增加,他就把目标调整为“8年内存够30万”,每月存款额从5000减到3000,先保障家庭当下的生活质量,再稳步推进长期目标。这种“灵活调整”不是放弃目标,而是让目标更贴合实际,避免因为“达不到刚性目标”而焦虑放弃。

建议大家每年年底花半天时间,回顾一下长期目标的进度:看看这一年存了多少钱、投资收益如何、收入有没有变化,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下一年的计划。比如收入涨了就多存点,开支增加就适当减少存款额,市场不好就降低投资收益预期。长期目标就像“长途旅行的路线”,遇到堵车就绕个道,遇到好路就加速走,只要大方向不变,最终总能到达目的地。

四、别让目标“打水漂”:做好这3步,让目标落地

不管是短期目标还是长期目标,制定出来只是第一步,能落地执行才是关键。很多人明明定了目标,最后却不了了之,要么是“忘了跟进”,要么是“遇到困难就放弃”,要么是“没避开常见坑”。其实只要做好“记录进度”“建立反馈”“避开误区”这3步,就能让目标稳稳落地。

(一)第一步:记录进度,让目标“看得见”

就像学生时代记笔记能帮自己记住知识点,记录财务目标进度,能让你清楚知道“离目标还有多远”,也能及时发现“哪里没做好”。比如你定了“半年存3万应急金”的短期目标,要是不记录,可能过了3个月才发现只存了8000,这时再想补救就很被动;但要是每周记录一次,就会发现“每月只存了2000多,离每月5000的目标差很多”,就能及时调整消费,多存点钱。

记录进度不用复杂,简单的表格或手机APP就能搞定。你可以做一个“财务目标进度表”,列上“目标名称”“总金额”“每月计划存”“已存金额”“剩余金额”“完成率”这几列,每月初更新一次。比如“3万应急金”目标,1月存5000,就填“已存5000,剩余2.5万,完成率16.7%”;2月又存5000,就更新为“已存1万,剩余2万,完成率33.3%”。看着完成率一点点上涨,你会更有动力坚持。

要是觉得做表格麻烦,也可以用手机APP辅助。比如用记账APP单独建一个“目标账户”,每次存钱就往里面转,APP会自动计算“已存金额”和“完成进度”,打开手机就能看到。甚至可以把目标进度表设成手机壁纸,每天看一眼,就不会忘了自己的目标,也能提醒自己“别乱花钱”。

(二)第二步:建立反馈,让坚持“有甜头”

为什么玩游戏能让人上瘾?因为每打赢一局就有经验值、每完成任务就有奖励,这种“即时反馈”能让人越玩越想玩。推进财务目标也是一样,要是只有“遥远的结果”,没有“中间的反馈”,很容易因为“看不到好处”而放弃。所以建立“反馈机制”,给完成小目标的自己一点奖励,能让坚持变得更容易。

比如你定了“每月存3000”的短期目标,要是连续3个月都达标,就可以奖励自己一次短途旅行,或者买一件一直想要的小东西(别超过当月存款的10%,比如存3000就奖励300以内的东西);要是完成了“还清高息负债”的短期目标,就可以奖励自己一顿大餐,或者给自己买份保险,作为“阶段性成果的纪念”。

长期目标的反馈可以更“重磅”一点。比如你定了“10年存100万首付”的长期目标,每完成20万(也就是五分之一),就可以奖励自己一次长途旅行,或者升级一下居住环境(比如换个舒服的沙发、买个投影仪)。这些奖励不是“乱花钱”,而是“对坚持的肯定”,能让你觉得“为目标付出是值得的”,也能让你更有动力推进接下来的计划。

(三)第三步:避开3个误区,别让目标“跑偏”

很多人目标没落地,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踩了“常见误区”。比如把目标定得太激进、跟别人比目标、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这些都会让目标“跑偏”。避开这3个误区,能让你的目标推进更顺利。

第一个误区:目标太激进,超出能力范围。比如月入8000,却定了“每月存6000”的短期目标,剩下2000要覆盖房租、吃饭、交通,根本不够用,最后要么靠刷信用卡度日,要么放弃目标。制定目标要“跳一跳够得着”,比如月入8000,每月存2000-3000比较合适,既能存下钱,也不会影响正常生活。要是想多存钱,可以先从“减少不必要消费”入手,比如少喝奶茶、少买衣服,而不是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得太激进。

第二个误区:跟别人比目标,打乱自己节奏。比如看到同事定了“5年存50万”的目标,自己也跟着定,却没考虑到同事工资比自己高、没房贷,最后发现根本达不到,反而变得焦虑。每个人的收入、开支、家庭情况都不一样,财务目标没有“标准答案”,不用跟别人比。比如别人月入2万,每月存1万很轻松;你月入8000,每月存2000就是进步。只要自己的目标符合自己的情况,能稳步推进,就是最好的。

第三个误区:遇到困难就放弃,没给自己“缓冲期”。比如定了“每月存3000”的目标,某个月因为生病花了很多钱,只存了1000,就觉得“目标完不成了”,干脆不再存钱。其实遇到突发情况没达标很正常,不用因此放弃,只要之后补上就行。比如这个月少存2000,下个月就多存2000,或者接下来两个月每月多存1000,把差额补上。财务目标是“长期的事”,偶尔的波动不影响大局,别因为一次没做好就全盘放弃。

五、总结:目标对了,财富才会“朝着你想要的方向走”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制定“短期+长期”财务目标,不是“给自己找事做”,而是给财富找一个“方向”。短期目标帮你解决眼前的“刚需”,让你站稳脚跟;长期目标帮你看到未来的“希望”,让你走得更远。就像盖房子,短期目标是“打地基、砌墙”,长期目标是“盖屋顶、装修”,两者结合,才能建成属于自己的“财富房子”。

可能有人会说:“我现在收入低,就算定了目标也存不下多少钱,有用吗?”其实不管收入多少,目标都有意义。比如月入5000,每月存1000,一年就是1.2万,3年就是3.6万,这笔钱可能不够买房,但能帮你应对突发状况,也能让你养成“存钱的习惯”。而习惯一旦养成,等你收入涨了,自然能存更多钱,长期目标也会慢慢实现。

还有人会说:“未来变化太多,定了目标也会变,何必费劲?”但正是因为未来不确定,才需要目标来“锚定方向”。就像船在海上航行,遇到风浪会偏离航线,但只要有罗盘(目标),就能及时调整,最终到达港口;要是没有罗盘,遇到风浪只会漫无目的地漂,永远到不了想去的地方。

从现在开始,花1小时时间,先定一个短期目标——比如“3个月存1万应急金”,再定一个长期目标——比如“10年存50万孩子教育金”,然后按照“记录进度、建立反馈、避开误区”的方法去执行。不用急着求快,也不用跟别人比,只要每一步都朝着目标走,你会发现:原来财富增长没那么难,原来自己也能慢慢存下钱,原来未来的生活,真的可以靠自己“规划出来”。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